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论诗

作者:蒋伯潜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06-01

评分:4.6分

ISBN:9787563815272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论诗 内容简介

《论诗》1946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初版,1947年2版,1948年3版;原书名为《诗》,198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时改名为《论诗》。现在我们将其纳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系列图书,重新予以编排出版。此次出版,在文字上,我们以1948年版为底本,同时参考1986年版本,对书稿进行校订加工。编校过程中,除了纠正书中个别明显错讹,还对原书与现行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不同的少量标点符号作了改动。
诗,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论诗》从诗的起源讲起,对中国诗的发生、演进及不同时代的诗所具有的特点及代表性的诗人与他们的诗做了系统的介绍。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了解中国诗歌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大门。

论诗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普及图书汇而成集,精编细校,统一装帧,以丛书形式陆续重印、推出,目的在于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非专业读者都能够体验民国学术的趣味,感受民国学者的治学风范。人文社科学术普及读物和学术专著虽然在专业性、受众面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对学术积淀、学科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无高下之分。相对于学术专著而言,普及读物更带有“通识”的性质,尤其是那些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易于为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凝聚着一代学界名流学术素养和研究心血的文化精品,其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有鉴于此,注重选题的科学与文化内涵,突出选题内容的可读性和普及性,自然成为贯穿于这套“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 丛书出版全程的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当然,出版这样一套涵盖众多重要或传统学科门类的丛书,无论是作者、书目、版本的选定,文字的校勘,抑或用当今读者熟悉的简体字横排方式整理、排版,都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何况厘清民国相关出版物的出版脉络、寻找民国相关图书的底本或线索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由衷期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对我们这项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帮助,鞭策我们把这套丛书做好。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先生在他生前,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民国丛书”(民国学术著作影印版大型丛书)序言中曾经这样写道:“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纷传入,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一个时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学术思想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我们期许,收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中的这些作品,能够成为当今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接近乃至步入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桥梁,成为领略民国时期学术文化风景的窗口。

论诗 目录

**章诗的起源
第二章诗的本质及其定义
第三章诗经与楚辞
第四章“四始”“六义”与后来的影响
第五章古诗的发生
第六章古诗的演进
第七章古乐府与新乐府
第八章唐代近体诗的成立与浸盛
第九章宋诗与清诗
第十章欧洲诗史
第十一章新诗的创作与译作
第十二章旧诗的类别
第十三章文字上的修饰与安排
第十四章从诗的用韵说到诗韵
第十五章诗的音乐性和诗的声律
第十六章对偶与诗句的变化
第十七章格式与结构
第十八章典故与性灵
第十九章中国诗的批评
第二十章旧诗之病与诗的新途径

论诗 作者简介

蒋伯潜(1892—1956),著名学者、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19年毕业。先后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诸校任教,为当时浙江之名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1948年出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蒋伯潜先生文思敏捷,于经学、文学,均有很深造诣,所著《十三经概论》、《经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诸子通考》、《诸子学纂要》、《文字学纂要》等,颇为学界所重。       
蒋祖怡(1913—1992),蒋伯潜之子。1937年毕业于江苏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历任中学国文教员,上海世界书局编辑、编审,1946年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转入国立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蒋祖怡先生存学深思,勤于笔耕,著有《文章学纂要》、《史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王充卷》、《文心雕龙论丛》、《文则》、《罗隐诗选》、《钟嵘诗品笺证》、《全辽诗话》等。
 蒋伯潜、蒋祖怡父子合著的著作计有《经与经学》、《诸子与理学》、《骈文与散文》、《小说与戏剧》、《论诗》、《词曲》、《章与句》、《字与词》、《体裁与风格》等十余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