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作者:袁晓薇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66404619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编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天上右丞诗”的时代:对盛唐诗坛格局的重新认识;“右丞余波”:王维诗风在大历诗坛的回旋等。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本书特色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作者袁晓薇)收录了唐人眼中的王维形象;王维诗歌与盛唐诗坛;王维诗歌与大历时期的社会心理;大历诗人对王维诗歌的仿袭和追摹;对大历诗风的矫弊和李、杜独尊局面的形成;“贾岛格”对清淡诗风的新变及其意义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目录

序言(胡传志)绪论解读一个“全面的典型”——“王维现象”和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的意义及特点上编王维“唐音正宗”的“诗”路历程**章 “天下右丞诗”的时代:对盛唐诗坛格局的重新认识**节 唐人眼中的王维形象一、同时代人对王维的评价二、唐人笔记小说中的王维形象特点三、王维在盛唐诗坛的实际地位第二节 王维诗歌与盛唐诗坛一、《河岳英灵集》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体认二、《河岳英灵集》的评选标准和盛唐诗歌理想三、王维在开、天诗风新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 王维驰誉盛唐诗坛的原因一、全面性的成就和盛唐兼容并包的文化心理二、适应盛唐时代文化趋尚的诗歌艺术特征三、盛唐政治文化背景造就的时代典范第二章 “右丞余波”:王维诗风在大历诗坛的回旋**节 王维诗歌与大历时期的社会心理一、“天下文宗”称号的盛世情结二、大历士人的创作需求三、从诗坛宗主到人格典范第二节 大历主流诗人:王维诗歌的经典接受群体一、大历诗人对王维诗歌的仿袭和追摹二、仿袭中的“大历气味”三、大历诗人接武王维的效果及其影响第三节 韦应物:“王维范式”的经典与困境一、盛世遗脉:经历、禀赋和心态的共通二、风神的遥接:韦应物对王维诗歌的接受三、运用和再现:“韦应物继王维说”的内涵和意义第三章 “元和诗变”:一个有意昧的转变**节 元和诗变和王维诗歌接受史的转折一、对大历诗风的矫弊和李、杜独尊局面的形成二、由显到隐:王维诗歌地位和影响的变化及其意义第二节 王维诗歌对元和诗坛的影响一、精工流丽和情致风韵的嗣响二、清境和禅意的承传三、艺术范式的吸引第三节 从王维到贾岛:元和后期诗学旨趣的转变和清淡诗风的发展一、清雅诗风的回归:“贾姚诗派”和元和后期诗学旨趣的转变二、“清深闲淡”的有力后继:贾岛对清淡诗风的承传三、“贾岛格”对清淡诗风的新变及其意义第四章 “韵昧说”:王维诗歌创作影响的深入**节 司空图标举王维的审美心理基础一、晚唐诗学旨趣的特点和王维诗歌价值的彰显二、性情与环境之助:共通审美经验的促成三、王维诗歌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第二节 司空图对王维诗歌艺术理论的代言一、“辨味”:“韵味说”的审美阐释观念二、“**读者”和“*佳代言”:“韵味说”的接受史意义第三节 “韵味说”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质的体认一、“味”与“格”之间:“韵味说”的丰富内涵二、王维诗歌中的“味”与“格”上编小结中编王维诗学意文的美学发现第五章 “诗中有画”的发明和王维的诗史定位**节 “诗中有画”命题的产生背景一、宋代文人的士大夫化和对理想文人范型的期待二、“诗画一律”的观念和诗歌意境理论对绘画艺术的渗透第二节 “诗中有画”对王维诗史地位的影响一、从“诗匠”到“画手”二、“摩诘画·少陵诗”现象的背后三、典范确立的双重意义第六章 “大家”与“名家”之间:王维诗史定位的特点及其成因**节 “大家”和“名家”之间的徘徊一、“名家”:“盛唐诸公”、“清淡诗派”中的一员二、与李、杜“鼎足而三”的“大家”三、“名大家”:“名家”中的领军人物第二节 “大家”与“名家”的距离一、明代诗学中的“大家”、“名家”之辨二、“大家”观念和明代诗学对王维诗歌风格的体认三、“大家不足,名家有余”的独特定位和王维在诗学传统中的境遇第七章 “神韵说”和王维作为中国诗歌美学典范的确立**节 “神韵说”的民族文化审美特征一、融合画、禅“三昧”的诗中“神韵”二、清音雅韵:士大夫传统和时代需求的结合第二节 “独标神韵”和独尊王维一、“神韵”范本:王士稹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阐发二、《唐贤三昧集》:王维唐音正宗地位的确立三、“神韵说”之失和“假王右丞”现象第三节 王维诗歌美学典范意义的确立:以《红楼梦》和《晚笑堂画传》为例一、王维和《红楼梦》的诗化意蕴二、《晚笑堂画传·王维像》的诗学意义第八章 “诗佛”的诞生:王维诗歌价值的诗性发现**节 “诗佛”绎说一、历史上曾有的“诗佛”二、现代研究视野中唯一的“诗佛”三、“诗佛”称号的心理溯源和内涵分析第二节 “诗佛”与王维诗歌价值的体认一、从“诗佛王维说”看今人对王维的诗史定位二、以禅喻诗的深化和“诗佛”意识的形成三、“诗佛”的境界:王维诗歌价值的一种标示中编小结下编王维诗歌经典的接受和文化心理阐释第九章 艺术原型与诗歌经典的形成:王维几首“热门”诗歌的成名和流传**节 千古阳关道,不绝离别情:《送元二使安西》的经典建构和经典接受一、离别元素的经典组合造就的送别诗“古今绝调”二、古今同唱一曲,万变不离原诗:《阳关三叠》在历代接受中的演变特点第二节 凝千年之相思,铸民族之精魂:红豆意象的流变和《相思》的影响一、一颗深情的种子:红豆意象的诞生和《相思》的流行二、红豆泣血相思泪,离愁国恨无绝期:红豆意象的发展和《相思》的深远影响第三节 乡思主题与节日民俗的交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成功和影响一、从民俗事象到乡思意象:传达亲情与客愁的茱萸二、《陟岵》之继:思乡诗经典抒情模式的成功运用及其影响第四节 “先得人心之所同”的原型意义:王维诗歌的经典特质之一第十章 成就文学经典的非文学性因素:《息夫人》和《凝碧池》的成名和传播特点**节 诗歌本事对诗艺鉴赏的显著影响:《息夫人》的流传和阐释一、“宁王还饼师妻”的佳话和《息夫人》的流传二、“得言外之旨”:咏史和咏事相结合的艺术效果第二节 伴随着人格评议的诗歌品赏:《凝碧池》的流传和影响一、因诗免罪的传奇性和《凝碧池》的成名二、《凝碧池》的流传和对王维“陷贼”事件的争议第十一章 经典误读的背后:《终南山》阐释现象及其诗学意义**节 《终南山》阐释史中的审美与教化之争第二节 对《终南山》作政治解读的诗学传统第十二章 《辋川集》的接受特点和辋川文化的形成**节 《辋川集》接受中的“辋川情结”一、“辋川体”:绵延不绝的拟效、和作之风二、以绘图、书帖以及题咏等方式的雅赏三、对王、裴辋川唱和的追慕和效仿之举四、“辋川”的经典化与历代文人的“辋川情结”第二节 《辋川集》和王维人格范型的确立一、“家有辋川集,人如王右丞”二、从桃源到辋川:“辋川模式”的意义第三节 “富贵山林”:辋川模式的核心内涵一、富贵山林,两得其趣二、“富贵山林”与“六一风神”下编小结结论一、王维诗歌在盛唐诗坛的代表性奠定了其“唐音正宗”的典范地位二、王维的诗歌创作实践为中国诗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审美经验三、王维诗歌体现出的才情风度契合了传统士大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四、王维诗歌在反映民族心理方面的普遍意义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附录部分唐诗选本的王维、李白、杜甫诗歌入选率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作者简介

袁晓薇,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典文献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在站。2003年入选安徽省“十五优秀人才项目”中“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诗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