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作者:D·普赖斯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2-04-01

评分:4.5分

ISBN:753752632X

所属分类:自然科学

书刊介绍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内容简介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及其作者普赖斯对科学计量学等学科有巨大的影响。《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也是一部杰出的科学史著作。该书缘起于作者提倡科学史研究的目的,并通过一系列重要科学史成就的展现很好地服务了这一目的。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推进了人们对科学、科学的历史和科学史的认识,而且我们今天还能从中获得某种体悟和灵感。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本书特色

普赖斯的许多成就都让国际上的朋友和同行们引以为荣,但可能*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是普赖斯跨越甚至无视学术领域的界线的能力。
——《科学年鉴》(权威的国际性科学史学报)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目录

译序
修订版前言
原版前言
**章 科学文明的特异性
第二章 希腊和中国的天文钟装置
第三章 自动装置与机械装置和机械论哲学的起源
第四章 护符及其他几何与科学符号
第五章 美国佬发明创造力的文艺复兴根源
第六章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
第七章 科学的转变
第八章 科学的病态
第九章 后记:科学人文学
西汉人名对照表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节选

这不是基于对各领域的重要性的评估或基于对不同领域的不同兴趣,而仅仅是基于学生必须熟知的学科主题和文献资源的多样性上。当然,一个人可以花一辈子时间仅仅在这些领域中任何一个分支的某个角落里钻研,但在一个针对整体的好的培养中,学生应该有特权尽可能多地接触这个世界所提供的所有东西。在大范围科系可以比学科独立前的个人展示情况下更有效地办到这一点,这是大范围科系的优势所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者可以有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作为一个次级专家、不完整的历史学家或没有能力出成果的科学家,这是学科独立的好处,或许有人问:对这些培养出来的合格的科学人文学的学者我们怎么办?我相信,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选择余地。首先,我们的学科是美国发展*快的学科之一,也许在世界上亦是如此。在每一次国际会议和年会上,同行们都为大量新面孔的增加所震惊,他们占据了大部分我们上次相遇后才设置的职位。为了大学的教职,我们需要培养比目前从本专业的学院培养出的博士研究生多出若干倍的博士。甚至,我们也会需要这方面的中小学教师和这类教师的教师——因为科学的人文学科可能在这个水平上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科学本身的地位。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相关资料

Annals of Science 杂志在普赖斯逝世时发表的纪念悼文中开头第一段就说出了普赖斯的这种特别能力:“普赖斯的许多成就都让国际上的朋友和同行们引以为荣,但可能最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是普赖斯跨越甚至无视学术领域的界线的能力。”而本书——《巴比伦以来的科学》正好是体现普赖斯这种跨越学科界线能力的代表之作。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 作者简介

D·普赖斯,1922年生于英国伦敦。1946年在伦敦大学获物理学的博士学位,1954年又在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的博士学位。1960年起到1983年去世前一直任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史与医学史系教授,并长期担任系主任。是美国的第一位阿瓦隆基金(Avalon Foundation)科学史教授,去世前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达·芬奇奖章、贝尔纳奖金、萨顿纪念讲座。科学计量学杂志和科学史学会都设有普莱斯奖。
任元彪,1959年生,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科学的社会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