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西方文论译丛(第2辑):理论、方法与实践》特点是:大部分文章是近五年发表的,其中一半以上是特约稿——虽然不是专门为“译丛”写的,但却是编者和作者协商从□近发表的文章或从即将出版的书里选的。例如,詹姆逊、三好将夫以及弗利的文章于2010年发表,米勒的文章2009年问世,雷纳的文章是根据2009年国际会议的发言稿修改的,施泽曼、齐菲兹和菲兹帕特里克的文章则是从2007~2008年的杂志上选的。
王逢振、蔡新乐主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第2辑)》主要内容包括:孤岛里的德里达、大学和生态、文学之阐发、系统故障:石油、未来性与灾难预示、“死亡”研究、死亡契约再协商、网络文化、网络亚文化与政治激进主义、互联网以及跨国公众空间的构成、美国小说的世界性等。
“译丛”第二辑即将面世。如□□辑一样,本辑仍坚持我们的既定方针:选择21世纪新发表的文章。
本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部分文章是近五年发表的,其中一半以上是特约稿——虽然不是专门为“译丛”写的,但却是编者和作者协商从□近发表的文章或从即将出版的书里选的。例如,詹姆逊、三好将夫以及弗利的文章于2010年发表,米勒的文章2009年问世,雷纳的文章是根据2009年国际会议的发言稿修改的,施泽曼、齐菲兹和菲兹帕特里克的文章则是从2007~2008年的杂志上选的。
因为文章本身的跨学科性质,本辑的分类同样不甚严格或甚至交叉。但总的设想是,侧重理论阐述的同时结合文本分析的实践,因此题名“理论、方法与实践”。
在□□部分里,詹姆逊的文章一如既往,理论性很强,但他分析的是黑格尔的文本,重点是《精神现象学》,因此需要了解黑格尔的作品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意义;当然,即使未读黑格尔的作品,只要认真思考也会得到有益的启示。米勒的文章是对德里达的纪念,他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出发,阐述德里达对“存在”和“共在”关系的看法,包括德里达的伦理和共同体的概念。两位大师阐述已故的另外两位大师,各自的方法和不同之处发人深思。
第二和第三部分实际上都涉及人文社会生态,虽然施泽曼的文章更多地淡到政治和自然生态的问题。第二部分以社会文本为对象,政治色彩较浓,主要是分析批判,其中三好的文章对大学文学教育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论及文学作品和视觉文化,与当前相当流行的“死亡”研究有关。詹穆哈默德的文章是他近作中的一章的修订本,论述死亡如何被用作一种压制或胁迫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斯皮瓦克的著名文章《属下能说话吗?》的回应。著名批评家朱迪丝·巴特勒说他对奴隶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重写了黑格尔和精神分析,把“贵族和束缚”作为“死亡契约”重新思考。卡达瓦的文章依托本雅明和视觉文化理论,分析谢赫的照片的死亡含义:尽管人人无法摆脱死亡,但死亡是一个充满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所在,大量的人死于饥饿、伤残、流亡、强奸……
第四部分收了两篇关于网络文化的文章。众所周知,今天无论在社会、文化还是政治方面,网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许多社会问题首先在网上披露出来而后得到解决,充分说明了网络的力量。这里的□□篇文章结合全球化的社会现实阐述网络亚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把技术纳入文化的思考,提出技术如何构成政治和文化的新空间,产生出新的亚文化、社会关系和政治形式。第二篇与□□篇有相似之处,但在分析网络文化的种种情况之后,提出跨国公共空间的问题:互联网是否能够促成一个跨国的公共空间——其中既有解放性的政治机会,也有对抗全球资本主义的力量?实际上,两篇文章都表明网络文化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实践及其可能的发展和变化。
第五部分侧重法律和后殖民文化方面,以文本分析体现后殖民文化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后殖民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一向是对殖民者的“主人”叙事进行干预或重写,而法律毫无疑问是殖民化历史传播的重要的话语方式,因此从法律方面探讨宪法、身份政治、人权、文学叙事的再现和殖民地主体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的两篇文章对法律和广义的文学关系进行了颇为独到的分析和阐述。
□后一个部分是文学研究,但其内涵不同于通常的文本分析。□□篇把美国文学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中,通过分析“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文学作品,提出他国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叙事模式:他国在美国意味着荒诞与暴虐,而离开美国是为了挣脱资本主义的束缚。因此,通过美国文学可以窥见世界性问题。第二篇是作者的新作《与左派角力》(Wrestling with the Le ft,2010)的前言,在该书出版前作者发给了我。那本书专门论述拉尔夫·埃利森及其《看不见的人》,前言通过介绍该书的内容,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并在方□□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重要的是使人感到应该重新审视美国黑人文学史,改变黑人作家作为冷战替罪羊的角色。
总起来看,六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近西方文化和文学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虽然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更全面地介绍当前西方文论的发展,例如关于西方盛行的影视文化研究。我们只能期望在下一辑进行适当的弥补。
第二个进程是“无始无终的圈地的进程”(□□93页)。通过这种漫长的进程的继续,自然和人类资源从共有那里夺取出来,专供资本使用。他们为自身设定的目标是,要建立起一种“对现代非怀旧性的、非诅咒性的、非压抑性的、非基本性的、非启示性的批判”(□□85页)。他们承认:“即使要铺设出这一工程的地基,左派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仍然只能是从左派出发,某种对现代性的真正反动才能出现。”(□□85页)
这一目标如此高远宏大,有谁会不会赞同呢?或许可以这样说,也一样重要:究竟这一现代性跟左派一直坚持在反对的,有什么不同,即使消费主义和圈地的过程二者比以前的时代更加强化而且更为专门?令人惊异的缺席的一种东西,就是对未来灾难的任何思考。尽管反驳者将石油推到一边,为的是将那些唱诵“决不以鲜血换石油”的人引入对新自由主义更大面积的批判。因为,它在思考石油关乎资本时所发挥的作用时,只是向后看到了20世纪的历史,而不是向前去看石油的缺席将造成的灾难那种地平线。不妨回想一下菲斯克讲的“正是这样廉价的‘剩余能源’使古典的工业、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成为现实”①。很难说,石油对于资本或现代性是附带性的——这跟说,它就是民族国家或全球经济领域别的作用者的所有决断的制定的主要推动者,并不是一回事。与此同时,对这一即将出现的地平线以及加以回应的必要性越来越强的意识——不论是通过资源战略的种种图谋,还是要把它留给技术以将问题解决——在设计对反驳者所刻画出的那种黑暗的现代性的回应过程当中,便不能随意地丢在一边。比如说,很能说明问题的是,甚至没有出现对生态启示话语的诉求——也几乎不见任何提及环境局限、人口承载力以及对准并且□□石油资本主义来设想的必要性的东西。反驳者对军事新自由主义的暴力推出了一种左派的回应——典型而又可理解的概而言之并且结论开放(能不是这样吗?)。但是,至于左派论述石油资本主义的话语,我们却没有看到,尽管那本来可以□□生态启示话语的教学法倾向。
这样一种话语真的可以存在吗?反驳者提出,对它所说的“消费形而上学”的异议,植根于一个危机的时代。“目前能一切适用、便于使用、全时利用的调停工具究竟是什么呢?”作者们问答说:“……如果不是试图把目前的陈词滥调清除干净的努力的话?”(□□83页)这种希望,飘浮在整个社会之物之中,盼的是“另一种现在——这一现在拥有与某种已回收的过去的真正连续性,因而会向某种非空洞的、非幻想的未来的景象开放”
【口愛,是女人送給男人最棒的禮物!】妳需要正確的姿勢,更需要有用的知識~本書優美流暢的文字搭配精美的情境式圖片,光是閱讀
唐诗研究系列: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 本书特色 《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唐诗研究系列,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唐诗研究系列: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 内...
李敖之谜 内容简介 李敖是闻名海内外的知名作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一生坎坷曲折,颇多传奇,同时又是大家公认的“情圣”,身边美女如云,其爱情经历多姿多彩。他是台湾...
新文学评论:2018/1 (Vol.7 No.1):2018/1 (Vol.7 No.1)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作家语录”、“文...
《塞壬的歌声》是格非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收集了他有关小说写作的奥妙、细节、方向等方面写作的散文随笔文章近三十篇。在
紅顏命苦,小郡王的情路註定坎坷?先是遭到唐正言無情地(?)拒絕,後又惹上了爛桃花,更被唐正言親眼目擊!本郡王從身到心都是清
今文观止-诗歌赏析 本书特色 当中国诗歌走到了近代,已经是脱胎换骨了。本书所选之作,均是脱胎换骨之作品,开启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今文观止-诗歌赏析 内容简介 当...
生命.何以高贵 本书特色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写了亲情、对动物的关爱、对宗教和哲学思想的解读、对美的思考、新的国民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是梁晓声的人生和社会断想录,饱含...
中国小说史略 本书特色 《中国小说史略》原为鲁迅先生于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后经修订增补,成书出版。这是中国**部小说史专著,凡二十八篇,搜罗宏富,上起远古神话...
实用中药性能方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纪念陈寅恪先生而作的,但不是回忆录,也不算问学记。上编辑入若干读书心得;中编记述“金明馆”的故人、故事和故实;下编则是据陈寅...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两篇。**篇阐明了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了晶体光学鉴定的常用仪器等;第二篇介绍了常见的180多种(亚种)透明造...
叙事探究:Principle, technique and case 本书特色 《叙事探究:原理、技术与实例》是叙事探究方面的权威指导书。叙事探究:Princi...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
钱锺书先生(一九一○--一九九八年)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他的著作,如广为传播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等
UN维和部队的军医巫承赫,以为自己在战争中被炸死,清醒后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刚刚苏醒就遇到了劫机,还成为了远航军最高统帅
石头印红楼 本书特色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其作者是洪昇.,创作于清初康熙年间,参与创作者有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都曾是“《长生殿》事件&r...
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录(1900~2007)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论文目录(日本刊载)、20世纪80年...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来对后现代的一些论题所作研究的成果结集。这些论题主要集中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三个大的方面。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
莫言了不起-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本书特色 1、刘再复与莫言的交往算是文坛一段佳话,多年前,刘再复即大力推崇莫言的作品,本书所收录的刘再复1997年撰写的评价莫言的...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神雕侠侣(1-4) 本书特色 古有不朽之作,亦有不朽之评,《三国》、《水浒》、《红楼》是也,毛宗岗、金庸当代文学大家,读者之众,空前绝后,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