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董桥:“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可以进入西方,走出来;再进入中国,再走出来;再入……总之我要叫自己完全掌握得到才停止,这样我才有自己的风格。”
“常老师早!”(一)《明报》教育版有一篇特写介绍三年前创校的景岭书院,说他们开始用普通话教中文科了。该校规定中一学生的中文科用普通话教,逐步推行至中三。记者钟丽明看到一班学生起立向老师点头用普通话说:“常老师早!”接着老师用普通话教课文里的《孔明借箭》。课文上没有注音符号,可是全班学生都能用普通话朗诵,有些字的发音不对,常老师即刻提点。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有些怕羞,尽量用三两个字对付,避免用长句。但是,有一位同学说:“用普通话学中文对作文有改善,作文用少了口语化。”景岭书院为了推广普通话,在校内设立了中央广播系统,午饭时间播放国语歌曲,让学生访问老师,演广播剧。校长平时跟学生谈话都用国语,尽力制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讲。校长说,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新加坡,学校都用普通话教中文。他说,中一学生上课,老师会先抽一段课文用普通话朗读,到了中二才正式推行,到了中三,学生已经完全适应用普通话上课了。三年来,学生作文慢慢通顺流畅,少了口语。校长相信这样做可以提高语文水平。(二)《明报》这段特写的标题标明“主权移交下,教学新趋势”,呼应记者开笔那句“随着主权移交,学校陆续开设普通话科”。从提高学生中文水平的角度看,学校用普通话教授中文相信是*可以立竿见影的方法。那是全中国以及东南亚华校都在实行的措施。政府近来大力鼓励提高学生的中文能力,提倡中文教学,虽然跟主权移交有一定的关系,*终的目的应该是希望藉此搞好中文水平。然则个别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与其视之为迎合政治气候之转变,不如单纯从语文教学的手段去理解为宜。……
董文如董酒,应该是名产……董桥的散文不仅证明香港有文学,有精致的文学,香港文学不乏上乘之作。
——罗孚(曾担任过大公报副总编辑、新晚报总编辑,是位著作甚丰、阅历深而交游广的著名老报人、专栏作家。)
余光中炼字而琢句,董桥琢句而雕章;余光中偏重气势,董桥偏重体势;余光中热,董桥冷;余光中语速,董桥语缓;余光中把散文谱成了一支乐曲,董桥把散文成了一束瓶花。”“董桥的散文,行文与布局最是考究,他思路开阔而又严密,文中征引相当广博,轶闻、隽语与时事,看似东拉西扯,其实左顾右盼,未尝稍离主旨半步,收放之际,深具匠心。他的拿手好戏,就在能以片言数语,贯穿全篇又综合各节,仿佛是三十辐共一毂,许多辐射的光线总能聚到一个焦点上,文中也就经常出现一些华彩段落。
——江弱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诗学研究。)
董桥的文字于阳刚之中时时透漏犀利敏锐之风,有时亦颇饶俏皮幽默之口吻,或甚而
不免于忧郁羞涩之致。”
——林文月(台湾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行家写给行家看的小品……珠玉纷陈,文字华夷混杂,仍旧书香扑鼻。
——刘绍铭(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小说家、翻译家)
董桥的散文渊源有自,他远承晚明小品的遗风,近继五四白话散文的传统,又借接英国
十八、十九世纪随笔的遗绪,在融合贯通的基础上自造新境,从而迥异时流,独出机杼。
——陈子善(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出版文集《双城杂笔》《这一代的事》等三十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书特色 《你是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诗歌、散文、小说。包括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激昂》,散文《悼志摩》《一...
姆妈,看这片繁花 本书特色 《姆妈,看这片繁花》一书里有对双亲的回忆与感念,尤其是母亲。藉由文字,奚淞表达出对母亲恩情无尽的眷恋与崇敬。还有对人间诸象的省思,学...
雅舍小品 本书特色 梁实秋著的《雅舍小品》是作者抗战期间避居重庆时所著,因其居所名为“雅舍”而得名。书中内容均为专栏式的散文随笔,内容贴近生活,又能发别人不能发...
《日子》内容简介:本书精选陈忠实的中短篇小说《蚕儿》《马罗大叔》《毛茸茸的酸杏儿》《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两个朋友》《日子》
年谱图录选-弘一大师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独特、文字朴实精炼★让读者和弘一法师零距离接触,系统而深层地了解法师一路走来的过程,感受法师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的...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辽海出版社出版★ 装帧典雅古朴,以牛皮纸贴裱瓦楞为函套基底,简约大方,有效保护书籍★ 6册总达60...
万寿寺 本书特色 《王小波全集(长篇小说)(第3卷):万寿寺(终结版)》:王小波年表,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1970年,云南兵团农场职工;1...
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 本书特色 《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坚持文学研究的精英意识和审美尺度,既突出那些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学术成果和学术名人,也不忽视一些具有典...
老人这宝贝 本书特色 《老人这宝贝》是渡边淳一以老年人为主题创作的一个散文集。年界八十的渡边淳一对六十岁以后的老年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自身经验体会总结出老人...
董大中文集:一九二五年:第1卷:鲁迅日记箋释 本书特色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
黄裳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黄裳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心情半年记 本书特色 畅销书作家韩梅梅简单朴素的文字,有意想不到的温柔力量,让阅读的人,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活得坦然的人,笑容干净。说什么话,清清楚楚。这个生活...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本书特色 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
杨学武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百部)卷三·当代部分:杨学武集》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杨学武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
傅雷书信选-增订本 本书特色 傅雷书信选(增订本)》和《傅雷谈艺录(增订本)》由傅敏亲自编选,重新增补内容,并校订傅雷年谱,全面展示了傅雷的为人和为学,以及他 ...
新书--快乐的死 本书特色 《快乐的死》为加缪的小说处女作,完成于他二十四岁那年,但直至他去世后才出版。在一桩精心设计的谋杀案之后,梅尔索获得了人人羡慕的财富,...
东拉西扯集 本书特色 韩羽先生的作品痛痒传神,空灵洒脱,意趣盎然。他的画吸收了文人画的简练空灵、民间艺术的生动质朴和儿童艺术的稚拙真率,为中国画平添了一分“恼人...
胡经之文集-(共五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海天出版社出版★ 胡经之,当代著名文艺美学家、教育家,在北大率先开设文艺美学课程,被学界视为文艺美学学科的主要...
一树一菩提 本书特色 难得糊涂。三思而行。三论人生。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大师的悟性与体会,长者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自然,朴素。本书收录...
谢六逸集-文墨余谈 本书特色 北大清华复旦,早稻芝加哥——中外闻名的学府。《才子英年》三位主人公于兹得风气之先,求学任教,著书立说,声誉远播大师远行,精神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