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作者:李新宇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2-04-01

评分:4.9分

ISBN:9787218076706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先醒来的人们;容闳的事业;1881:留美少年的遭遇;铁路史“趣事”;皇宫生活点滴;教案为什么那样多等。

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晚清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的书,用了随笔的写法,可当一本晚清小史来读。关于晚清的著作极多,但作者能在常见的史实中别有发现,特别是能把当下生活的感受与历史相联,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和联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收集在《帝国黄昏》中的文字,我曾先后在李新宇先生的“学者庄园”读过,常有会心之处。我所读到的,不仅是对那段历史明晰的描述和新鲜的见解,更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面对帝国黄昏的感受和内心私语。——著名学者、自由撰稿人傅国涌为文从容,叙事清晰,是新宇师一贯的风格。史家眼光与文人情怀兼具,念兹在兹者,惟国运与人心。——诗人朵渔我们在一起吃饭、聊天,新宇所谈*多的是知识分子百年史,他的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都围绕这一主题。“穿越遮蔽”、“回到现场”、“走出精神疫区”是他的常用词。每当谈话深入的时候,他的脸上就会失去笑容,浮上一层深深的忧郁。——《文艺争鸣》编审朱竞作者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甚为精湛,角度特别,落笔有神,表面冷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激情。我喜欢两类文字,一类如高尔泰,沧桑历尽后的真诚和深刻;一类如李老师,洞察历史后的冷静热情。他们都是懂爱的。——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伍绍东

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目录

醒者与睡者
*先醒来的人们
容闳的事业
1881:留美少年的遭遇
醒者郭嵩焘
严复与郭嵩焘
铁路史“趣事”
皇宫生活点滴
教案为什么那样多
国人眼里的洋人
甲午硝烟深处
康有为的理想
振聋发聩的《仁学》
通往崩溃之路
1900年夏日的北京

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相关资料

这是一本关于晚清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的书,用了随笔的写法,可当一本晚清小史来读。关于晚清的著作极多,但作者能在常见的史实中别有发现,特别是能把当下生活的感受与历史相联,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和联想。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
收集在《帝国黄昏》中的文字,我曾先后在李新宇先生的“学者庄园”读过,常有会心之处。我所读到的,不仅是对那段历史明晰的描述和新鲜的见解,更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面对帝国黄昏的感受和内心私语。
——著名学者、自由撰稿人傅国涌
为文从容,叙事清晰,是新宇师一贯的风格。史家眼光与文人情怀兼具,念兹在兹者,惟国运与人心。
——诗人朵渔
我们在一起吃饭、聊天,新宇所谈最多的是知识分子百年史,他的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都围绕这一主题。“穿越遮蔽”、“回到现场”、“走出精神疫区”是他的常用词。每当谈话深入的时候,他的脸上就会失去笑容,浮上一层深深的忧郁。
——《文艺争鸣》编审朱竞
作者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甚为精湛,角度特别,落笔有神,表面冷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激情。我喜欢两类文字,一类如高尔泰,沧桑历尽后的真诚和深刻;一类如李老师,洞察历史后的冷静热情。他们都是懂爱的。
——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伍绍东

帝国黄昏:1840-1911: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 作者简介

李新宇,男,山东青州人,生于1955年2月,1978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涉及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大梦谁先觉》、《愧对鲁迅》、《走过荒原》、《鲁迅的选择》、《呐喊点评》、《爱神的重塑》、《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中国当代诗歌潮流》、与人合作出版有《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判》、《水浒传》《三国演义》批判,主编有《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史》、《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