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为全面也*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
沈从文长子沈龙朱首次披露沈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本真切、坦白的私家历史:自杀疑团、夫妻琐事、父子冲突、沈家与张家、荒唐的纪念……
□亲人为何误解却*终理解了大师的精神世界
□沈从文仅存于世的摄影作品,数十幅首发珍贵图片
在我看来,愈老愈与父亲模样接近的沈龙朱,他说自己的脸没 有父亲的脸宽。而性格上,他这样说:“我和父亲的性格完全不一样 的。我说话哇啦哇啦的。他不这么说话,老是细声细气的。还一直坚 持用湘西话,本性不改。”沈龙朱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二十来岁就离开家乡了,而一直 放弃不了家乡话?而从小生长在合肥的张兆和,居然就听懂沈从文 在说些什么。我问:“张兆和听沈从文的话没有障碍吗?”沈龙朱说:“嗯,那倒是,甚至于我们小时候还要她翻译。”沈龙朱说:“我父亲湖南腔改不了,我母亲安徽腔改不了,这两 个人都没有改。你看我母亲,她苏州上中学,上海上大学,结果她是 安徽腔,他们家里都是安徽腔。”一九三四年,沈龙朱出生,一九三七年弟弟沈虎雏出生,这样 就有了沈从文的四口之家。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吃饭是**重要的 事情。尤其是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张罗家用成了沈从文顶头疼的一件 事。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九日,他致信大哥沈云麓说:“我们这里一切 都好,小龙朱精神尤好,终日大嚷大闹,天气极寒,惟彼依然想在屋 外寒气中玩。……小龙朱每早就必需吃一个大馒头,半磅牛奶,一个 鸡子,两片饼干,有时且得饶几调羹稀饭,三片咸萝卜,总拢算来,数量也就大有可观了。中午他吃一大碗半稀不干的饭,下午啃一个 大梨,晚上又是一大碗稀饭,真可说是一橡皮口袋,人小空心大!”一九三七年七月三日,沈从文在给大哥沈云麓的信中又说:“小孩子 大小都好,身体健康,脾气正常。小的虽落地不过一月,手脚神气都 如二月孩子。头发极黑,手脚极白,额门宽而高,声音壮大。只是食 量太大,因此吃其母奶以外尚得补充奶粉二次,方能过瘾安睡。”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孩子们长大了。沈从文说湘西话,张 兆和说合肥话,沈龙朱说北京话,小儿子学说话的时候全家呆在昆 明,于是沈虎雏首先学会了昆明话。结果是,一家四口的日常用语是 四种方言:湘西话、合肥话、北京话、昆明话。沈龙朱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昆明以出生在北京为荣,愿意使用北京话。合肥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下江官 话主要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而 湘西话,属于楚语、湘方言。云南话又是怎样一个特点呢?没有在那 里生活过的我,很难想象。这四种方言在一起怎样交流?我设想了一下,将来有机会从这 几个地方请四个人来表演,看他们在怎样有趣地交流,重新呈现一下 沈家当年的情景。孩子们渐渐懂事了,在国乱流离中,沈从文和张兆和要说一些 成年人的话题,也许涉及政治,也许涉及家庭生计,也许是他俩的青 春往事。反正不希望两个小孩知道,于是,他俩发明了黑话。沈龙朱说:“父母两个人有时候要说秘密话,说悄悄话,不想让 我们听见。”我问:“就说湘西话?”沈龙朱说:“不是湘西话,黑话。”我继续追问:“黑话是什么地方的话呢?”沈龙朱说:“实际上就是湘西话加一点土著的词在里头。他比如 说:‘罗果里给老小龙……’,我可以听懂一点,小龙。”小龙,显然 是在说沈龙朱。沈龙朱说:“肯定是说我呢,然后就叽里咕噜说些别 的东西,就听不懂了。”我问:“你们听不懂爸爸妈妈的话?”龙朱说:“听得懂。如果故意不让听就听不懂了,那是黑话呀。”“父母在哪儿说黑话?”“也在床上呀。”独独属于沈从文与张兆和之间的“黑话”,随着其中的一个离世,这种语言的存在就丧失了意义。随着两个人的离世,这种“黑话”就 永远消失了。与沈从文张兆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孙女沈红能听懂“黑话”吗?沈龙朱说:“沈红也不会,也不可能听瞳,沈红就很少听见这个东西 了。黑话都是我和弟弟小时候,在云南,住在一个屋里头,睡在一个 床上,一家人挤在一个床上头……”沈龙朱比弟弟虎雏大三岁。他说:“我们两个小时候好极了。在外头 淘气当然也有了,但在家里头淘气,主要是我们两个人。”童年时代,爸爸妈妈睡一张床,龙朱和弟弟睡一张床。早晨,很早就醒了,却并不起床。两个小孩子就听见爸爸妈妈在说悄悄话。有时候,沈从文也会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早晨醒了,在被窝 里听父亲讲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父亲不讲,孩子们自己也有乐趣。沈龙朱说:“也有时候就 是我跟弟弟两个人,瞎编故事,胡编。说的是做梦,今天说梦吧,就 说自己的梦,梦可以编得一塌糊涂,钻到地心底下去啊。或者我们叫 地心砖的东西放在车的表面上,我们就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火里可以 钻,地里*硬的岩石也能钻过去啊,想象里的这些东西。”一直到沈 龙朱上了初中,弟弟已读小学,他俩还要在床上说半天。沈龙朱回忆说:“有时候,天冷,四个人挤在一个大床上头,两头。我和弟弟两个在一头咕噜咕噜说,他们俩在一头咕噜咕噜说。很多这样 的时候。因为当年的床是很小的。云南的时候,干脆,像冬天,那就是 爸爸妈妈被窝里*暖和了。小孩自己的脚半天捂不过来,钻到父母被窝 里头,啊,舒服极了!本来是我和小虎两个人睡一个小床,他们俩睡另 外一个房子,弄不好我们两个人就都钻过去了。小虎跟我还是满好的。”P2-5
沈龙朱沈从文长子。1934年11月20日,生于北京府右街附近达子营。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初,“右派”问题获得纠正。他在沈从文身边生活时间很长,参与《沈从文全集》编辑工作,对父母有独特的理解。
刘红庆
作家,1966年生于太行山。先后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近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著有《向天而歌》《佛心学侠》《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等。
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传 本书特色 《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传(彩色插图版)》:武则天(公元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14岁时被太宗选为才人。后被高宗立为皇后,逐...
张宗昌全传 内容简介 袁世凯死后,在北洋军阀当中,就实力与地盘而论,张宗昌也就是一个二等军阀,但奇怪的是,中国有很多人知道他,即使不知道的也想了解他,不仅文人墨...
走近卡尔.马克思(精装版) 本书特色 《走近卡尔•马克思》以时代思维观照历史逻辑,用大众方式讲述厚重道理,从马克思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入手,分析了马克思...
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ISBN:9787305099472,作者:陈永发等著目录 前言序壹家世背景一、闽北客家源流二、无
双面的克里斯蒂娜 本书特色 《双面的克里斯蒂娜》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玛德琳·马森*有影响的作品,出版后被《星期日电讯报》誉为“所有喜欢或者厌倦了战争文学的人都值得...
两岳铸剑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回忆性文集,作者从童年写起,按照年代和人生大事记划分为11个章节,勾勒出大半生的生活轨迹:少年时他辗转多地求学,满怀对家乡的依恋;...
文坛风云续录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文坛老龙套,打杂、跑腿、“赶任务”。离休后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史料,曾在《新文学史料》连续发表。“文革”前部分以《文坛风云录》书...
张献忠——大西皇帝梦 内容简介 这是擅长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写作对象,且取得不俗成绩的作家田闻一推出的第四部历史长篇小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
这是一位笑看风云、功成名就的“老江湖”的心路历程——从最原始的“汽油马车”,到开辟私家轿车新纪元的T型车,直至今天的福特“
王安石传 本书特色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该传根本就没有把人物形象塑造起来。但从史学角度看,梁氏把王安石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川岛芳子生死大揭秘 本书特色 cctv10套《探索·发现》持续关注日本《朝日新闻》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惊曝川岛芳子30年隐居生涯纪实“日本风情女子浴嬉图”里蕴藏的...
丁光迪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有两个特点是值得一提的:其一是文前部分,我们尽*大可能的收集了医家的照片,包括一些珍贵的生活照、诊疗照以及医家手迹、名家题字等,这些材...
乾隆帝 本书特色 《乾隆帝》一书为美国著名清史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2009年出版的同名英文著作的中译本。作为“新清史”学派的领军人物,欧立...
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王正廷传 内容简介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中华民国外交史,一是以“弱国无外交”的...
《史蒂夫·乔布斯传(典藏版)》内容简介:乔布斯授权官方传记,作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标志偶像,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炽
蒋家天下陈家党 内容简介 1926年5月,蒋因“整理党务案”有功,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这为蒋控制国民党准备了条件。但蒋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国民革命...
维特伯爵是沙俄帝国末期的朝廷重臣,开明派政治家、改革家,直接参与了沙俄帝国一系列外交政策、经济与政治改革方略的制订。李鸿
治国良臣:管仲 本书特色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有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物质生活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受到人们的肯定。孔子对管...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闪击波兰(图文版)》内容简介:闪击波兰,是希特勒的“杰作”,也是纳粹德国战车的首秀。德国军队闪电般
一年多遍访刘永好身边数十人,百万字的采访录音整理,近两年的艰辛打磨,全面呈现。你不知道的真相:关于分家;出局希望集团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