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作者:海明威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2-06-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65589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内容简介

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保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去打猎。回来以后,他根据亲身经历写了一部回忆录——《非洲的青山》。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景,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过程中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坦诚。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所著的《非洲的青山》是一部“绝对真实的书”,可以与“虚构的作品”相媲美。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本书特色

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坦诚。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目录

**部 追猎与对话
**章
第二章
第二部 记忆中的追猎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三部 追猎与失败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 以追猎为幸福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节选

当听到卡车开来的声音时,我们正坐在万德罗博的猎人们在盐碱地边用各种小树枝、小树干等做成的埋伏点里。起初,车离我们很远,谁也说不清那是什么声音。不久后,它就停了下来,我们真希望根本没有什么声音,或者那只是风声罢了。可是声音又慢慢靠近了,现在错不了了,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还夹杂着一连串烦人的、不规律的爆响声,径直向我们身后紧挨着的马路开了过去。“坏了!”那个爱表演的追猎手站起来说。我立刻把手放在嘴边并示意他赶紧坐下来。“真完了啊!”他又这样说,还把双臂大大地摊开。我从来就不喜欢他,此时,我就更不喜欢了。“等等再说。”我轻声说道。姆科拉不住地摇头。看到我盯着他乌黑的秃脑袋,他侧过脸去,我又看到了他嘴角处稀疏的中国式胡须。“没用啊。”他又用斯瓦希里语说。“再等等。”我跟他说。于是他为了不暴露在枯树枝外,又低下头来。我们在这隐蔽的土地上一直坐到天黑,深夜让我都看不清来福枪的准星了;可是再也没有等到什么动物出现。充满表演欲的追猎手开始失去耐心,坐立不安起来。直到*后一缕阳光消失前,他悄声对姆科拉说道,现在天太黑了,根本无法瞄准开枪。“你闭嘴,”姆科拉对他说,“即使你看不到东西,老板也能够开枪射击。”另一个受过教育的追猎手,为了再次证明他是受过教育的,用一小根尖树枝在黝黑的腿上划出他自己的名字阿布杜拉。我用并不赞同的眼光看着他,而姆科拉看着这几个字,脸上则没有任何表情。过了没多久,那个追猎手就把名字划掉了。*终,我在*后一丝余晖中试图瞄准,可我发现尽管已经把瞄准器的孔径调得很大,还是无济于事。姆科拉在一旁看着我。“没用啊。”我说。“是啊。”他用斯瓦西里语附和,“我们回营地吧?”“好吧。”我们站起来走出埋伏点,踩着沙土,在树丛和树枝中摸索着往外面走回到了大路上。车就停在大路前约一英里,司机卡马乌看到我们走过来就打开了车灯。都是那辆卡车坏的事儿。那天下午,我们把车停在路上,非常小心地步行接近盐碱地。这块盐碱地就是林中的一块空地,因为有动物常来舔盐,舔掉了泥土,就把四周添出了一个个的坑,进而形成了一个个深泥塘。虽然前一天下过雨,但并没有淹没这片盐碱地,我们不仅能看到许多小捻①刚刚踩过的脚印,还能看到前天晚上到过这里的四只大捻巨大的心形的新鲜脚印。从脚印形状和被踢成堆的含稻草的粪便来看,这里每晚还有一只犀牛来。离盐碱地一箭之远处就是我们搭建的埋伏点。我们藏在这一半都是用灰烬和尘土搭造的坑里,身体后仰,双膝抬高,头低垂,只能透过枯叶和细枝观察外面的情况。我有一次看到灌木丛中走出一只小公捻。它一身灰色,有一个粗壮的脖子,十分俊美,走到了与盐碱地交界的林中空地上,就站在那里,让阳光洒在它螺旋形的双角上。我虽然瞄准了它的胸脯,但没有开枪,因为我不想惊动黄昏时肯定会出现的大公捻。可是它已经比我们更灵敏地听到了卡车的声音,逃进了树林;其他所有的动物,不管是在空地上的、灌木丛中的,还是从小山上下来穿过树丛朝盐碱地走过来的,都在听到那爆炸似的当啷咚隆声后,停下了脚步。在夜晚时。它们一定会过来,但那时就太晚了。……

海明威全集--非洲的青山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作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其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功塑造了美国“迷惘的一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戏剧文学《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20世纪50年代,《老人与海》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的“硬汉形象”,并由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崇尚简洁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