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闻的方法论观察这场革命。三种不同方向选择的政治集团以及他们构成的历史动力,在求解民族矛盾与进入现代国家的挑战两重结构关系的晚清舞台上,以罕有的合力共同导演出倾覆清廷之剧,同时开始了对未来国家*高权力的争夺。辛亥之后,如何以及以何种方式建立一个统一而独立的中国,成为现代国家进程里的核心议题。
历史的意外,往往超过想象。在戊戌政变发生的前一天,即八月初五中午,光绪皇帝在西苑勤政殿接见了伊藤博文。伊藤访华,尤其是这次接见,在当时清廷的“政治生活”里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只是未料,两天之间,清朝政局反转倾覆。前一天还“亲切”接见外宾的光绪,此刻已失权柄。
为什么伊藤博文会恰逢其时在这个历史现场?按日本历史学家升味准之辅在其《日本政治史》里的解释:伊藤博文组阁由于权力分配无法平衡,政争不断,难以调停,于是组建新党,仍是失败,*后决定辞职。1898年6月30日,大隈内阁成立。伊藤下野。不再当国的伊藤决定到朝鲜与中国游历,这一决定于伊藤而言,并无特别深意,当时驻日的清朝公使裕庚电报总理衙门称:“此次系无聊,回同退者来家扰,藉少避。又查看中华情形,有无机括可乘,是其故技,非大举动。”而伊藤派人向中国公使说明他只是“自行游历”,只想与“王爷”“中堂(大学士)”进行非官方性质谈话,惟一的要求,“来京时求派员到车栈照料为叩”。
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马关谈判,伊藤强硬地宣称:“赔款让地,犹债也;债还清,两国自然和好”,“只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相信让清廷无数官员记忆深刻.而那份《马关条约》亦引发了国内广泛抗议,其中传播*广的是“公车上书”。只是,战争过后四年,当年仇日情绪消退,尤其是高级别政治人物之间,亲日一派势力渐起并且足够壮大。这是个重要且复杂的背景。伊藤博文来访,对当年“公车上书”的主导者康有为,尤其是一个重大机会,似乎一切也尽在掌握之中。在康有为等的鼓动下,光绪不仅同意接见伊藤,并将觐见地点定为西苑勤政殿。在清朝历史上,勤政殿的大门,这是第二次为外国人开放;上次则是接见德国亨利亲王。这是清一朝规格*高的接待。
这个机会,看上去将会很精彩。
伊藤博文将来中国访问的消息传来,颇为激荡中国官员的想象力:可否将他留下作为客卿?主持清朝改革——*早提出此议的是郑孝胥,在他的日记里记录说:“南皮(张之洞)邀入谈,在抱冰堂……又劝俟伊藤博文来华,可荐为客卿。南皮震其论而不能用也。”之后,刑部主事洪汝冲、前军机章京松江知府濮子潼、工部郎中福润等不少官员上奏,明确主张留用伊藤博文。当时已失权职的李鸿章在给儿子的信中也称:“内意竟欲留伊藤为参政。”由此可见,用伊藤博文作为顾问来主持清朝变法,是一时之论。
……
李鸿谷,现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五年。2000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后,一直在探索并尝试建立中国的新闻方法论,寻找这一行业的生存根基。其作品由社会报道开始,逐渐进入其他领域,尤在历史与政治领域着力最深。
故事再次反转:在众义士及朝中贤臣的积极努力下,余玠重新出山,再掌四川帅印。为打开局面,重启山城抗蒙方略,余玠、俞兴等将领
海魂记-(上下册) 本书特色 郑芝龙,字飞龙,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郑成功之父。在明代末年,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开展海上贸易,保卫明朝海疆,在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
《生命的自主权:堕胎、安乐死与个人自由的论辩》是一本有关生命与死亡的书,也是一本有关人与人之间相待关系的书。就实际例子来说
大书库全本史记(4卷) 本书特色 全本史记(全四册)从全本《史记》中挑选出经典篇目,在此基础上,加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为读者阅读和鉴赏经典著作提供方便。大书...
隋唐五代史-(全2册) 本书特色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明确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毕生功力...
苏共亡党十年祭-(最新版) 本书特色 《苏共亡党十年祭(*新版)》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拍案说故宫:解密明清两朝奇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案件为线索来描述故宫的著作,重点描述六百多年来紫禁城中发生的一起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曲折离奇的疑案、悬案,...
《风之岬》内容简介:《风之岬》可谓日本式的《鹿鼎记》,菜鸟医生敬介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深得医局长喜爱,承蒙女性庇护在职场也一路
《明代粮长制度》中所讲的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明代的里甲制度有密切联系。《明代粮长制度》系统论述了这
提起王沪宁的名字,中国学术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沪宁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政治学研究生,他在政治学界是一位有影响的人
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以及“骷髅”师一起并称为党卫军三大王牌师,其中以“帝国”师历史最为悠久
楠溪古韵 内容简介 文物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寻觅、发现、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凸显价值。《楠溪古韵:永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选编》,是我们在摸清全县文物家底和现状的...
透过地理看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地理为视角的全彩珍藏版中国简史。全书配有90余幅精美的四色印刷历史地形图,山川险阻、地缘关系一目了然。 本书从地理的视角解...
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 内容简介 1972年7月30日,新华社报道,长沙马王堆发掘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墓,出土大批稀世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当年...
品中国隐士 本书特色每个朝代,总有一些天生傲骨,有治世之才,却不与朝廷合作的人物。这些人都被称为隐士。他们甘心吃粗食,着布衣,或长啸于山林,以鹿鹤为伴;或浪迹于...
广东民族关系史 本书特色 《广东民族关系史》是我国**部较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广东民族关系历史的专著,因而在学术上具有填空补缺的性质。本书复原广东民族...
轻阅读:戊戌政变记 本书特色 《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辩证认识,熔铸到《戊戌政变记》的撰著中。在编纂思想上,作...
《文明的故事4:信仰的时代》内容简介:《信仰的时代》,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4卷。公元325年至1300年的中古
胡汉民自述 本书特色胡汉民著的《胡汉民自述》内容包括记述孙中山逝世后,围绕廖仲恺被刺一案,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胡汉民、蒋介石和汪精卫之间为争夺权力而互...
《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内容简介:余秋雨先生早年即以美学为研究专业,曾任复旦大学美学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他的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