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王冀出生于民国政要家庭,其父亲王树常系原东北军高级将领,与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张群、顾维钧、陈立夫、韩复榘等国民党政要,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林彪、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共领导人往来密切。作者从小耳濡目染留下了关于这些名人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记忆。
1949年作者来到美国求学,并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在此期间,作者频繁穿梭于中美两国和台湾、香港地区之间,不仅与台湾地区的国民党领导人交往密切,而且与美国政要、中共高层领导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者是尼克松访华后**位具有官方背景返回大陆的华侨,亲身见证并参与了抗日战争、中美建交、中美学术文化交流、两岸会谈、1995年宋美龄国会演讲、江泽民、胡锦涛访美、连战访问大陆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与张学良将军和宋美玲女士交往密切,曾经积极为张学良秘密访问大陆穿针引线,并成功地策划了1995年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第二次演讲,轰动世界。作者对这两段交往的回忆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
王冀:他是克林顿、希拉里、宋楚瑜的老师;他“在美国政府机构中地位甚高”,他是中美40年交往的亲历者,历史细节缔造了一个人物的传奇。
★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国务院为何偏派他秘访大陆?
★张学良终获自由,回归大陆之计为何夭折?
★50年后,宋美龄究竟如何重返美国国会山发表震惊世界的演讲?
★从反目到联合,2004年台湾“大选”“连宋配”怎样达成?
★2005年,国共领袖再次握手,连战怎样终登大陆?
当时家里有一位年轻人,名叫王志龙,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新闻系的学生,他的父亲曾是东北军团长,阵亡在战场。他本人留学美国,因为没有工作许可非法打工被查出,在1941年遣送回国到了香港。父亲在美国时见过他,他到了香港无处落脚,父亲就安排他住在自己家里,不收钱,唯一的条件是每周抽空帮我补习英文。父亲还帮助王志龙找到一个报馆的记者工作。他向我介绍很多美国的情形,我那时对美国的了解全都得益于他,到了周末还常带我去看外国电影,为我讲解电影背景。他在英文《虎报》做记者,后来父亲介绍他去昆明工作,之后回到美国,在中国大使馆武官处做翻译,我来美国时还与他见过面。
1941年香港局势紧张,很多人开始搬离香港去西南大后方避难。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2月8日日军进犯香港,从九龙向港岛炮击。因为虎豹花园是英军炮兵阵地,成了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家也被炮弹打中,一个佣人被炸死在车房,还有一个佣人一只眼睛被炸瞎。我们全家躲在跑马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他是佛教徒,我们都喊他王居士,他是潮州人,香港富豪,对我们家帮助很大。到了圣诞节时,英军投降,香港沦陷,我们搬回自己的房子住。当时香港严重缺粮,生活用品短缺,一片萧条,大家的处境都相当拮据艰难。大街上经常看到被俘的英军士兵垂头丧气、失魂落魄的抱着头被押走。还有一次我看到日军把一个中国人吊在树上鞭打。曾经繁荣安宁的香港如今一片悲惨凄凉。
有一天,几辆日本军车停在家门口,佣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都很紧张。车上下来几个日本军官走近敲门,递上名片,说是来找父亲,其中一个从领章上看军衔级别很高。他们见到父亲立即立正,然后一个九十度鞠躬,父亲和他们用日文聊了一会。他们告辞时都向后倒退着出门。我不会日文,听不懂他们的谈话内容,等他们走后赶忙问父亲出了什么事。原来这个人是日军驻香港司令酒井隆中将,他是我父亲在日本陆军大学读书时的同窗。
……
王冀先生丰富的一生,主要有两种身份:一是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并协助成立香港中文大学的图书馆,另一是在冷战时期穿梭于中美两国和台湾、香港地区之间,促进互动,协助结束冷战时期,引向和平。《从北京到华盛顿》一书,正是他生动可读的自传。
——余光中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
王冀博士在美国政府机构中地位甚高,在中美知识界重启交流大门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台湾问题作出杰出努力。作为名门之后,若留在中国,他也许将另有一番发展;而在美国,他同样成长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和他所遇到的人,造就了一段传奇的人生故事。相信此书定会让你手不释卷。
——傅立民大使
资深外交家,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前美国驻华公使,前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尼克松访华之行首席翻译
王冀的回忆录《从北京到华盛顿》追述了他只身从中国到美国留学、创业的故事。由于他的军政首长家庭背景和生长在一个大动乱的特殊年代,这本书揭示了许多当代风云人物的生活侧面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
——亓冰峰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王冀在美国60年,作为大学教授培育了不少英才,也积极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对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都有着透彻了解,也清楚很多历史事件背后的运作过程和周折,还曾促成蒋夫人宋美龄参加美国国会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50周年活动,并发表演讲。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张汉昇 美国《世界日报》社长
王冀,1932年生,祖籍中国辽宁,为东北军高级将领王树常之子。1949年赴美国求学,
1957年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75年担任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直至2004年退休。20世纪70年代,王冀受美国国务院指派秘密访问大陆,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发起并成立了美中政策基金会,旨在加深美中两国从高层到民间的广泛交流。王冀先生交友广泛,常年频繁穿梭美国与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与内地之间,不仅与台湾地区的国民党领导人交往密切,而且与中美两国的政要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亲身见证并参与了中美建交、中美文化学术交流、江泽民与胡锦涛访美接待等重大活动,并一手策划了1995年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2006年连战访问大陆等重大历史事件。
《戈拉》内容简介:本书主人公戈拉是一个热情的爱国青年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以实现祖国的解放为生活的唯一目标,只要听到有人对印
甘地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的一生。甘地降生的年代,印度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他目睹了这一切,决心为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进行斗争。甘地 目录 ...
1880年-1942年-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 本书特色 《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1880-1942)》是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880年-1942年-弘一大师年谱...
爱新觉罗•溥仪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六岁。1932到19
岭南诗宗:黄节(2008/10) 本书特色 黄节是一位满腔赤诚、正直的爱国志士,著名诗人和学者。黄节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诗歌是走进他心灵世界的通道,可以洞幽烛微...
本书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
欧美影视明星绝对档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大量图片,介绍目前欧美影视界知名演员的详细个人体貌档案、个人成长经历,从事影视经历与主要作品等。欧美影视明星绝对档案 目...
《铁棺材》从一个二战德军潜艇艇长的角度,采用回忆录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上的潜艇作战细
邓小平评点古今人物 本书特色 时而单刀直入,时而委婉含蓄,时而义正词严,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就事论事,时而驰骋古今。邓小平评价毛泽东、邓小平评价周恩来、邓小平晚年...
刘源张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本书特色 从被日本宪兵赶出燕京大学,到漂洋过海求学,再到15年后回归祖国开创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学科领域,刘源张院士的一生是一...
沉香屑里的旧事-张爱玲传(第四版) 内容简介 张爱玲青年时期本能地喜欢的色彩:赢弱的灰绿、神秘的雪青、旺盛的葱绿、眩目的孔雀蓝、张放的橙红、浓厚的深赭、明净的银...
红锥叶-父辈的西南运输总处抗战岁月 本书特色 《红锥叶》是作者在搜集多方资料的基础上,以父辈们的成长经历——西南运输总处抗战岁月为其核心和灵魂——为线索,钩沉出...
《傅雷谈艺录》内容简介:本书全新收录了傅雷先生36篇文章, 101封与家人、朋友的书信。展示了他一生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儿子傅聪
戴维·苏特是美国最高法院最为低调、神秘的大法官。他几乎不用任何电器;中午永远只吃一个苹果、一杯酸奶;从不接受采访,拒绝外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内容简介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
《台北爸爸,纽约妈妈》内容简介:一位离散家庭的长子,用爱与勇气写下自己生命时间流淌的三十年一则则令人心痛的往事。作者父亲为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记录作者在音乐、美术、诗词、书法、教育、哲学诸方面创造性发展的纪念文集,书中具体包括了:弘一法师之出
光荣序列-著名军旅文学作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光荣序列:著名军旅文学作家访谈录》试图用对近三十年来军事文学作家的访谈,既展示作家这些在身后那段个人奋斗及命运遭际...
《IP元宇宙:专利法律法规及专利实务可视化攻略》内容简介:在政府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知识产权的地位被提到日益重
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 本书特色 我国有关北宋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王禹偁事迹、作品及其编年的首部研究著作。它按年代编排了王氏事迹及相关大事,纠正了史籍中许多错误 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