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马车之歌》既是历史,也是具有小说形式的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准确地说,它应该还是以具有理想主义的历史与人物为素材的报告文学。一九四九年对于大陆人来说,我们获得了解放,而对于台湾同样有着革命理想的年青人们将如何面对蒋介石政府的高压继续坚持人生理想?
《幌马车之歌》真诚地面对钟浩东们那段曾经真实存在过却被刻意湮灭或扭曲的台湾历史,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台湾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两岸历史的长河当中所站的时空位置,从而作出自我反省与批判。
以民众史的眼界,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在台湾的“战后”提出成功、深刻、感人而有力的“战后结算”,这就是《幌马车之歌》的突出而值得感谢的成就。
——陈映真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在钉孤只。凡记下的就存在。
——侯孝贤
《幌马车之歌》的庞大结构虽然得力于历史真实的人物、时代与事件,但是作者沉稳的笔调,退到事件背后的采访者极其谦虚的心情,都说明他已有更宽大的胸臆去看历史、社会、生命的苦与乐吧。
——蒋勋
蓝博洲另辟蹊径,在《幌马车之歌》中糅合新闻、史录、访晤及虚构形式,重现历史(白色恐怖)事件的“不可”重现性。
——王德威
十六七年前,我们都在看《人间杂志》的时候,看到了蓝博洲的《美好的世纪》和《幌马车之歌》。那两篇东西真的是先驱。
也是那个时候,我拍了《悲情城市》。就电影技术上的突破而言,是台湾**部采取“同步录音”的电影,但某些部分仍得事后补录或配音。譬如押房难友们唱的《幌马车之歌》,要有空间声,不能在录音室录,所以特别开拔到金瓜石矿区废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四个人,我、谢材俊、天心,和惟一会日文的天心的母亲(刘慕沙),日文歌词用注音符号标示发音,这样录成的。
之后,好像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我岔开去拍阿公李天禄的故事《戏梦人生》(阿公年纪太大不赶快拍会来不及),要到1995年《好男好女》,我才以《幌马车之歌》为题材,把压缩在《悲情城市》后半结局的时空重新再做处理。并且从预算中拨出资金拍受难人访谈的纪录片《我们为什么不歌唱》,由蓝博洲和关晓荣负责执行。
《好男好女》开拍时蒋碧玉还在,次年1月10日她病逝,我们大队人马在广东出外景,包括蓝博洲(被我拉来饰演偕同钟浩东、蒋碧玉夫妇投身大陆参加抗日的萧道应医生),大家听到消息似都茫然无甚感慨。25日拍完回台湾,26日就是蒋碧玉出殡。丧礼上多是“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的老同学们,我在分镜笔记本上随手写:再过些年一切也淡忘了,一人只得一生,自然法则,生死成毁无可逃处。
这好像很无情。
对照当时我拍此片采取的结构手段,戏中戏,现实,与往事。戏中戏叫做《好男好女》,正在排练和准备开拍中,背景是1940年抗日战争到50年代白色恐怖大逮捕。现实是90年代台湾现状。往事是饰演蒋碧玉的女演员,与男人一段短暂的同居时光,男人遭殂击后,她拿到和解金存活至今。三条线*后交织在一起,女演员混淆了她与蒋碧玉,而男人的死似乎替代了钟浩东。女演员已分不清是半世纪前年轻男女为革命奋斗的理想世界呢?是半世纪后当下的现实?
看来形式复杂,野心很大,其实可能是一种闪躲。闪躲当时我自己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候,其实身心各方面皆准备不足的困境。如果今天我来拍,我会直接而朴素地拍。
所以,世人将如何记得这些事呢?有人说:“我们从古至今都一个样,没有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好。历史上因我们的罪而牺牲的人,简直是死得轻如鸿毛,我们回报以更多的罪恶。”
那么“历史与现场”这套书系有何作用?蓝博洲数十年来在这个题目上做的追踪研究,不是枉然?
当然不是,从来就不是。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凡记下的就存在。
凡记下的,是活口,是证人,不要以为可以篡改或抹杀,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幌马车之歌》出版于1991年,今天新版再出,我谨以此文与蓝博洲其勉。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一个客籍工人家庭。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19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7年初,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主要著作:《寻找祖国三千里》(长篇小说,2010)、《藤缠树》(长篇小说,2002)、 《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长篇小说,2004)、《台湾好女人》 (历史报道,2001)、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历史报道,2001)、《幌马车之歌》(历史报导,1991)、《我们为甚么不歌唱》(五〇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影,1995)、《台湾思想起》四十集(五。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视,1997)。获奖纪录一、1988年,《幌马车之歌》获洪醒夫小说奖。二、1992年,《幌马车之歌》获选为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第一名(作家票选)。三、2001年,《台湾好女人》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奖。四、2001年,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获优良图书金鼎奖。六、2002年,长篇小说《藤缠树》获《联合报》读书人及《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十大好书奖。
独立韩秋 本书特色 独立韩秋。汉江北去,孔子挠头。看红男绿女,招摇过市;肥猫瘦狗,潇洒同流。渴饮酱汤,饥餐泡菜,欲涮火锅不自由。勒裤带,问葱姜大蒜,谁主沉浮 招...
《走出剧情(新版)》内容简介:你敢不敢这样活着——对自己不再有任何要求。不再妄想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停止所有的要求与内
凤簪恩深-文房珍玩的古典情怀 本书特色 斗转星移,多少年少含笑的诗思,翩翩随风舞起,锁入雕刻精美的凤簪,斜斜地插在鬓边。无人知道,那经过千挑万选入宫,被封为(翊...
蛾摩拉-一位意大利反黑记者的卧底人生 本书特色 一个意大利反黑记者的卧底人生! 在帮派分子眼中,萨维亚诺出版《蛾摩拉》罪无可恕,因为他深入黑帮世界,在书中指名道...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
杜牧诗歌赏析 本书特色 八十首精选名诗,注释、题解、赏析等全方位的解读内容,深入浅出的赏析文字,活泼疏朗的内文版面,精美典雅的装帧设计,足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
《灵媒导游3:泪蚀青岩》内容简介:《灵媒导游3:泪蚀青岩》是宇尘庸兰所著“灵媒导游”系列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导游离奇失踪,山里
母心佛心 内容简介 琦君,被美国《读者文摘》选载文章*多的华语作家;集散文家、小说家、词人、学者于一身的女作家。台湾近三十年来人气*旺的女作家;她的文章巧妙自然...
一剑不忍封喉 本书特色 一把貌似温柔的柳叶刀砍向江湖,艾未未、王朔、何勇、张楚、李亚鹏、那英、徐静蕾、老狼、葛优、齐秦、刘欢、朴树、石康、白岩松、韩乔生等人纷纷...
藏书不乐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藏书大家周振鹤先生的书人书事,诠释了藏书与阅读的乐趣,在浮躁的当下,如一股清流,激发我们通过阅读获得心灵的救赎。读周振鹤先...
《读懂古诗文,吃透现代文(六年级)》内容简介:《读懂古诗文,吃透现代文》系列由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作序推荐,根据温儒敏1+X语
莱蒙托夫诗画集 内容简介 俄罗斯高贵的忧愤诗人,其情恋苦涩,诗情沉郁,充满忧伤。 本书精选了莱蒙托夫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抒情诗120余首,并加了一些题解、注释...
《一个“北漂”的办学梦》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石景山区树仁学校赵生杰校长的个人自传。作者初中辍学,跟随打工大军进城打工。1994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79:施蛰存卷 本书特色 施蛰存是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本卷收入了其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中的力作。《海上文学百家文...
回家的路好长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5)·言情伦理系列(27):回家的路好长》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五,不...
夜航船 本书特色 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
《手把手教你做产品经理》内容简介: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崛起及发展,软件和各类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市场营销、商业模式、产品运营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40:林语堂 徐訏卷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林语堂上海时期的代表作和《吾国与吾民》中译第九章,以及徐訏在上海创作和发表的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
真实的尺度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共由10本组,每本都是各位在九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果的精选结集,它们包括:王彬彬《嘘三叹文学》、王干《灌水代》、黄有《媒体制造》、李建...
《当明天成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内容简介:《我爱我家》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喜剧的绝对巅峰,可望其项背的,没有。它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