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何炳棣先生不幸于2012年6月7日去世,本书为特别制作的纪念版,以纪念这位真性情的真学者。
1:作者何炳棣先生堪为文科诺贝尔奖级的学者。2:这是一部内容详尽的个人成功史,书中传递了艰忍自强的奋斗精神和永不停息的学术追求。3:作者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复原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人情故事,还原大师诞生的现场。4:此书由中华书局获大陆唯一授权。因书中提到的近现代学术名家不胜枚举,为方便读者,特编制人名索引附于书后。书中插入若干珍贵照片,多为首次披露。5:何炳棣先生著作将全部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读史阅世六十年》为其中的**本。《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自传,他把自己一生求学和治学的经历“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亢不卑地忆述出来”,既是他个人“读史阅世”的学思历程,也是一个大时代的缩影,丰富翔实,启人深思,堪为现代学人自传的杰作。《读史阅世六十年》完成于2003年,2004年2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陆简体字版。2011年,应何炳棣先生要求,此书的大陆简体字版转由中华书局出版。《读史阅世六十年》初版面世之后,何炳棣先生曾一再表示,还有不少治学的经验和检讨可以补充到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珍藏的照片,要找时间增订,可惜一直未能如愿。本次出版,增加了何炳棣先生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正文部分除更正少量手民之误外,一仍其旧。因书中提到了众多现代学人,为方便读者查检,经何炳棣先生同意,我们特别编制了“人名索引”,附于卷末。封面所选照片,是何炳棣先生2008年5月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举办的小型座谈会上拍摄的,是何先生近年照片中*满意的一张。在这次会上,九十一岁的何炳棣先生细述自己*新的研究成果,侃侃而谈,时过午后,工作人员提醒何先生注意午餐时间,何先生慨然说道:“是学问重要还是吃饭重要!”2012年6月7日,何炳棣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谨以此书,纪念这位真性情的真学者。
余英时:何炳棣“才大如海”。杨振宁:《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一本自传,也是一个大时代的缩影;是一位雄心万丈的学者的成功史,也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艰忍负重的记录。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因为著者是有大成就的近代历史学者,也因为这位学者在书中无保留地讲了真心话。
何炳棣先生,1917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任职西南联大。1944年与杨振宁同期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校。何炳棣先生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其著作《明清社会史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中国会馆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等著作,影响广泛。何炳棣先生1966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是西方中国学界公认的中坚人物。
张荫麟-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 张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华和思想的学者,曾受到其师辈们如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重和期许,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中...
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予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
《卡拉马佐夫兄弟》内容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名著。要爱具体的人,打开自我深藏不知的一面,承认自己也有一切可以闪耀的部分。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钦命之下组织人马根据大量资料历时19年修成的史学巨著,共294卷400余万字,上起东周
《近代珍稀集句诗文集》内容简介:集句是中国特有的诗文创作方式,在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诗文创作走向衰落,集句诗的发展却走向发达
本书着力描写了二战时期美军驻夏威夷部队的军旅生活。以小人物军号手普鲁伊特的经历为主线,展示了从将军到基层士兵等各色人物的
《具体法治中的宪法与部门法》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二十年来对于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合集。这是一项由中国的具体法治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0》内容简介:《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00多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
中国美术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
《邓小平实录2:1945—1966》内容简介:本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倾力创作,在体例上按时间顺序编排,共分四卷十编,每一编又分为历
《外国名曲逸话》内容简介: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不仅以其生动的音乐语言和形象引人入胜,有时还有一些有趣的传闻轶事可资谈助
鹤林玉露 本书特色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鹤林玉露》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
永宪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本书系记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间发生的几椿重大历史事件,如胤祯“夺嫡...
葛兆光,1950年生,复旦大学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
戊戌政变记 目录 **篇 改革实情**章 康有为响用始末第二章 新政诏书恭跋第二篇 废立始末记**章 西后虐待皇上情形第二章 光绪二十年以来废立隐谋第三章 戊戌...
《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内容简介: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
中国卷-文明之约还原18个消失的古王国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华大地上曾经存在多个政权。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明流传到了现在,也有许多辉煌灿...
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于2005年1O月应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邀请作学术访问的研讨纪录。研讨主要涉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
男人的天方夜谭-生活的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或许由于秦始皇的存在、中国人从此丧失了吕不韦那样天生的宏大幽默感,与喜剧大师、投资大师秀般的才能,使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内容简介: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