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马车之歌》既是历史,也是具有小说形式的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准确地说,它应该还是以具有理想主义的历史与人物为素材的报告文学。一九四九年对于大陆人来说,我们获得了解放,而对于台湾同样有着革命理想的年青人们将如何面对蒋介石政府的高压继续坚持人生理想?
《幌马车之歌》真诚地面对钟浩东们那段曾经真实存在过却被刻意湮灭或扭曲的台湾历史,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台湾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两岸历史的长河当中所站的时空位置,从而作出自我反省与批判。
以民众史的眼界,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在台湾的“战后”提出成功、深刻、感人而有力的“战后结算”,这就是《幌马车之歌》的突出而值得感谢的成就。
——陈映真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在钉孤只。凡记下的就存在。
——侯孝贤
《幌马车之歌》的庞大结构虽然得力于历史真实的人物、时代与事件,但是作者沉稳的笔调,退到事件背后的采访者极其谦虚的心情,都说明他已有更宽大的胸臆去看历史、社会、生命的苦与乐吧。
——蒋勋
蓝博洲另辟蹊径,在《幌马车之歌》中糅合新闻、史录、访晤及虚构形式,重现历史(白色恐怖)事件的“不可”重现性。
——王德威
十六七年前,我们都在看《人间杂志》的时候,看到了蓝博洲的《美好的世纪》和《幌马车之歌》。那两篇东西真的是先驱。
也是那个时候,我拍了《悲情城市》。就电影技术上的突破而言,是台湾**部采取“同步录音”的电影,但某些部分仍得事后补录或配音。譬如押房难友们唱的《幌马车之歌》,要有空间声,不能在录音室录,所以特别开拔到金瓜石矿区废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四个人,我、谢材俊、天心,和惟一会日文的天心的母亲(刘慕沙),日文歌词用注音符号标示发音,这样录成的。
之后,好像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我岔开去拍阿公李天禄的故事《戏梦人生》(阿公年纪太大不赶快拍会来不及),要到1995年《好男好女》,我才以《幌马车之歌》为题材,把压缩在《悲情城市》后半结局的时空重新再做处理。并且从预算中拨出资金拍受难人访谈的纪录片《我们为什么不歌唱》,由蓝博洲和关晓荣负责执行。
《好男好女》开拍时蒋碧玉还在,次年1月10日她病逝,我们大队人马在广东出外景,包括蓝博洲(被我拉来饰演偕同钟浩东、蒋碧玉夫妇投身大陆参加抗日的萧道应医生),大家听到消息似都茫然无甚感慨。25日拍完回台湾,26日就是蒋碧玉出殡。丧礼上多是“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的老同学们,我在分镜笔记本上随手写:再过些年一切也淡忘了,一人只得一生,自然法则,生死成毁无可逃处。
这好像很无情。
对照当时我拍此片采取的结构手段,戏中戏,现实,与往事。戏中戏叫做《好男好女》,正在排练和准备开拍中,背景是1940年抗日战争到50年代白色恐怖大逮捕。现实是90年代台湾现状。往事是饰演蒋碧玉的女演员,与男人一段短暂的同居时光,男人遭殂击后,她拿到和解金存活至今。三条线*后交织在一起,女演员混淆了她与蒋碧玉,而男人的死似乎替代了钟浩东。女演员已分不清是半世纪前年轻男女为革命奋斗的理想世界呢?是半世纪后当下的现实?
看来形式复杂,野心很大,其实可能是一种闪躲。闪躲当时我自己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候,其实身心各方面皆准备不足的困境。如果今天我来拍,我会直接而朴素地拍。
所以,世人将如何记得这些事呢?有人说:“我们从古至今都一个样,没有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好。历史上因我们的罪而牺牲的人,简直是死得轻如鸿毛,我们回报以更多的罪恶。”
那么“历史与现场”这套书系有何作用?蓝博洲数十年来在这个题目上做的追踪研究,不是枉然?
当然不是,从来就不是。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凡记下的就存在。
凡记下的,是活口,是证人,不要以为可以篡改或抹杀,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幌马车之歌》出版于1991年,今天新版再出,我谨以此文与蓝博洲其勉。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一个客籍工人家庭。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19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7年初,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主要著作:《寻找祖国三千里》(长篇小说,2010)、《藤缠树》(长篇小说,2002)、 《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长篇小说,2004)、《台湾好女人》 (历史报道,2001)、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历史报道,2001)、《幌马车之歌》(历史报导,1991)、《我们为甚么不歌唱》(五〇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影,1995)、《台湾思想起》四十集(五。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视,1997)。获奖纪录一、1988年,《幌马车之歌》获洪醒夫小说奖。二、1992年,《幌马车之歌》获选为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第一名(作家票选)。三、2001年,《台湾好女人》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奖。四、2001年,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获优良图书金鼎奖。六、2002年,长篇小说《藤缠树》获《联合报》读书人及《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十大好书奖。
《课本里学不到的实验(上下册)》内容简介:《疯狂的百科:课本里学不到的实验》是乔伊·玛索夫继《课本里学不到的科学》《课本里
阮直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阮直集》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阮直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
雷峰塔下的传奇-白蛇传-蔡志忠古典幽默漫画 本书特色 《白蛇传》是漫画大师蔡志忠以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白蛇传为蓝本而编绘的幽默漫画,他用简练而流畅的线条重新塑造了独...
百部文学名著导读丛书(共100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巢宗祺、李咏吟、汪亚明、方斐卿等资深学者担任编委★ 荟萃荷马、屈原、莎士比...
大家小书洋经典--漫步遐想录(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本书特色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
凭窗忆语——笔会十年师友录 本书特色 萧宜先生任笔会编辑多年,和多位文坛艺坛名家有书信往来,本书为这位资深编辑多年的工作读书心得以及和和多位名家作者往来的回忆,...
海子的诗(蓝星诗库) 本书特色 尽管海子不喜欢人们把他看作一位抒情诗人,但恐怕海子自己都会沮丧地承认,他的确只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我们会发现...
有意思的《史记》故事-听老师讲古典文学 本书特色 《听老师讲古典文学》此套书为双色印刷,共七本,包含: 《听老师讲古典文学:有意思的中国文豪故事》、 ...
木心诗选 本书特色 《木心诗选》的诗歌,共七辑(158首),从*早期的《阿里山之夜》,到*为读者所知的《从前慢》,以及**"天书"的《同袍》四言诗等,各个时期的...
活着本来单纯: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 本书特色 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所谓单纯,不是幼稚的天真,而是一种超越了世故,知...
古代散文-刘基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
马大勇,吉林省农安县人,1972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德勤全球服务有限公司国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好吃 内容简介 有“哲学家”把人分为两类。其一是吃东西是为了不致饿死(所谓“为存活而吃”,法国人讥讽英人之不擅烹调);其二是生存的目的在吃东西(所谓为吃而活,法...
《批评批评家》内容简介:《批评批评家》收录了艾略特从1917年开始到1961年间的9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这位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评
《告别放映室:蔌弦近作选2014-2015》,“杜弗·诗歌手册”第四辑,050号。收录诗人蔌弦2014-2015年近作22首。杜弗书店,是一家致
征服西班牙传奇: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 本书特色 《征服西班牙传奇: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是华盛顿·欧文文集的又一部作品,由两本书《征服西班牙传奇》《博...
《诗经》散论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我国先秦重要文化典籍《诗经》,作者从《诗经》创作时的西周、春秋社会结构入手,深入探讨“诗”的作者所深之阶层,诗与西周、春...
《恶之花:波德莱尔作品菁华集》内容简介:《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诗集,刻画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
《黄灿然的诗》内容简介:本书是蓝星诗库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诗集收入作者1990年代以来,各个重要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自我认可度
荒凉的白纸 本书特色 《荒凉的白纸》是“独立文丛”之一,为作者马永波原创,包括作者的散文、少量译文以及关于文学创作的谈话。本书文字较为流畅,描述了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