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翻》是大江健三郎在奥姆真理教事件发生后,耗费四年心血的长篇巨著。小说中两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师傅”和“向导”曾创立一个宗教团体。在信徒中的激进派准备采取炸毁核电站的恐怖行动之际,“师傅”和“向导”来了个“空翻”,宣布自己的教义是虚假的,于是教会宣布解散,让激进派的运动宣告流产。十年后,两位原领袖筹划东山再起,然而突发事件接连发生,“师傅”没有新的建树。也就在此时,一个“新人”教会悄然兴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自认*重要作品。酝酿40年之“转向”小说。深刻探索现代日本人灵魂的矛盾和冲突。思想内容之丰富、分析问题之客观和透彻无可比拟!
大江健三郎为新版《大江健三郎精选文集》所做的序
我们日本人正处于“3·11”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大事故后的危机之中。作为一名上了年岁的作家,凝视置身于这场危机之中的自我,其实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从早在十岁这个人生刚刚开始的时期便已经历的巨大危机算起,直至将要迎来人生终点的当下这场以国家级别再现的危机,回顾自己是如何从中生活过来的。
就在持续着这一切的时日里,我意识到这套“精选文集”所选入的自己的作品群,对于仍将继续凝视和回顾的我来说,无疑是*佳的文本,而且确实是以令人惊异的高超水准选编而出的文本。现在,我把这些作品的日文版本排列在书桌上并继续着我的思考。我抽出其中的作品开始阅读,任由时间流逝。接下去,我不可遏制地将下一本书捧入手中。
《个人的体验》讲述了我人生中所发生的*重要的变故,映现出早在将近三十岁的时候,**个孩子带着头部病疾诞生,自己如何陷入混乱、不安和痛苦,试图从这种状态中抽身逃出,*终却决心与这个孩子共同生活下去。《新人呵,醒来吧!》则幸福地叙述了二十年之后,这个决心如何得以实现并成为我人生中的可靠支柱。
《迟到的青年》描绘了主人公生活于其中的日本社会。那位青年虽然生活在战后的民主主义体制之下,他父亲所信奉的国家主义信条,却是怎样地使他面向国家的往昔并试图将他拉回到那种往昔。《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同样描绘了这一切,而且,在我置身于作家的晚期而创作的、目前的*新长篇小说《水死》中,这个主题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默,猛然复活过来。《空翻》则完全从其他侧面将小说本身的光亮投射于如此这般地持续着作家生活的生涯。
综合性论述我身为作家的文学活动之手法和主题的文学论,是《小说的方法》,而《大江健三郎 讲述作家自我》,则一如书名那样讲述了我这么一位作家的人生故事。现在,我怀有一种感觉,认为业已重新并完整地把握了自己身为作家的生涯。
在此基础上,在此后并不长久的余生中,我将如何表现当下的危机?我能否以此形成自己“*后的小说”?我并没有准确、可靠的预测。不过,当我正要尝试着去做这一切的时候,这套《大江健三郎精选文集》在中国的出版发行,于我来说,便成为至高无上的激励。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于东京
(许金龙 译)大江健三郎手迹
狗一般面庞上的美丽眼睛
一个小小的人儿走了过来。一个因格外发达的肌肉和匀称的身材而使自己显得格外瘦小的男人。这个高挺着胸脯的家伙伸出双臂搂抱着一件物品,在微暗的光线中向前走去。那是一个与飞镖颇为相似的、有着一双翅膀结构的东西。瞧,前方垂下的帷幕被朝上掀起了些许,能看见对面延展着一座辉煌璀璨的舞台。通道上有一个安装在外面的配电盘,正当他躬着身子试图从旁边通过时,物体上翅膀的一端竟猛然扎进了一个少女的裙裾深处。这个一身舞女装束的少女正从舞台装置背后的空间匆忙地穿行而过。
于是,那个小小的男人和那个年幼的舞女就这样被倏然冻结在了原地。前倾的少女将身体的重心置于右脚之上,竭尽全力来保持住平衡。为了表达自己受人连累而陷入无奈窘态中的怨愤,少女用眼睛逼视着对方。只见那张小小的脸庞顷刻间变得犹如被阳光照射着的李子一般。回过头来看着少女的,原来并不是一个小小的男人,而是一个俊美的少年。他额头和嘴巴的形状自不待言,就连那凸出在外的耳朵也活脱脱像是一条狗的脑袋,更何况他的眼神显得异乎寻常的美丽。
然而,少年掉过头来面对着少女,也仅仅是发生在一刹那的事情。为了拯救那件由他自己张开双臂所托住的物体,他试图把它拽拉到延伸在左墙外的框架上方。他紧拧住两只翅膀的接头处,想把其中的一只往上高高提起。与此相对,少女则把自己的下腹部——连同裹在身上的那条向四处张开着的、分明有些歪斜的裙子——紧贴在那物体上,企图将产生的阻力一股脑儿吸收殆尽。在此期间,她不得不继续让左脚悬浮在空中,而依靠另一只脚来支撑住整个身体。在这可怜的两个人背后和舞台的两侧,似乎有一群身着缁衣的男人正探出身子,发出一阵阵嘈杂的声响。此时,少年那狗一般的脸庞上蓦然掠过了一种当机立断的神情。只见他把用手支撑住的物体粗暴地扔弃在了地面上,于是,数以百计的五彩缤纷的塑料碎片便一下子抛撒得满地都是。重获自由的少女摁住自己身上那如同吊钟似的裙裾,哭泣着向簇拥在舞台一侧的伙伴们的队列急匆匆地跑了过去。
少年动弹着他那窄小而结实的肩膀,从下面朝身穿缁衣的男人腰间猛然推了一把。俨然像是一个完成了某项宏伟事业的巨人被浓缩之后的模型一般,他沿着舞台背后的甬道,往幽暗的地方悠然走去。他脚下的步履是那样充满着威严,决不容许那些身穿缁衣的男人发出阻止他的叫声。而另一方面,舞蹈团的伙伴们正试图安慰那个迟到的少女,但无疑这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因为他们的所有心思全都集中在了各自的服装上,他们无暇他顾。可是,当天的压轴戏却分明已经痛失——那个理应在颁奖仪式上拔得头筹的少年已经把自己制作的物品捣毁成了碎片粉尘,从而撕裂了自身出场的意义,就那样傲然离开了会场。他耗费了一年光阴才制作出来的都市模型,就这样在他自个儿的手中被彻底捣毁了。这刚刚发生的事件,不是给正在东京的中心地带小跑着悄然离去的他,带来了某种分明不属于小孩子的过于桀骜的自信吗?他觉得,自己正是为了要捣碎它才特意制作它的。或许只要自个儿愿意,甚至也可以把这眼前的偌大都市同样毁于一旦吧。至于为什么要那么做,这可就不得而知了。然而,人生不是有足够的时辰来让人理解其中的意义,抑或寻找到其中的答案吗?这个长着一副既可以称为非同寻常的丑陋又可以称为非同寻常的美丽的、狗一般面庞的少年,并不是在语言的层面上,而是在鲜活的身体深处怀抱着如此虔诚的信仰吧。
事件发生在由美国某学习器材公司与日本文具进口公司所共同主办的展览会上。在这个展览会上,展示了公开征集的、运用塑料薄片制作而成的未来风景。直到事情过去了很久以后,当时身为评委的木津还三番五次地回想起那个故意毁掉了自己获奖机会的少年。尤其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在公开的评审会场上瞥见那个少年时,脑海里并没有涌起“那是一个小孩子”的念头,相反,首先掠过心底的倒是“那是一个小人儿”这样一句话。想到这里,那少年每一瞬间的动作和表情又会重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它们是那样丑陋,让人难以直面,同时又是那样美丽,令人几近窒息。在它们的深处充溢着过度的生命动能。木津殷切地期盼着能够亲眼目睹这个凝聚着种种奇特魅力的孩子成长的足迹和未来的结局,比如,他青年时代和壮年时代的种种风范。他的一大愿望便是好好审视处于岁月流变中的对象物的每一个细小变化。而通过画家这一职业,那种愿望业已化作他人生的习惯。他预感到那机会不久便会造访于他,同时又觉得那机会或许永远也不会降临,以至于当他注视着眼前的少年时,也不免萌生出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
那个秋季的日本对于木津的整个人生来说,成了开启崭新一章的契机。尽管他只是在快要四十岁时才被推举为安井奖的*终候选人,但由于多少获得过几项美术奖,他的绘画风格一直被人与那些多年来在欧洲的美术馆从事临摹的画家相提并论,或是被人与美国的都市派画家进行比较。这些都构成了一种机缘,使他在某个团体的推荐下,获得了利用富布赖特基金根据1946年制定的《富布赖特基金法案》,将美军剩余物资在他国出售后所得的款项用于该国和美国的文化交流。去在艺术教育领域闻名遐迩的美国东部大学留学的机会。对他来说,原本这一次的留学也理应像大多数日本画家那样,以走走过场而宣告结束,但木津对美术教育的方法论兴趣匪浅,而且无论做什么都专心致志,以至于生性如此的他决定进入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就这样又耗去了他五年的光阴,期间他与留在日本的妻子也以离婚收场。他以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为契机,结束了在美国的侨居生活,回到了日本。
木津之所以参与这一次塑料模型的评审,乃是受托于美国总公司而担任评审主席的那位先生恰好是在他延长留学的问题上和那以后都曾经关照过他的人。谁知在一个缘分仅此而已的儿童美术竞赛会上,那个少年的容貌和举止,还有他整个身体所迸发出的光彩——尽管他制作的模型也是那么富有非凡的独创性——竟让木津深受影响。他痛切地感受到:自己恰恰缺乏萦绕在少年身上的那种根源性的氛围。显然,在他的上述感想中掺杂着对自己绘画风格的停滞不前——在逗留美国期间他已经有所察觉——所产生的焦虑,而这一点*终又以怀疑自己身上缺少作为一个艺术家生存下去的决定性条件这样一种形式而变得表面化了。
正巧这时他的恩师向他发出了邀请,由于与木津同在一个办公室的那位副教授因没能成为终身教授,从而转到了别的大学,所以恩师问木津是否有意接替其职。于是,木津趁势断绝了在母国做一名画家的念头,其决心之大,就仿佛是受到了那个小人儿所作所为的唆使一样。他接受了恩师的邀请,正式返回了美国。那以后木津顺利地取得了终身教授的头衔,在美国东部度过了十五年的岁月。如今,在他的大学生活中他又一次轮到休长假了。这次,木津选定日本作为自己的度假目的地。尽管这么做还是头一回,但无疑有着实实在在的理由。四年前木津接受了直肠癌的手术。怀疑身患癌症之后所接受的检查和手术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啊。再说,因患有同样疾病而先期接受过手术的胞兄在癌细胞向肝脏转移后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但*终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打那以后,即使身体状况持续欠佳,木津也再不肯接受检查了。
去年秋天,在大学附属的高等研究所举办的晚餐会上,一位著名的癌症病理学家对木津
说,他看起来身体状况不妙,奉劝他去接受检查。基于长久以来暗自做好的心理准备,木津收下了这位博士写给他的弟子——一个在东京开业的医师——的介绍信,并且在休假年度伊始来到了东京。不过,即使饱受癌症的折磨,木津也无意再去接受那种痛苦的检查和手术了。
出发前,一个以特别研究员身份来到东亚研究所,名片上赫然印着“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字样的国文学者对木津说道:“哦,是回故乡朝山拜佛呀?”尽管是一句脱口而出的俏皮话,但其中却隐藏着直刺人心的嘲讽意味。不过,对木津来说,事态分明还要更加严重。
……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94年以作品《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内容简介:笔仙复仇,开启万劫不复的欲望之城。凶灵入侵,难逃怨念重生的幽冥轮回。如果杀戮是最善良的拯救
风声 本书特色 面对残局,身处孤独与绝望之中,如何跳出黑暗的深渊?《风声》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长篇力作,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和话剧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在孤...
《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内容简介:本书研究了希腊的艺术与诗歌对德国18世纪以来的伟大作家的影响。全书分为8章,第1章是概论,第2章
煦阳岭疑云 本书特色 “拇指怦怦动, 必有恶人来。”——《麦克白》“在我所拜读过的克里斯蒂的众多作品当中,这是*诡异、*令人不寒而栗的一部。”——《星期日快报》...
天一言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小说、一部史诗、一次透过中国和欧洲艺术的启示之旅,中间穿插着个人和集体的悲剧。《天一言》达到了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遍性,读来却如侦探小说。...
作者肖桐,性别女,性格却是无性无别,经常被异性好友当成哥们,被闺密当成好兄弟,她没心眼没心事,却稳当当地就职于知名外企N多
潇然梦-(全三册)-七周年修订典藏版 本书特色 初遇时,他毫不在意地将覆在脸上的面具摘下来,对着我笑。我被惊呆了,不为面具下那绝世的容颜,不为他驱散我不安的温暖...
河南犹太人 内容简介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我的祖先是从遥远的“一赐乐业(以色列)”国来到黄河边的犹太人,母亲闻言总是把我拽到一旁嘱咐说,听你爸爸说那八竿子打不着...
曲终人不见 本书特色 这对私奔的凤凰并没有把金家大老爷放在眼里,在一张陈歌辛寄给未来岳父的贺年卡上,陈歌辛只写了四个字:胆大包天。近卫文麿的弟弟、音乐家近卫秀麿...
我和你一样 本书特色 姐妹篇:世上另一个我:全美*受欢迎女性小说。蝉联《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美国独立书商协会畅销排行榜美国资深记者、专栏作家萨拉.帕坎南...
除却巫山不是云 内容简介 八年前阮无双因为误会和恋人分手出国,但是八年后,父亲得绝症,阮无双不得不踏上回国求助的路程。八年前阮无双的离去,在江怀睿心中种下了一根...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 本书特色 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新思潮派的柱石。这个流派表现了20世纪初日本小资产阶级不满现实而又...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内容简介:《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巨匠E·M·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重要的成名作
猫鼠游戏 本书特色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疯狂的,有些人还顺便逼疯了全世界。12岁时,小弗兰克父母离异,15岁,他从父亲那骗了3400美元,此后这一数字迅速攀升。在2...
小涛鬼话 本书特色 《小涛鬼话》全新收录《一封家书》《小涛鬼话》《阴谋彩票》《空屋》《贪食蛇》五部短篇。《小涛鬼话》之《一封家书》是国内原创惊悚悬疑的开山之作,...
没意思的故事 本书特色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小说选刊》主编。 本书收录了他近年来所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共三十九篇,主要...
黄 本书特色 《黄》是一部中国当代长篇推理小说新锐之作,岛田庄司专文解说,获第四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因天生双目失明而遭到遗弃的孤儿冯维本,幸运地被一对来自欧洲...
驴子爱上拉萨河 本书特色 《驴子爱上了拉萨河》描写了神秘的西藏,有一群热爱自由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遭遇了浪漫的爱情,领略着西藏的原生态自然风光。这是真实的人生,...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选》内容简介:本书精选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大师梅里美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有描写吉普赛人的性格、生活
那么,爱呢? 本书特色 So,How About Love?海外留学生论坛上点击率与争鸣度*高的幽默小说!中国留美族群网上求偶的“轻冷喜剧”!人们潜意识里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