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增订本)》为我社1985年出版的《北京史》的增订本,系北京大学历史系许多教授多年研究和编写的成果。这次增订,作者根据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成果以及现代读者的需要,对北京的古代史部分进行了修订补充,特别对明清时期的北京部分增订较多,又增写了“民国时期的北京”一章及其他部分章节。全书自远古写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从地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诸方面讲述北京地区的历史发展,介绍在这一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活动过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寺庙、园林等名胜古迹及文物、民俗、宗教等,内容丰富、充实。《北京史(增订本)》堪称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简明的北京通史。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北京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中,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北京不同于其它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文化源泉。而对于这个城市历史的了解则更有助于我们对于北京的了解和把握。《北京史》一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多位教授多年研究和编写的成果,1985年由我集团北京出版社首次出版,1998年增订再版。《北京史》及增订版出版至今,获得了学术界、政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一部学术含量高、内容紧凑、语言平易的关于北京通史的学术普及著作。此次重新出版,内容上修订了硬伤,并在图片的质量上进行了精修和提高。
西汉时的燕国西汉初年,今北京地区为燕国,以蓟为都城,诸侯王是卢绾。因与刘邦不同姓,史称为异姓诸侯王。卢绾与刘邦同里,两人同日生,少时同学,“壮又相爱”。刘邦起兵时,卢绾也参加了。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汉五年七月,在随刘邦击灭臧荼后,被封为燕王。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陈稀在代地反。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自南面进讨陈稀。燕王卢绾亦率兵自东北击陈稀。后卢绾怕刘邦灭陈稀后,进而消灭他,就又与陈稀勾结,暗地支持陈稀抗拒刘邦;还与匈奴通使,互为声援。次年,刘邦击杀陈稀,得知卢绾与陈稀通谋,遣使召卢绾,卢绾托病不行。于是,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后又改以周勃代樊哙,攻下蓟,虏燕大将抵、丞相偃、太尉弱、御史大夫施等,并接连攻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卢绾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逃到匈奴。一年后,死于匈奴。刘邦在击卢绾时,与大臣们盟誓日:“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并封其子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因病死,谥日灵王。建子幼小,为吕后所杀,国除。次年,吕后又封其侄吕通为燕王。不久,吕后病死,吕通和吕氏其他亲族一起被消灭。文帝立,又封族人刘泽为燕王。刘泽原为琅邪王,以反对吕氏有功,迁为燕王。泽至燕两年,病死,谥日敬王。子嘉继位,是为康王。康王死,其子定国继位,因犯罪,于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自杀,国除,改为燕郡。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武帝复置燕国。次年四月,封子旦为燕王,仍都蓟。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旦与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勾结,阴谋废昭帝以自立。事发,燕王旦自杀,国除为广阳郡。昭帝赐旦谥日刺王,太子建免为庶人。后六年(公元前73年),宣帝即位,立建为广阳王,改广阳郡为国,仍以蓟为都城。据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西汉官府的统计,广阳国下辖蓟、方城、广阳、阴乡四县,共有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王莽篡位,国除,改为广有郡,又改蓟为伐戎。西汉前期,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土地占有情况有所调整;西汉统治者又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对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农业生产有相当发展。从考古发掘来看,这时已广泛地使用铁器。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出土西汉铁农具有铁镬、铁锄、铁库铲、铁耧角等。这些铁器是当时重要的耕田、除草和播种工具。铁农具的大量使用,使北京地区的荒地得到大量开发,水利事业得到发展,耕作技术也有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北京城的内外发现了大批的属于汉代的水井,其中的大部分是西汉时期的。这些水井都是用陶质的井圈筑成。1956年,在永定河引水工程中发现了汉代的陶井有一百五十余座,主要密集于宣武门豁口两侧到和平门一带。1965年又在这一带发现了汉代陶井五十余座;此外,在今琉璃厂、新华街、象来街、北线阁、广安门内大街、校场口、牛街、陶然亭、姚家井、白纸坊等地,直至西单的大木仓,也都发现有陶井。这些密集的陶井不似单纯为了饮水之用,很可能也是为了灌溉田地和园圃而开凿的。果树的种植很普遍,主要有枣、栗等,产量很大,已成为这一地区重要的经济构成部分,甚至用以代替粮食。这里的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据文献记载,渔阳和涿郡都设有铁官,主开山鼓铸。在今北京城北郊的清河镇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中,出土铁器很多,有兵器如剑、戟、钺等,有农具和手工工具如锄、镘、铲、耧角、锛、凿、环刀等,此外还有鼎、镜、车具、马饰和其他器具。这些器具的发现,说明了当时的冶铁业相当发展,产品的种类很多;同时也反映了与之有关的其他行业,如农业、木工业、运输业等,亦相当发达。1975年在丰台区大葆台发掘的西汉墓中,有不少铁器出土。其中有铁斧、铁箭铤、铁笄、铁扒钉、铁环首工具、铁戟等。有一件铁斧,一面铸有“渔”字,可能是渔阳铁官铸造的。……
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许多教授多年研究和编写的成果。其中,第一、二章由葛英会编写增订;第三章由张传玺、田余庆、吴宗国分别编写增订;第四、五章由周良霄编写增订;第六章由张仁忠、徐凯增订;第七章由徐凯增订;第八、九章由徐万民增订。
秦策汉略-办公室里读历史-壹 本书特色 古代只有一个职场,那就是官场,以帝王为核心的职场精英都是满肚子心眼的弄潮高手。他们当中有文人、有勇士、有...
《OpenGL ES 2.0游戏开发(下卷):高级特效和典型案例》内容简介:本诉共分12章,内容按照必知必会的基础知识、基于OpenGL ES 2.0
《铁路与中国转型》内容简介: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书透
大隋风云 本书特色 《大隋风云》作者魏立武很会讲故事,他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把民间故事及传说杂糅进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全书以隋文帝...
西方的没落 内容简介 《西方的没落/博雅经典阅读文丛》是一部有关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的著作,在西方很多国家产生了复杂而广泛的影响。《西方的没落/博...
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吕思勉所著的《三国史话(大家小书)》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
高平之战分裂尾声-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6 本书特色 《高平之战·分裂尾声》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6册,讲述了《资治通鉴》里面有关后周和北汉、契丹...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六七辑 本书特色 《文史资料选辑》是1959年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倡导下,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发起,以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
本书围绕着清末民初这个特殊时段(大致囊括1898-1918二十年),就"晚明想象"这一特殊话题展开讨论,意图重现上一个世纪之交出现
《史铁生散文》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史铁生散文若干篇,另有二十余幅珍贵老照片,展示了这位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写作者对生活、生命、人
作者以严肃的写作态度、巧妙的艺术构思、洒脱洗练的文笔,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几次重大战役的惊天动地的场面、当年的战地飞行生活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著作集 本书特色 杨宽*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精)》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系统地研究论证了...
《去国的悲哀 西北的剖面》内容简介:《去国的悲哀》写于1923—1928年,讲述了他自己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由家人出资
《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内容简介:《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是欧美史学界核心学者的纳粹德国新史。《第三帝国三部曲》《企鹅
《游戏服务器架构与优化》内容简介:本书针对游戏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后台的优化、搭建以及应用进行讲解和介绍。为了照顾各个层面的
刘达临谈性文明 本书特色 刘达临教授提出了“性文明”的内涵,大力提倡性应该是自由与控制相结合,要“发乎情,止乎礼”;他通过了对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的总结阐述了中...
《世界汉学(第13卷)》内容简介:《世界汉学(第13卷)》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
三国志-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陈寿的《三国志》是记载从三国形成至西晋统一的一部史书,其中主要记载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包括《魏书》三十卷,《...
《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内容简介:本书是欧洲问题专家马克·马佐尔深入探寻欧洲时代问题与世界发展趋势的全新力作。2016年6月,
简牍学研究:第六辑 本书特色 《简牍学研究(第6辑)》是一部研究简牍学的论文集。作为“简牍之乡”的甘肃,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的简牍,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