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盛唐*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比较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写花卅年 内容简介 《写花卅年》共三辑。“众妙众香国”辑中文章,每文写两花以及多花;“一花一世界”辑中文章,每文写一花;“三欸宅草木状”辑主要写家中的花木卉草情...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中华碑帖精粹)》内容简介:吴熙载(一七九九—一八七〇),原名廷飏,字熙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本书特色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是白落梅继《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之后,对众人又一深深的祝福;是延续《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中对张爱玲的敬意,带领...
心在飞:没有套路的行走 本书特色 “混”,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状态。你有几天是为自己而活?你有多久没发自内心的笑呢?心在飞:没有套路的行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
彷徨 本书特色 在《彷徨》这部小说集中,鲁迅除了深入地探讨中国的社会问题,继续强烈地批判封建制度之外,还对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出路问题给予了大的关注,同时对个性解放...
开卷闲话续编 本书特色 《开卷闲话续编》是“开卷文丛”之一,《开卷闲话》自2003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良好的反响,在一年后即有了这本《开...
《简笔画5000例,一本就够Ⅱ》内容简介:简笔画几乎是每个人孩提时代绘画生涯的开始。简单的线条,可爱的形状,总是能释放你满满的
《古来长安一片月》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奥野信太郎全集》中有关故土东京和“第二故乡”北京的回忆性散文,讲述奥野先生对于两地的
茨威格文集-(全3卷) 本书特色 茨威格的创作因其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无与伦比的艺术才能深受世人喜爱,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分析见长。自上世纪70年代起,...
拜伦书信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拜伦书信选》内容简介:拜伦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诗坛巨人,他那饱含激情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充满戏剧性的...
剑桥往事 本书特色本书是格温记录其剑桥生活和整个家族轶事趣闻的回忆录。由于家庭的关系,格温一家与剑桥精英们的交流来往可谓独树一帜,全面呈现了“美好的老英格兰”的...
普利茅斯的冬日花朵-新英格兰记 本书特色 宋明炜编著的《普利茅斯的冬日花朵——新英格兰记》这本小书,收录十九篇随笔,一部文体含混(虚构和纪实杂糅)的实验小说(共...
听李心田说心里话 本书特色 薛凯洲编著的《听李心田说心里话/大作家零距离丛书》收录了老作家李心田根据自己六十年的创作实践,谈诗,谈小说,谈戏剧,坦荡、真诚、发人...
生死场 本书特色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萧红用细腻而悲悯的笔调,描写...
唐山大地震 内容简介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重要*悲惨的一页,造成了24万人的死亡,16万人的重伤,导致一座重工业城...
失乐园-多雷插图本 本书特色 ★ 16开套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失乐园》共12卷,取材自《圣经·旧约·创世记》,描述撒旦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
古希腊演说辞全集-阿提卡演说家合辑 本书特色 ★ 16开仿皮面压花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阿提卡演说家,是存在于希腊古典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本书是国...
我们仨 本书特色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我们仨 内容...
2017-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 本书特色 《2017散文》精选2017全年各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上的散文40余篇,既有名家,也有新秀;既有汉族作家,又兼顾少数...
中国教育史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中国教育史》★中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