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作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语文教育观的细致梳理和描述,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轮廓,覆盖了现代语文教育探索的百年历程。——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
——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我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为此践履毕生。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极致。和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解放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
……
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
——走近黎锦熙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引领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专,著书*多,活动范围*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卓越的领军人物。
划时代成就:打出“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旗号,撰就《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国语运动史纲》等,为现代国语教学立法张目。所拟“国语教学之目的”,鞭辟入里、历久弥新,比今天新课标“三维目标”更加深刻。
引领时代“新潮”,推崇“设计教学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表现性,全方位达成国语教学目的。体现了师生、生生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
困窘中的坚守:学术饥荒年代的学者楷模
——走近张志公
导言:20世纪60年代,代表了语文学者良知,填补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后引领语文教育的主流,在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言学的实用化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开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对传统语文教育作出了**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为本,精辟地归结出了一系列的规律、方法和问题,给当代语文教育以借鉴,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
语文教育“统筹规划”——幼教:语言训练;小学:读写训练、识字、写字三条线分进合击;初中、高中:增设文学课,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语文课。由此可见出他的继承传统的教学观。
……
永不凋萎的美:文学、写作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走近朱光潜
导言: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从未当过语文教师、没有写作语文教育学著作,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比起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总和还要多。他的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的治学观,发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表着语文学研究的方向。
开创了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论,美育是为了“尽性”“脱俗”与实现完美人生,是超越利害、培养“无所为而为”的心性。为文学审美教育开辟了通道、确立了价值,也为语文、文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学教育回归到普遍的人格修养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对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纯正的趣味,主要途径是读诗,是“佳妙”的领悟。有所付与才有所得。实践上兼顾写实与想象。
……
附录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跋
能读到这样让我引起语文思考的书,又能让我坚信自己教改方向的书,真的不多。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
该书对长期致力于语文改革的研究者和辛勤躬耕于语文圣地的一线教师而言,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样也是一次思想的施洗。它不仅滋养和舒展了语文原野的一颗心,而且拨亮和燃烧了语文天地的一片火,而此前我们只能在大部头的著述中探寻语文教育思想的洞天。
——张华
潘新和,生于1952年12月,福州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顾问,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学科指导组顾问。在中国写作、语文教育史,写作、语文教育教改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在国内语文界、教育界广有影响。担任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潘新和教授从教近三十余年来,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写作》《语文建设》等报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语文:审视与前瞻——走近名家》《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
电视新闻语言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这等基础学科为平台,针对中外电视新闻的传播现象,以及业内、业外人士对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的诸多认识,进行...
神社众神明 内容简介 神社是日本国惯见的一道风景。有的神社隐身于茂密的森林深处;有的则位于高处,需要攀登数十段梯级才能到达;还有的挺着瘦小的身躯,跻身于都市鳞次...
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
北京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在本书中,多位专家学者细数了北京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
中国未解之谜 内容简介 《中国未解之谜》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中国各种神秘诡异之现象,以探索的眼光研究各种谜题、探究事件真面目,深层次挖掘各个事件或现象背后的真实内幕...
中国人的日常 本书特色 本书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的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 这里...
希腊文化史 本书特色 鉴于国内对于希腊文化的历史阅读热情的持续高涨,而国内相关中文著作和资料相对专业化,同时,读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受困于希腊语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而无...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在房龙撰写的所有名著之中,这本书也许是拥有广泛读者的一种。首版一年间(1932-1933),本书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售书榜榜首...
中国历代妆饰 本书特色 妆饰,实际上包括化妆、发式和佩饰三大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本书主要介绍化妆和发式两个部分。本书适合于影视戏剧化妆人员、服饰文化研究人员、文...
中国西部风物志丛书:新疆·吐鲁番风物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西部风物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风物。本书包括概览、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地方民族文化、...
《中日关系大事辑览(增订本)》内容简介:本书是在2012年1月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两千余年来的中日关系历史
《作家榜名著: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内容简介:美文大师朱自清经典传世之作,被誉为“读书指南和写作指南”如何阅读国学经典?朱
三十年文坛沧桑录 本书特色 《三十年文坛沧桑录》作者以个人的见闻、经历为叙述的出发点,沿着历史的轨迹,根据他所知、他所见、他所闻的形形色色,对20世纪10年代至...
日本香文化(增订版) 本书特色 作者将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对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的信念、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愿望,凝聚在新版《日本香文化》中,希望通过这本介绍日本...
成都街道漫步手记 本书特色 本书为成都地方文化著作。作者以随笔的方式展现成都百余条街巷深厚的历史与特色鲜明的市井文化。以摄影师独特的眼光欣赏与发现城市细腻而动人...
吉祥物妙用 本书特色 民风民俗,祈福避凶,家居风水,通俗实用。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吉祥物妙用吉祥物妙用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开运长寿的灵龟;鸳鸯、交颈鹅的...
《人工智能云平台》内容简介:本书以实践为导向,深入浅出,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框架和微服务等概念讲起,对主流的人工智能云
包世臣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晚清著名学者包世臣之文集包世臣研究名家郑大华教授倾力编纂宏篇巨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丛书**批。包世臣卷-中国近代思想...
春晚30年流行语 本书特色 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央视发端的1983年为起点)已经走过了30年,《春晚30年流行语》(作者杨斌)就是以春晚为范本,以流行语为切入点...
苍茫古道:挥不去的历史背影 本书特色 历史上在川、滇、藏三角区域有一个东西交流的古茶马道,在茶马道的周围地区,留下了灿烂的具有特殊民族特色的文化,本书再现了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