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是解读和诠释《海角七号》的心灵密码。
在《海角七号》风靡台湾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导演魏德圣,面对失业的困顿、无聊的日常,哀而不伤,调侃人生,自我安慰,独自摸索。
仿佛鱼缸里困惑孤独的“黄金鱼将”,仿佛古老民族的先知“撒母耳”, 在台北的大街、台南的小巷中,小导演魏德圣踽踽独行,仍旧追逐着梦想,创作心中*伟大的剧本。
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条生于鱼缸却向往大海的骄傲的鱼,和一个致力于写出伟大剧本的失业导演,他们各自生命中想要超越平凡,却又囿于现实、苦闷彷徨的八个月。黄金鱼*终越过了彩虹,翱翔于天际,失业导演后来也拍出了《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功。然而在困顿中等待突破的心情值得被书写,也应该被阅读,如魏德圣所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头找到一些感动的力量,找到一种呼应,仿佛在说,你们并不孤独”。
给还在等待中的人
自从《海角七号》上映、引发观众进戏院看国片的热潮等令人意外的回响之后,我的生命确实产生了许多连我自己都还需要时间去适应的变化。
很多人都说,《海角七号》算是在不景气的年代中,创造了一连串令人振奋的奇迹。我想这本书的再版,应该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吧!
这本书,诚如书名所述,其实谈的是我多年前失业的那段时间,面对人生*苦闷、*彷徨,在现实的压力下茫然失措,却仍旧凭着一股甚至不奢望别人能理解的信念,一边写着一本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开拍的台湾史剧本,一边以日记形式诚实地记录下彼时种种的心情点滴。
那段时间,我想着故事、说着故事,也改着故事,虽然心中坚信它就是我等待多时的重大突破,却仍然不知道它会不会成功,甚至不知道它还要让我等多久。
无论是悲欢交集还是山穷水尽,这本书所述说的,无疑就是一种在困顿中等待突破的心情。而很多时候,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即使已经尽了全力,还是难免要被动地等待未知的未来发生。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要献给每一个还在等待中的人。而这其实和我后来是否拍出了《海角七号》,或者《海角七号》缔造了什么成绩无关。这本书,只是想给那些还在漫长等待中独自摸索的人一些安慰。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无人闻问的小人物,所以我特别能感受那种在不确定的困局中仍想奋力一搏的心情。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头找到一些感动的力量,找到一种呼应;仿佛在说,你们并不孤独——而等待,确实是会有所回报的。
二○○八年十月六日于台北
【日记选摘】
八月二十七日(星期一)
当我发现我一天还是只能做不到三个小时的工作的时候,我决定不再回家吃午饭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总觉得我的午饭都有一点被虐待的感觉。我每次想多炒一样菜来吃时,丈母娘总是说:“不用啦!这样就够了……”
这篇不能让妻子看到,妻子是个孝顺的女儿,她会骂死我!
其实我一直很喜欢在家吃饭的感觉……我在台北生活十几年了,在住进这新房子之前,从没办法自己做菜煮饭。只能天天吃快餐。每次,特别是晚上,当我提着快餐经过人家家里,看见餐桌上一盘盘的菜肴,我就直流口水……那种吃饭的方式真是羡慕死了我们这些流浪的游子……我很愿意为了一餐美味专程回家,但是我说过丈母娘是个节省的传统妇女,她总是觉得中午只有两个人,随便吃吃就可以了。但是这却让我没了回家吃饭的念头。
我可以想象,我如果没有回家吃午饭的话,她一个人一定是吃得更糟更随便了,为此我也真的有点难过不舍,毕竟她年纪都那么大了……她又怕迷路,方圆几百里内,她就只敢走到河边的传统市场……每次想到丢下她一个人在家发呆,我就有一种罪恶感,但是我又……我还是决定午餐在外面吃。
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把工作时间分成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个半小时,中午时间吃过饭后,找家书店看看书或打打盹。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极好。
八月十三日(星期一)
今天一早,妻子没叫我起床载她上班,自己去坐车。我知道她这个举动并不是要我多睡点,而是一定又在闹别扭了。
这是我*受不了她的地方。她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我永远不知道她在气什么,问也不讲。我*受不了人家对我不理不睬,问话不回答,那真是会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我也常常因为这种状况对她发火。就以往而言,我们吵架翻脸不会超过第二天,因为我总是会先认错、和好。然后再问她为什么,但这次我决定跟她僵到底。天下哪里有“对不起!我错了!但可不可以告诉我错在哪里?”这种不合逻辑的话。我决定要给她一个教训。
晚上,我先进屋。
“你今天没去载恁某?”丈母娘问。她总是在我面前称自己女儿叫“恁某”。
“没有……”我有点尴尬地回答。
晚上,我们三个人如同以往,守了一整晚的电视,却稀稀疏疏地没说两句话。我和妻子甚至是连一个字都没交谈。
妻子先回房睡觉,我憋着满腹的鸟气无处发。我去把那塞在角落的哑铃拿来发泄我的暴戾之气……我满身大汗地喘着……我知道丈母娘早看出我和妻子有事情,只是不好意思讲。
“妈,歹势啦!我和阮某冤家,这几天可能会较少讲话,你别想太多……”我趁她要进房睡时对她解释。
“喔,没关系啦!……啊是在冤什么事情?”她问。
“我也不知道……”
她笑着进房。
魏德圣,1969年生。1993年至1996年间参与多部电影和电视制作,同时还不断创作,1994年以剧本《卖冰的儿子》获得台湾优良电影剧本奖。2000年担任《双瞳》的策划兼副导演,又因完成描写“雾社事件”的剧本《赛德克‧巴莱》而再次荣获该奖。2008年以电影《海角七号》为台湾电影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精简本) 本书特色 这册子我看了大样之后,觉得真开心。有关我的那些文字材料,其实并不怎么样,经过卓雅女士的心思和她精彩摄影作品的抬举,就变成连...
永不退场-蒂姆.邓肯传-告别版 本书特色 2016年7月11日,邓肯正式宣布退役,2016年12月19日,马刺队为邓肯举行了球衣退役仪式。一位伟大的球星正式离开...
慈禧全传-(全3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慈禧全传》套装全三册包括:《慈禧全传1:太后治下的中国》《慈禧全传2: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
天生一对 本书特色 用一根主线将这些不同的人或物身上所附载的故事串联在一起,讲述了他们或它们是如何陌路相逢,如何一起行动或相互对峙,对彼此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天...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特色 主题词:生平事迹关键词:沈从文 林徽因 徐志摩 巴金同类型作品:《徐志摩和他身边的人们》1,从群英相互间的交往中看清上世纪的文人...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11月25日出生于苏格兰邓弗姆林,1848年随全家迁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尔勒格尼。他13岁起开始打开,进过棉纺
邓小平与卓琳(平) 本书特色 邓林:我爸爸是职业革命家。他很内向,不会用什么言词表露自己的情感。他考虑问题很实在,很客观。我妈妈恰恰相反,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小...
马尔克斯的一生 本书特色 他的一生比小说更魔幻、精彩、动人!他以《百年孤独》震撼世界近半个世纪,缔造文学传奇与奇迹,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还征服...
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口述自传的形式,简明而生动地叙述了著名文史学家冯其庸先生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他所开辟的学术道路。冯先生出身贫寒...
(插图版人物传记系列)法兰西第一政客——富歇:背叛的马戏 本书特色 富歇:背叛的马戏富歇的活动始终藏在职责背后,恰似钟表里的弹簧,悄然运作。只有在极为罕见的情况...
沈尹默家族往事 本书特色 沈长庆编著的《沈尹默家族往事》主要介绍了沈伊默的家族往事,家族的变动,亲情,友情在书中都有涉及,全书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家谱...
《柔道战略:新兴公司战胜行业霸主的秘诀》内容简介:本书讲述的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B.尤费提出的经典竞争战略——柔道战略。作
《做女人要像希拉里》作者以自然流露的语言,机智、聪慧的笔触,引领内心彷徨、面临困境的女性读者,迈入希拉里的内心世界,让你
真由美的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搜集了过去写的一些文章和部分讲演稿,整理讲述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如果能够引起关心国际交流的人们、思考自己国家未来的人们阅读此书的兴趣...
邢燕子 本书特色 邢燕子是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优秀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本书记述了邢燕子同志不同寻常的成长历程,再现了一代名人风采,展现了质朴赤诚人格,...
从此葡萄入汉家-史记.大宛列传 本书特色 汉武帝大规模地巡游,是要击败匈奴、开疆拓土,也是企图取得长生不老药,为了跟神仙对话。《史记?大宛列传》记录了张骞出使西...
罗斯福炉边谈话 本书特色 两场危机,一代领袖,三十次倾心谈话,共渡大危机的精神桥梁,走出大萧条的智慧引领。“你要我做什么事我都会去做。你就是我们的领袖。”——爱...
刘半农传 内容简介 叙述了刘半农从出生到生命结束共44年的一生,侧重于他的成长过程、思想的变迁,在翻译、小说、杂文、诗歌创作、语音实验学以及文学、戏剧、教育改革...
HernamewasHenriettaLacks,butscientistsknowherasHeLa.ShewasapoorSoutherntobaccofa...
尼采传-上帝死了! 本书特色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nietzsche,1844—1900年),德国哲学大师,现代哲学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