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与蔡元培

刘海粟与蔡元培

作者:李安源 著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2012-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47406267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刘海粟与蔡元培 内容简介

刘海粟是天生有福之人,他注定要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天空抹上一片绚丽的彩虹。说刘海粟有福,不是因为他出身富家,也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才华,而是他在事业的初创阶段就得到了蔡元培的赏识和支持。可以说没有蔡元培的鼎力相助和持续关爱,就不会有刘海粟后来的成就,也就不会有上海美专延续至今的辉煌。刘海粟和蔡元培其实并不是一代人,当十七岁的刘海粟在上海创办图画美术院时,蔡元培已经人到中年,早已功成名就,誉满天下了。他们之间的忘年之谊*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1917年,蔡元培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他深知信仰在一个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意义,他把重塑国民信仰的可能寄希望于对美的诉求。蔡元培的主张无疑为中国现代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刘海粟与蔡元培 本书特色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蔡元培与刘海粟皆为开拓性人物,颇富传奇色彩。刘、蔡二人的友谊,堪称佳话。刘、蔡二人在艺术教育上的建树,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他们的交往中。《刘海粟与蔡元培》通过梳理刘、蔡交往史实——“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指出二人的合作意义在于:一是西学引进,一是文化输出。《刘海粟与蔡元培》在钩沉刘、蔡二人交往史实的同时,也用力于清理刘、蔡艺术思想的心路历程,进而挖掘刘、蔡行谊所承载的文化蕴涵。本书由李安源著。

刘海粟与蔡元培 目录

目录
引言
刘、蔡行谊及其社会基础
订交之始
海上因缘
共同的交游圈
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
校董主席的作为
题写校训
立案与筹款
共渡危机
柏林中国美术展
叛离与回归:刘、蔡交往的文化意蕴
“布道者”说
“文化输出”之理路
刘、蔡行谊的文化意蕴
结语
附录一 刘海粟与蔡元培交往年表
附录二 上海美专校董会校董会议纪事年表(1922—1936)
参考文献

刘海粟与蔡元培 作者简介

李安源,1972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美术史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师, 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有《艺术概论》(与顾平合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