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作者:张晓晶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2-01-01

评分:5分

ISBN:7208042055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目录


前言
引言:金融全球化与符号经济时代
1符号经济:概念与历史
1.1为什么要使用符号经济概念?
1.2符号经济的历史进程
1.3符号经济演进的逻辑
2符号经济的基本特性
2.1符号经济的信用特征
2.2符号经济的上层建筑地位
2.3跨越时空界限的符号经济
2.4符号经济的流动性
3文献综述与方法论
3.1文献综述
3.2方法论
4不确定性、风险与符号经济体系
4.1不确定性、风险与符号经济体系
4.2衍生工具与符号经济技能
4.3符号经济与经济增长
5符号经济结构与发展
5.1结构的划分与特点
5.2莱因模式与英美模式
5.3结构重要性的重新审视
6符号经济时代的关联I:衍生工具发展与传导机制变化
6.1利率渠道:哈耶克解释与主流传统
6.2金融资产价格渠道与财富效应
6.3信贷渠道
6.4符号经济发展与传导机制变化
7符号经济时代的关联II: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7.1改进IS-LM模型的努力
7.2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8符号经济时代的关联III:“脱离”现象及其经济后果
8.1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为什么会“脱离”
8.2“脱离”的实证
8.3“脱离”的经济后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内容简介

作者以金融全球化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如何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问题。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这一独特视角切入该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将一般经济学研究与金融学研究结合起来,从微观的金融发展逐步“推导“出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整个研究围绕金融创新如何引起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方式的变化而进行。
本书分析深刻、内容新颖,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是经济学研究者的**用书。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节选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探讨了符号经济的基本特性,不确定性、风险与符号经济体系,符号经济结构与发展,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相关资料

书摘1.1-2符号经济、虚拟经济及其他根据符号经济所指称的范围,我们发现这一概念毫不陌生。比如“虚拟经济”、“名义经济”、“金融经济”等提法,不就和符号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为什么这里单用符号经济而非其他呢?我们先来看看符号经济与虚拟经济有什么不同(因为虚拟经济目前最为流行)。虚拟经济是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概念派生而来的。一般理解的“虚拟”(至少在网络经济出现之前)是指这一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却能带来收入流,它和实体经济是根本相对的。但随着网络的出现,一切搬到网络上的事物或活动也都变成“虚拟”的了。如虚拟主持人、虚拟博物馆、虚拟会议、虚拟银行、虚拟企业集团等等。这些虚拟事物或活动其实并不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们仍然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只不过它们的活动方式是借助于网络来进行罢了。譬如,虚拟主持人并不意味着这个主持人不存在,而是因为这个主持人是电脑模拟出来的,这个主持人是能够主持节目的;而虚拟会议不过是指通过网络召开的会议;虚拟博物馆也就是网络博物馆。显然,依网络而成就的“虚拟”与马克思虚拟资本概念中的虚拟含义相去甚远,倒是符号经济在概念的内涵上较为符合马克思虚拟资本的初衷,因为那个本身不具有价值却能带来收人流的东西,实质上就是一种凭证、一种象征(symbol)。在西方,为把侧重于金融方面的虚拟与网络方面的虚拟区分开来,在词汇的运用上也有分别:与金融相关的虚拟一般用fictitious,而与网络相关的虚拟一般用virtual。但国内的一些学者却将马克思虚拟资本中的虚拟与网络经济中的虚拟统一到虚拟经济概念中,容易产生混淆,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次是名义经济(nominal economy)。阿罗(1981)在讨论经济理论危机的时候指出,新古典学派只以实际(real)的物品为单位而不以名义(nominal)的货币为单位来衡量他们的交易动机,从而否认货币因素对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在这里,阿罗将名义的量(nominal magnitudes)与货币的量(monetary magnitudes)基本等同起来,强调的是货币,没有包容整个符号经济。而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名义经济”概念,虽然已经包括了货币、债券、股票及其他形式的金融索取权,从而与“符号经济”基本一致,但却存在用法上的混淆。因为更多的时候,名义量强调的是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量,而实际量是根据平减指数(deflator)测算出来的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会有实际的货币供

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 作者简介

张晓晶,1969年生于安徽。1988-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先后获经济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曾赴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进修。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著有《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樊纲合著)一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