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内容介绍:本书根据焦谛卡禅师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禅修中心所讲的毗婆舍那禅(观禅)整理而成。焦谛卡禅师从自己亲身培养内观智慧的经验着手,以简单直接的语言从禅修前的准备、禅修的基础和技巧,到*后证得涅槃的整个过程作了精辟的开示,仿佛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简单明了的禅修地图。书中的这些叙述其实是作者经验的直接流露,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邃体验。书中提供许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实的禅修指导,使初学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逐步从禅修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
译者序
前 言
**章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它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埋在土里,它们的根会变得非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它们拔出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 禅修基本技巧与指导
你内心的平静也取决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与忠实、仁慈、慷慨、有正念和内心平静的人交往,会有助于你的禅修;如果你和没有正念、善变的人交往,和他们谈论事情,或与不友善、易怒、浮躁不安、贪婪、骄傲的人交往,他们对你有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禅修。
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
要学习基本的禅修技巧并不难,但是,要培养更深的定,你必须有一位好老师,有慈心、知足、沉着、平静、解脱等特质的老师,而且他有空教导你。
第四章 觉知心识和所缘境
你观察所缘境时,有观察的目标和觉知的心。由于有所缘境,所以有觉知的心;由于有觉知的心,所以你能觉知“观察的目标”,你也知道你在“觉知”所缘境。当所缘境出现时,你能够觉知它们的生灭。不要期待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只要紧紧跟着所缘境。禅修中*重要的是:紧紧跟着所缘境。
第五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原因
当你深入观察身心的生灭过程时,你会发现:它们总是生灭不已,没有固定的实体,身心不断改变,生起又灭去。因为有色法,所以名法生起;色法的生灭过程是因为心的生灭过程,两者互为对方生起的条件。观察名法、色法生起的条件,观察它的生起是因为“因缘”,这是第二观智。
第六章 观察无常、苦、无我
凡是无常者亦苦,凡是无常和苦者亦是无我。因为无法控制它的生灭,所以是苦;当你观察时,因为是无常的所以是苦;因为是无我的,所以是苦。
第七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生灭
每次经验,每种感觉,每个念头,每个心识刹那,包括觉知意识,都会消失。因此,在这个阶段,禅修变得非常完整,你看到所缘境的生灭,你观察意识的生灭,你观察正在跟着所缘境的禅修意识,或观察这“观智”,你甚至可以观察“正念”的生灭。
第八章 看到坏灭、危险、过患,心生厌离
你看到所缘境非常快地消失,你观察到觉知意识也非常快地灭去,因为一直看到灭去,你感到这个过程是危险的,在身心的生灭过程中,没有任何益处,它无法使你快乐。看到生灭现象,心生厌离,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同样的生灭现象一再发生,没有结束。
第九章 继续禅修,直到解脱
当禅修者心生厌离时,会看起来非常哀伤,和对所有事物不感兴趣,有时不想吃,甚至对食物不感兴趣。一位好的禅师会发现他正在经历“心生厌离”,并且会鼓励和告诫他:“继续禅修,不要沮丧,不要离开,这是你必经的历程。”
第十章 通往涅槃的门户
在这个阶段心无恐惧,心非常清净、清明、平衡、平静,不会兴奋,没有喜乐,世人的心境无法与它相比,此时,无须努力,不会紧张、紧绷。一切事物是如此轻柔、温和、轻松,心非常平静,没有执著。
第十一章 有关涅槃及其他
身心生灭现象的结束即是涅槃。涅槃是身心生灭现象的止息,是痛苦烦恼的止息,借着彻底了解这个身体,了解五蕴,彻底了解身心生灭现象,我们可以证入涅槃。
第十二章 *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禅修营只是整个禅修过程的一部分,在禅修营结束后,你应该继续禅修,直到去世,直到*后一刻,这是我一直在准备的。准备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甚至为下辈子做准备,因为我知道它会发生。如果你知道如何做准备,你会非常自信,而且事情很可能按照你事先准备的方式发生。
焦谛卡禅师,1947年生,缅甸人。1973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1974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身,为国际知名的南传禅法传承者之一。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本书特色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目录 导言一、问...
《明通鉴》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毕沅《续资治通鉴》所作的明代编年史。在本书以前,有明末谈迁的《国榷》,清季陈鹤的《明纪
国学典藏书系---大学中庸 本书特色 《大学》和《中庸》是两部儒家经典。其中,《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马一浮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李国红所著的《马一浮思想研究》选取了一个特定的视角,即以性命和六艺为中心来展开对马一浮思想的研究。作者从马一浮儒学的基本观点“六艺赅摄...
《六十四卦经解》为易学典籍选刊丛书之一。讲述了易例。右前左后。右阳左阴。师四左次。明夷四左腹。丰三右肱。蒙九二。取象三。
恶的美学历程-一种浪漫主义解读 本书特色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
周易生活万年历 本书特色 徐坤编著的《周易生活万年历》通过饮食调理、居室设计、起名改名、修身养性、阴阳五行和干支节庆等内容来详解居家必用的周易生活之道,本书精编...
《分析学前编》注 本书特色 吕穆迪先生译亚里斯多德逻辑著作集之三。是吕穆迪先生对所译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isbn 978-7-80769-275-1)的注...
性经验史 本书特色 《性经验史》是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在本书中,福柯试图勾勒出自16世纪末以来在用科学方法研究性的话语中规训身体的权力机制的历史...
福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生产方式与信息方式 本书特色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历史变化使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很多方面成了问题。马克思主义确实被历史的幽灵所困扰。马克思主...
善与恶的彼岸 (精装) 本书特色 《善与恶的彼岸》是尼采的豪放力作,是**自由精神的产物。该书见解独到,语言绚丽,格言警句比比皆是,以深邃和叛逆惊世骇俗。尼采在...
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将近年来作者在不同时间因应不同需要而写作的各自独立的文章分类收集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部分是“立足当前”,包...
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 本书特色 《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 内容简介 带着难以名状的浮躁与烦恼,逃...
中国人的修养 内容简介 蔡元培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开“学...
一月千潭-第五届弘一大师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本书特色 由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弘一大师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于2015年10...
六祖坛经(图文本),ISBN:9787807293293,作者:(唐)惠能著,王月清注译目录 前言行由品第一般若品第二疑问品第三定慧品第四
道行般若经(上下) 内容简介 《道行般若经》,又称《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般若道行品经》等。 本经阐明般若波罗蜜之法,并叙述及其受持的...
文艺心理学 本书特色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
哲学演奏会: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1.本书在韩国重版80余次,被读者评价为年度受欢迎读物。2.哲学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欢迎,普及型的读物尤其受到关...
三命通会(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三命通会》一书,系明代万民英所著。此书选材精当、体系严密,例证丰富、论述周详,深得徐子平之法,此书系命理典籍中的总汇之作,并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