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作者:赵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2-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46392493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桥 内容简介

1948年春,为了恢复被蒋匪破坏的桥梁,铁路工人接受了抢修江桥的紧急任务。在时间紧、条件差的情况下,厂长坚持依靠工人群众,发动大家群策群力,攻克各种难关。在优秀工人梁日升、侯占喜的带动下,终于完成了修桥的艰巨任务。通过这段艰苦的工作,全厂职工的思想作风转变了,工作干劲增强了,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桥 本书特色

《红色经典电影阅读:桥》是“红色”系列图书之一,旨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高蹈的信仰,坚持理念和抱负,固守华夏文明的精髓和根本,维护我们精神的纯洁性,通过隐喻的方式抵达幸福的当下,通过灵魂的符号彰显情感的光芒。黑白或彩色胶片构成的年代渐行渐远。电影中的故事之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透过胶片,我们看到美与苦难一起被煅造,也由此使我们获得看清自己、回顾历史的教益的力量。历史由人创造,却又无时无刻不在以其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是非爱憎等塑造着后人。

桥 目录

1.临危受命
2.打破常规
3.众志成城
4.双喜临门
5.胜利万岁
电影背后的故事

桥 节选

1947年年初,松花江两岸,春寒料峭,滴水成冰。东北战场,炮火连天,北风呼啸,鬼哭狼嚎,飞雪弥漫,雾气腾腾,天地万物,混沌一片。松花江两岸,冰天雪地里,千树万树梨花开,偶尔有什么人走过,即便身影像北极狐,也步履维艰,一不留神,或者哪怕一个哆嗦,就会脚下一滑,两头一翘,结结实实摔个屁股蹲儿。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此时此刻,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正在紧张地进行。我们伟大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样严寒冰冷的气候里,英勇作战,顽强抗敌,一次又一次地冲锋陷阵,一次又一次地把旗帜插上山头,攻克敌人各种各样的“堡垒”,俘获了大批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战略物资。当然了,战争打仗,难免有流血牺牲,所以,越来越多的战士倒下了,伤病员也在成倍地增加,同志们抬着伤病员赶路,背着伤病员赶路,迎着大风大雪,一步三滑地前行着。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红旗鲜艳夺目地飘着,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缺医少药,对于我们的解放军伤病员来说,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里,可就更遭罪了,都是爹娘所生所养的孩子,都是和着一口水吃着一口小米长大的孩子,虽然在战场上是钢铁战士,穿越枪林弹雨,一路冲锋陷阵,但是,受伤了、流血了,也够人受的,毕竟都是血肉之躯,他们咬紧牙关,躺在担架上,任由卫生员抬着,有的实在忍不住了,就轻轻地呻吟两声。原野上,白茫茫的一片,由于蒋匪军的严重破坏,松花江铁路大桥坍塌,惨不忍睹。因为战争的需要,我军得从江的这岸到那岸去,把战略物资和伤病员运送过松花江,虽然松花江面是厚厚的冰层,各种轻型的运输队尚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在冰层上徒步行进,可要是遇到重型运输队,就麻烦了,那是万万过不去的,再说了,眼看天就要转暖了,春暖花开,雪化冰消,到那时,我军怎么办?我军怎么过江去?看来,这江桥,这松花江大桥……侧耳倾听,不远处,传来了一连串的马铃声,当,当,当……风大,雪大,白雾茫茫,渐渐地,马铃声越来越响,马匹来到了近前,马背上端坐着两个人,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戴着瓜皮帽。风雪交加,这两个人是谁呢?他们要到哪儿去呢?没错,那是我军司令部参谋和通信员,冒着大风大雪,骑马要到江边执行任务,一路马不停蹄,策马扬鞭赶着路。很快,他们就到了江边,即刻翻身下马,四只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四面八方扫描一通,仔细察看江桥周边的情况。他们牵着马走在那打滑的江面上,每出一口气,眼前就是一缕白雾,一张脸紧绷绷的,另一张脸也毫无表情。人和马一步三滑地走在江面的冰层上,两个人也不说话,马铃声当当地响着,被飞雪吹散了、撕裂了,传得很远,*终消失在林海雪原的迷雾里。与此同时,连绵不绝的轻型运输队,仍然夜以继日地行走在冰天雪地里。这会儿,前面好像出现了情况,马拉板车,前面的牲口在冰雪上打滑,摔倒了,爬不起来,后面的人群干瞪眼,干着急,过不去,担架上的伤员痛苦万分,这一路颠簸,风吹雪打,真够人受的,心里着急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个脑袋上缠满绷带的人,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一把拽住身边的一个人,嘴唇翕动,有气无力地问道:“老乡啊,咱们什么时候才能上火车啊?我实在是太冷了,伤口冻得疼啊!我快受不了啦!”那个老乡低下头,附在他耳边说:“同志啊,这里的江桥被蒋匪军炸毁了,坍塌了,坏得很严重,江桥两头分家,脑袋尾巴接不上,一时半会儿通不了火车,忍忍吧,再忍忍吧,啊,孩子!”说到这里,眼睛湿润,他脱下自己的棉大衣,盖在了伤员的身上,然后别过脸去,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