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内容介绍:本书根据焦谛卡禅师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禅修中心所讲的毗婆舍那禅(观禅)整理而成。焦谛卡禅师从自己亲身培养内观智慧的经验着手,以简单直接的语言从禅修前的准备、禅修的基础和技巧,到*后证得涅槃的整个过程作了精辟的开示,仿佛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简单明了的禅修地图。书中的这些叙述其实是作者经验的直接流露,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邃体验。书中提供许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实的禅修指导,使初学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逐步从禅修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地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就能以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
译者序
前 言
**章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它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埋在土里,它们的根会变得非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它们拔出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 禅修基本技巧与指导
你内心的平静也取决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与忠实、仁慈、慷慨、有正念和内心平静的人交往,会有助于你的禅修;如果你和没有正念、善变的人交往,和他们谈论事情,或与不友善、易怒、浮躁不安、贪婪、骄傲的人交往,他们对你有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禅修。
第三章 深入内观的方法
要学习基本的禅修技巧并不难,但是,要培养更深的定,你必须有一位好老师,有慈心、知足、沉着、平静、解脱等特质的老师,而且他有空教导你。
第四章 觉知心识和所缘境
你观察所缘境时,有观察的目标和觉知的心。由于有所缘境,所以有觉知的心;由于有觉知的心,所以你能觉知“观察的目标”,你也知道你在“觉知”所缘境。当所缘境出现时,你能够觉知它们的生灭。不要期待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只要紧紧跟着所缘境。禅修中*重要的是:紧紧跟着所缘境。
第五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原因
当你深入观察身心的生灭过程时,你会发现:它们总是生灭不已,没有固定的实体,身心不断改变,生起又灭去。因为有色法,所以名法生起;色法的生灭过程是因为心的生灭过程,两者互为对方生起的条件。观察名法、色法生起的条件,观察它的生起是因为“因缘”,这是第二观智。
第六章 观察无常、苦、无我
凡是无常者亦苦,凡是无常和苦者亦是无我。因为无法控制它的生灭,所以是苦;当你观察时,因为是无常的所以是苦;因为是无我的,所以是苦。
第七章 观察身心现象的生灭
每次经验,每种感觉,每个念头,每个心识刹那,包括觉知意识,都会消失。因此,在这个阶段,禅修变得非常完整,你看到所缘境的生灭,你观察意识的生灭,你观察正在跟着所缘境的禅修意识,或观察这“观智”,你甚至可以观察“正念”的生灭。
第八章 看到坏灭、危险、过患,心生厌离
你看到所缘境非常快地消失,你观察到觉知意识也非常快地灭去,因为一直看到灭去,你感到这个过程是危险的,在身心的生灭过程中,没有任何益处,它无法使你快乐。看到生灭现象,心生厌离,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同样的生灭现象一再发生,没有结束。
第九章 继续禅修,直到解脱
当禅修者心生厌离时,会看起来非常哀伤,和对所有事物不感兴趣,有时不想吃,甚至对食物不感兴趣。一位好的禅师会发现他正在经历“心生厌离”,并且会鼓励和告诫他:“继续禅修,不要沮丧,不要离开,这是你必经的历程。”
第十章 通往涅槃的门户
在这个阶段心无恐惧,心非常清净、清明、平衡、平静,不会兴奋,没有喜乐,世人的心境无法与它相比,此时,无须努力,不会紧张、紧绷。一切事物是如此轻柔、温和、轻松,心非常平静,没有执著。
第十一章 有关涅槃及其他
身心生灭现象的结束即是涅槃。涅槃是身心生灭现象的止息,是痛苦烦恼的止息,借着彻底了解这个身体,了解五蕴,彻底了解身心生灭现象,我们可以证入涅槃。
第十二章 *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禅修营只是整个禅修过程的一部分,在禅修营结束后,你应该继续禅修,直到去世,直到*后一刻,这是我一直在准备的。准备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甚至为下辈子做准备,因为我知道它会发生。如果你知道如何做准备,你会非常自信,而且事情很可能按照你事先准备的方式发生。
焦谛卡禅师,1947年生,缅甸人。1973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1974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身,为国际知名的南传禅法传承者之一。
当代新儒学探索 内容简介 本辑共收录了21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有好几位是国内外知名的新儒家学者,如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先生等,他们不仅对传统儒有系...
观心自在-星云日记-9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 内容简介 康德法学理论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上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在此书中阐述了他的法学思想。他的...
三余札记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三余札记》刘文典是现代杰...
在浮世-丰润心灵的人生小语 本书特色 《白象丛书·问道系列:在浮世》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
斐多 内容简介 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
国学基础文库:文心雕龙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
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本书特色 崇尚自然无为的天道、秉承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质、修炼隐逸之士的人文关怀,这是千百年来道家思想不变的文...
素朴为王: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思想体系 本书特色 《老子》这本书,版本很多,笔者采用的是郭店楚简《老子》甲本。该本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章次之间具有严密的关联...
历史哲学 内容简介 《历史哲学》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牟宗三先生初到台湾,痛感时运之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入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事件,通观时代精神...
末法时代,歧说遍地,信众之中也多是只认金装不认佛,怎样辨别歧说,只有从真经入手。读经本来就是重要的修行,把真经读透,自然
圆瑛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圆瑛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
到 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
道教与明清文学 本书特色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人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
约翰·洛克 本书特色 第三版序这一版变动较多。正文变动甚少,仅有一点必要的小修改,加了一些脚注向读者介绍1955年以后的发展,参考书目开列到目前为止。新加的部分...
胡适 本书特色 陈平原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精)》收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以人为卷,视所收论著篇幅之多寡,或分卷或合卷,合卷并考虑到了入...
人生哲学 本书特色 有生活智慧的人懂得,幸福和快乐都是上天的恩赐,不可强求,亦不必刻意制造或逃避。智者发现:天灾与人祸都是痛苦的原因,但却不是烦恼的根由。于是他...
布里奇曼文选 内容简介 布里奇曼首先是个物理学家,因而他的操作主义,是物理学视角内的操作主义。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是美国实用主义氛围内的操作主义,故而他的操作主义...
自然哲学 本书特色 《自然哲学》主要内容:自然科学各不同分支的合并或融合——就是说,简单的命题归属于越来越普遍的命题——只能从下面以自下而上的方向发生。因为在每...
倓虚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倓虚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