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史--兵法(第四卷)

中国军事史--兵法(第四卷)

作者:郭玫瑰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年:1988-06-01

评分:4.7分

ISBN:9787506504448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中国军事史--兵法(第四卷) 目录

前言
**篇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战争形态和军事思想
的发生与发展
**章 以车战为主的战争形态
**节 车战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战车的出现及其发展
第三节 战车分类及其基本战斗单位――乘和卒
第四节 车兵部队的编成
第五节 车兵的战斗队形(阵)
第六节 车战时代的作战形式
第七节 车战的指挥组织
第八节 车兵的训练
第九节 车兵的衰落和步兵的兴起
第二章 奴隶制社会时期军事思想和主要军事著作
**节 军事思想的萌芽和早期的军事著作
第二节 孙武和《孙子兵法》――对春秋以前
战争经验的总结
第三节 司马穰苴和《司马法》――对古老兵法的追
论和对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左传》中记载的战争史
第五节《周礼》中的军事典章制度
结束语
第二篇 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和确立时期(战国)战争
形态和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战国时期战争形态和军事思想的特点
**节 以步战为主的战争形态
第二节 步兵的编制与装备
第三节 骑兵、车兵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编制与装备
第四节 步、骑、车兵的战斗队形――阵
第五节 作战形式
第六节 军队的组建和训练
第七节 军队的动员、集中和开进
第八节 军事纪律
第九节 指挥通信方法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主要军事著作
**节 孙膑兵法
第二节 尉镣子
第三节 六 韬
第四节 先秦诸子的军事论著
结束语
第三篇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从秦汉到隋唐)的战争形
态和军事思想
第五章 从秦汉到隋唐战争形态的特点
**节 秦汉骑兵的发展和战略战术
第二节 从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重装甲骑兵和
战略战术
第三节 唐代轻骑兵和唐军战略战术
第六章 从秦汉到隋唐时期的重要军事著作
**节 吴 子
第二节 淮南子兵略训
第三节 三 略
第四节 李靖兵法
第五节 太白阴经
结束语
第四篇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宋元)的战争形态和
军事思想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战争特点
**节 宋代政治上“和”与“战”之争以及建军
指导思想的失误
第二节 积极防御和消积防御之争
第三节 将从中御和机断行事之争
第四节 以步制骑和以骑制骑之争
第五节 宋代统治阶级中对人民抗敌武装力量的两
种对立思想和态度
第六节 宋军的城寨防守和江河防御
第七节 宋军的战斗编成和战斗队形(阵)
第八节 辽、夏、金军的战略战术
第九节 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
第八章 宋元时期的重要军事著作
**节 武经总要
第二节 唐李问对
第三节 何博士备论
第四节 守城录
第五节 美芹十论
第六节《江东十鉴》与《江东十考》
第七节 虎铃经
第八节 历代兵制
结束语
第五篇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至清鸦片战争前)的战争
形态和军事思想
第九章 明代对元及其残余势力长期作战中军事指
导思想的演变
**节 由南向北的明代统一战争
第二节 明初对元残余势力的进攻
第三节 仁宣时代的稳守反击
第四节“土木之变”后的消极防御和“边墙”构筑
第十章 明代在东南沿海御倭的海防思想
**节 明代倭患的由来和明军的海防措施
第二节 对倭作战中的“剿抚之争”和“水陆之争”
第三节 戚继光和戚家军的编成、阵法和战法
第十一章 明末孙承宗保卫辽西的车营战法
**节 车营的编成
第二节 步、骑兵各队及整个车营的战斗队形(阵)
第三节 车营的战法
第十二章 清代(鸦片战争以前)以武功定天下的战略、
策略思想
**节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从小到大,由弱
变强的战略、策略思想
第二节 皇太极“和谈与自固”的战略、策略思想
第三节 多尔衮入关统一全国以及康、乾时期扩张
疆域的战略、策略思想
第十三章 明清时代火药、火器的大量使用对军队
编制、装备和战法的影响
**节 军队编制和装备的变化
第二节 军队战术上的变化
第十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重要军事著作
**节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第二节 孙承宗等的《车营扣答合编》
第三节 茅元仪的《武备志》
第四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第五节 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
第六节 其它明清时代兵书
结束语
第六篇 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军事思想的特点
第十五章 农民战争的特殊性质
**节 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物
第二节 农民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
的统治
第十六章 农民战争的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
**节 军队建设
第二节 政权建设
第十七章 农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节 以反围剿打破敌人围剿
第二节 流动作战 以走制敌
第三节 避实击虚 出奇制胜
第四节 攻坚战
第十八章 农民战争的后勤补给
结束语
第七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军事思想
第十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
思想
**节 林则徐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魏源的军事思想
第二十章 湘、淮军人物的军事思想
**节 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事思想
第三节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表现的军事思想
第四节 这个时期的军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清王朝接受西方军事思想创建新军
**节 清王朝创建新军的过程及指导思想
第二节 清末学习西方军事学术的典令性著作
第三节 新式陆军学堂所接受的军事学术
第四节 海军所接受的西方军事学术
第二十二章 民国初年的军事思想
结束

中国军事史--兵法(第四卷) 内容简介

周代较之商代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技术
也更精良,除继承了商代各种兵器、器材的制造技术外,还出现
了戈矛合体的戟。在山东胶县西周车马坑还出土过一领青铜铠甲。
虽然如此,殷周时期,青铜还是很贵重的东西,当时称为“黄金”、
“美金”。因而青铜武器、青铜装具,还是只能用来装备奴隶主贵
族,和属于贵族阶层的甲士,一般的卒(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
贵重的装备的。江淹《铜剑赞?序文》说:“古者,以铜为兵,春秋
迄于战国,战国迄于秦时,攻战纷争,兵革互兴,铜既不给,故
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二汉
之世,既见其微。”②这说明只有在铁兵器时代,才有可能大量而
普遍地装备军队。因此,在青铜时代,身披青铜甲胃,手执青铜
武器的重装甲士,只能是贵族。他们是主要的战斗力量,他们步
行、步战显然是困难的。在当时人们尚未掌握骑马技术的时代,
他们就只能是乘车战斗了。
二、青铜时代的交通状况
恩格斯说:“起初马匹大概仅用于驾车,至少在军事史上,战
车比武装骑兵的出现要早得多。”③我国古代文化,起源于黄河流
域中、下游。这一带广阔的平原,便于车辆的运行,因而陆上交
通工具便自然以车辆为主了。
车的发明很早,《淮南子?说山训》说:“古人见飞蓬转而知为
车。”先秦诸子多说“奚仲作车”。据《左传》说,奚仲是夏禹时的车
正。④《史记?夏本纪》说禹治水时,“陆行乘车,水行乘船”,可
见夏禹时已有了车,从那时算起,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至于用牛、马驾车,据说是王亥和相土创造的⑤。相土是汤的十一
代祖,⑥王亥是汤的七代祖,⑦相当于夏代。《周书?酒诰》说:
妹土人“肇牵牛车,远服贾”。妹土是殷的都邑,这说明殷人很早就
开始用车作为运输工具,到周代用畜力驾车就更加普遍了。车,
除了作运输工具外,就是作狩猎的工具,殷墟卜辞说:“王往逐兕,
小臣叶车马。”⑧秦襄公时代的《石鼓文》充满了对车马、弓矢的夸
耀和赞颂,很重视马以及马在狩猎生产、交通、战争等方面的作
用。⑨周代不但有大量文献记载车是狩猎的重要工具,而且有
“田猎以习五戎”⑩的记载。这些都说明车由运输工具发展为狩猎
工具、战斗工具的过程和规律。根据考古发掘,每辆战车上配有
许多青铜部件如惠、辖、b、尾等,马具(如马冠、銮等)制作也
很精美华丽。西庵出土的一辆周代战车上,青铜饰件即达几十件
之多。据文献记载,还有用银色饶件的。(11)可见一辆战车的造价,是
非常昂贵的。所以即使在战斗中,也只有奴隶主们才有可能乘车,
奴隶们自然没有乘车的可能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车必然就有行车的路。据甲骨卜辞
记载,殷帝辛征人方几次,自殷(令河南安阳)经雇(今山东范县)、
商(今河南商丘)、毫(今安徽毫县)渡淮河而至攸(今安徽桐城)、
再渡淮到齐(今山东临辎),然后沿海南行,再沿淮水北岸折向西
北,经杞(今河南杞县)、商、雇返回大邑商。这一路线大体就是
今津浦铁路南段所经过的地方,在当时就是东南的干道。(12)武王
伐纣从丰镐经龉龋擅辖颍率δ烈埃叭殖等倭荆㈥谌
百人。”(13)显然这里也有一条可以通行战车的干道。西周时期,政
治区域扩大,交通频繁,兵力所向,东到齐鲁,北至幽燕,南到
江淮。所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14)春秋时,晋人使齐之封疆
内“尽东其亩,惟戎车是利。”(15)就是要求齐国田间的垅都改为东
西向,以便晋国的战车向东驰骋,以作为讲和的条件。所有这些
都说明:有了车就有行车的路,而行车的路又是车战的前提条件。
反过来,车战又促进了道路的发展。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