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平原

作者:毕飞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04-01

评分:5分

ISBN:9787020087723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平原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毕飞宇经典长篇小说。“文革”后期,高中毕业生端方回到了苏北平原上的王家庄。苦难的生活,乡野的人际世态、复杂的权力压力涌向这个心怀志远的“知识”农民,深深激发了他的耻辱感和上进心,他将怎样在乡村立足、如何去征服自我的命运,又将经历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情。平原故事里盛放的是一代人的激情与压抑、俗常与动荡、希望和幻灭。

平原 本书特色

《平原》大致上写了三年半。在现在为止,《平原》是我整个写作生涯中运气*好的一部。它从来没有被打断过。我在平原上“一口气”奔跑了三年半,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我*大的才华就是耐心。我的心是静的。当我的心静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事情必然就发生了。事情发生了之后,我的心依然是静的。那里头有我的骄傲。

平原 目录

人文版序:《平原》的一些题外话**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平原 相关资料

毕飞宇的这本小说让人至少看到了一点文字本身不可剥夺、不可替代的魅力。仅此,所有吃文字饭的作者都可能向本书作者脱帽致敬。——黄集伟毕飞宇像一个缜密的力学家,精确地展示了一个心怀远志、生机勃勃的中国农民身上所负载的复杂的权力结构,那正是农业的平原单调的表皮之下真实的神经、筋脉和骨骼,端方身在平原,而平原就在他的身体之中。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具魅力的叙事者之一,毕飞宇锤炼出一种能够被明确识别的声音:音律流畅,机锋凌厉,指意多端,把对人类经验的冷酷分析变成了华丽眩目的剑术。——李敬泽《平原》的问世,无疑使我们看到了长篇小说的前途和希望。很久没有如此痛快淋漓地一口气读完一部长篇了,而且是废寝忘食。《平原》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用常识回答了长篇小说创作的真理!《平原》中的许许多多带着生活质感的,甚至是夸张变形的细节描写成为它直逼人心的成功之处。端方与三丫的野合;轰轰烈烈的群殴;甚至女支书吴蔓玲与狗的性暧昧……那漫溢在整个小说中的精彩细节才是长篇小说最大的看点,它往往成为读者记忆长篇小说的永恒符码!——丁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家庄人生活在两重精神世界中:在白天,王家庄人收割、忙碌、听报告、开批斗会;在夜晚,有青年男女的激情,有中年女人的烧香拜佛,企求安宁。1976年里的王家庄生活是隐喻,它隐喻了恒长的、普通的、民间的生活。阅读《平原》,使我们印象中的文革史显露了某种空洞与苍白。——张莉(学者评论家)读者阅读感受:毕飞宇是一个异者。读过他的文字,不但使得我深陷其中,而且让我重新认识中国文字并感受其内在的力量。——读者萌控大概是好久没有读这种小说了。读完好久也没回过味儿来。毕飞宇是我少数几个会买书来读的作家之一,就像有几个歌手的唱片时一定要买来听得一样。这是一种纯粹的支持。——雷小狗看到三丫死后那段,我泣不成声。读完书很长时间了,端方、吴蔓玲、三丫等人的形象还是缠绕在脑海里,《平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梧桐五年前,我在《小说选刊》上读完了《玉米》;五年后,读完了《平原》,毕飞宇带给我的震撼依然存在。有句很犬儒的话叫做“动什么别动感情”。我想,在《平原》里,毕飞宇是动了感情的。——图破网庼主者阅读《平原》是一次语言的盛宴,简洁,克制,又丰盛,诗意,像吟咏着一首诗,而作者悄悄用诗意稀释了残酷,用表面的嬉闹让悲剧在笑声里余味悠长。——白光我拿起《玉米》和《青衣》,犹如渴者狂饮甘露,唯有一气咕咚见底,方可酣畅放手;而拿起《平原》,却如吞食鸦片,放下复拿起,挣扎之间欲罢不能,心里惴惴。——吴慧

平原 作者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赴南京任教,1992年至1998年任《南京日报》记者,1998年至今供职于江苏作家协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毕飞宇作品集》7卷,长篇小说《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平原》、《推拿》。作品曾或第一、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一届中国小说学会奖,2010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文学奖,2010年法国《世界报》文学奖,2011年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