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是我发明的,可是,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就像阿里巴巴,在深山老林找见了人人向往的宝藏一样.汉字就是一座宝藏,蕴涵着古人对自然万物和社会万象之印象.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我们的历史;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我们的文化;认识汉字,也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于汉字,我没有下过专门的工夫.对此,我有自知之明.这本书,只是我以汉字的名义在讲故事,但与传统的故事相比,它又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打破常规和框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二,写108个汉字,一个汉字,是一个"梁山好汉",一个"好汉"一台戏,自成一篇,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即便如此,也免不了好事者说:你懂吗?就解汉字.汉字起源的书,你看过吗?甲骨金文隶书小篆,汉字的来龙去脉,你知道吗?我的答复是:知之甚少,近于无知.但正像"给力"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语汇一样,我所做的是"旧瓶装新酒".至于瓶子里原来是什么酒未必是*重要的.只要新酒味道纯正,没有自欺和欺人,足矣.
(一)
有人坐轿子,就要有人抬轿子,但没有人自愿抬轿子——专制国家例外.在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既看不到轿子,也看不到抬轿子和坐轿子的人.所以,轿子也是我们的特色,不可不察.轿子的作用,就是使轿子里的人"坐在其他人的肩膀上",高人一等.可见,要比其他人高明,不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坐着,效果也是一样,还不累,何乐不为呢?因此,轿子在中国大行其道.
给他人的书写序,介绍介绍书的内容,说几句奉承话以资鼓励,也是"抬轿子"——我写过一本书《寂静的风景》,想请人给我"抬轿子",可显然,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人愿意应这个苦差事.之后,干脆自己"抬举"自己,写了一篇自序.如果为他人作序,是"抬轿子"的话,自序应该算是"跑旱船"——"抬轿子"靠别人,苦的是别人,乐的是自己;"跑旱船"自力更生,苦乐自知;"坐轿子"高高在上,"跑旱船"脚踏实地;"坐轿子"人在人上,是专制主义的象征;"跑旱船"人人平等,是民主主义的代表.当然,我更喜欢"跑旱船".
我不愿意给别人"抬轿子",别人也不会"伺候"我.所以,这本书的序言,只好自己写了.
说来话长.
2008年暑假,孟斯同学——如果她愿意算的话,她是我的学生——在奥运会期间担任志愿者.有一天,她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想念汉语了."她的周围,是一大批国际人士,见了面,都问候"喝了喝了(HelloHello)",不如我们中国人实在.中国同胞见了,都说"吃了吗?"在这些"虚情假意"的人中间待久了,不免想念中国人,想念中国人的厚道,和古老醇厚的汉语.就像凉冰冰的西餐吃多了,分外想念热热的羊汤面一样.
和字母文字相比,汉字远算不上成熟.200多年前,跟随马格尔尼一同来华访问的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一书中,指出:"汉字的发明尽管也是一种天才的创造,比起字母的创造来,却只需要极浅的智力.在某些人看来,字母的创造是如此的伟大,只能归功于神的启示.不过,汉字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接近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文学士所寻求至今的一种世界语.每个字都一目了然,不仅简单,而且意义丰富."西方人*初对中国的认识和"热爱",除去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宗教狂热引起的战争和屠杀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字的稳定性——汉字发明以来,汉字的书写,基本上没有改变.以至于远隔万水千山的两地人,即使发音不同,彼此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也可以通过汉字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字母文字,就没有这个便利.各地之间,除非有频繁的交往,否则,作为"语音"标记的文字,就会随着此时此地的口音发生"变异",并有别于彼时彼地;年长日久,两地相悬,本是旧时相识,却因乡音已改,竟成陌路.北京人碰见广东人,就是这种情形.或者说,在中国,既有语言,也有文字,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可在西方,语言和文字是一体化的,甚至可以说,西方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因为,他们的文字只是记录语音的.
欧洲人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永恒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因时间和空间而发生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以此为共同语言,即世界语.可以想象,当他们发现世界上人口*多的民族正在使用一种*古老的文字时,其兴奋之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其爱戴之心,更是天地可鉴.
我对汉字的关心,由来已久.小时候,我有一种习惯,数笔画.只要看见汉字,不管自己认识不认识,先计算它有几画.这个习惯之形成,据我研究和查字典有关.初学识字,大多数汉字不认识,要学会一个汉字,需借助偏旁部首和笔画,一边翻字典,一边用手指在空中比比画画,一横二竖三撇四捺,反复练习的结果是终成"恶习".
要是没有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出现,数笔画的"恶习",估计会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永远.好在,20世纪90年代,五笔字型输入法风行全国.为了学习这种以"拆字"为基础的输入法,我花了不少时间.当我的五笔字型输入法炉火纯青之时,一种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新习惯也随之形成,即"拆字"——看到汉字,就"拆";只要有一个汉字进入视线捕捉范围,就将其按照五笔字型的基本原理——拆,找到它所对应的五笔编码,无一遗漏.如五马分尸,"拆"之而后快.
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小时候"早已不在了.有一年寒假,天傍黑儿了,街道两边的店铺,都掌了灯.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坐在公交车上闲逛.和近于昏睡的城市一样,我也迷迷糊糊,打不起精神.不过,对经过我视野的汉字,却依然保持着常备不懈的警惕.只是,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拆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少有能激发斗志的生、冷、怪、偏汉字.
偶然之间,一个招牌吸引了我.冷清昏黑的夜幕下,"桃源反店"四个大字,霓虹闪亮,熠熠生辉——我真替店老板捏一把汗,不得不佩服店老板的英雄气概.我们这些小民,有了冤屈,顶多私下发发牢骚,骂几句别人的娘也就算了;明目张胆地聚众造反,是断断不敢幻想的.难道,这家主人有了天大的委屈,非上梁山不可?
实际上,这是一个疏忽,饭店的名字乃"桃源饭店".白天,红底白字,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一切正常.到了晚上,"饭"字左边"饣"字旁的霓虹灯线路断了,不亮,就出现了我所看到的"桃源反店"这种效果.这个招牌,够吓人的.幸亏现在是民主社会,没有人和店老板认真.否则,他的三亲九族,全都性命不保了.不过,认真想想,要是人民失去了饭碗,"饭"字左边的"饣"字旁去了,就剩下"反"了."饭"的内涵,即在于此.
如果说,"桃源反店"的老板,是胆大包天的;下面故事里的老人,则是怀才不遇.
1995年9月,小女身体不适,我和老婆带着孩子住在北洼路财政部职工宿舍,给女儿看病.当时,女儿不到10个月,离不开人,所以,只要不是去医院,出门,总是我一个人.北京,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倒让我想起了陈香梅女士写给宋美龄的一段话:人少的时候,不一定寂寞;人多的时候,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单.
和我一样孤单的,是北洼路口的一家修车铺——一个半老不老的老人,整天叼着一根烟,手也不闲,不是扳手,就是锤子,不停地在自行车上敲敲打打.可是,把他当成一个修车匠,那就错了.因为,在一块硬纸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他的主营业务:修塞车.
1995年的北京,没有现在这么多车."塞车",和肥胖一样,还是西方经济过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在那个年代,能够预知北京会陷入堵车的困扰,不能不为修车师傅的高瞻远瞩而叹服.现在,一遇上堵车,我就会想起那位在北洼路口摆摊的、可以修"塞车"的老头儿.想来,他以修"塞车"而自许,颇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胸怀和志向,可惜的是,生不逢时,他的智慧和抱负,估计是用不上了.
这是我的臆测,另一种可能是老头儿文化不高,写了一个错别字,误把"赛车"当"塞车",一字之差,意义相去甚远.
春去秋来,转眼就是10年.2006年7月,我写了**篇有关解字的短文:《解字也解闷儿》,文中提出了对"安家""饭馆""腐败""群众"八个汉字的再认识,发给关系不错的朋友,大家觉得有意思,基本达到了"解闷"的效果.此后,又陆续写了:《汉字中的玄机——解两个汉字》《再解汉字——窥视中国文化的内幕》以及《解字作乐》等三篇.
但正如我在《再解汉字——窥视中国文化的内幕》一文中所说,"我对汉字并没有下过专门的工夫,解字,只是望文生义——把偏旁部首拆开、合上,就像小孩子拼装玩具一样.好在,汉字的构成正是由各种标准、细小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我这种土办法,不仅没有搞砸了,反倒经由汉字图解了中国文化的内幕".
这段话,有两个意思:**,我用的是"土办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任何一个学过汉字的人都会,绝不神秘莫测;第二,解字的用意,不止于汉字本身,而是为了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在文化方面有所贡献.这一目标,既崇高,又伟大,仅仅依靠四篇文章以及其中所解释的汉字(共20个,计有安家、饭馆、腐败、群众、仙、累、怪、煎、保、好、怒、恕、研、奢、侈、义)是不够的,要上"规模",要"做大",才能"做强".
这就是本书之由来.但和一般人先成书,后写序不同,我是"反弹琵琶".书没写呢,先发一个"广告",告诉我的读者、朋友、喜欢我的人和不喜欢我的人,我有这么一个打算.一来,给大家一个希望;二来,也可以监督我自己别犯懒;此外,先写序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以后的文章和文字,定一个调子和目标.
此书只是演义,并非学术."学术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不是我的原则.所以,请读者们谅解的是,"捕风捉影"在这本书里,是要经常发生的,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遵循这一准则,我解释的每一个汉字,都源于其本义,源于构成它的偏旁和部首,但绝不局限于其本义.即:我说的是有根据的,也不是全都有根据的,总有一部分,是个人想象的结果,是合理杜撰之结局.
成书计划包括108个汉字.选108,是向《水浒传》学的.水浒中,有一百单八将,他们既是"个人英雄",每一个人都能单独作战,如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以及行者武松;也能"集体作战",上了梁山之后,他们就不再是游击战士了,而是一个队伍中的一员,在军师吴用的指挥下,和官军开展正规化战斗.我希望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战士",自成一题,完整地表达某一个意思;我同样希望,集合起来的108个字,能构成一个整体,形成规模,而不是狼藉一片.
*后一点,这本书计划不是纯文字书,而是配图的.我写文字,找美术家画图.就像连环画,文字少许,只起一个注解作用,更多内容,以漫画的方式展现.我以前的文章,只有文字,没有图,没多少人喜欢看;这一次,"痛改前非",旧貌换新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不喜欢,也无所谓,反正我也不靠它吃饭.
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因为那是写完之后才说的,现在说,等写完了,或许要变,再"翻供",就没有意思了——我是一个始终如一的人,和以前一样好,和以前一样坏,变化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刘云枫
2009年11月9日
(二)
以上,是2009年11月9日写的.那时,这本书才开始,以后,能否写成,能写成什么样子,都是未知.
该表扬自己的是这本书终于写完了,没有"烂尾";完整的,不论品质优劣,总是可以摆出来给人看;要是半成品,就砸自己手里了.因此,表扬自己,不是自满于本书的品质,而是满足于自己的坚持.
书,是完成了,不过,并不是原来的样子.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逃脱不了.好在,变动极小.只有两条:**,书名;第二,没作插图.
与蒙昧时期不同,互联网时期,*大的问题是信息过载.没有信息,等于在一间纯黑的房子里,一无所知;信息过载,则如同阳光耀眼,同样什么也看不见.也像在中国的菜市场,吵成一片,都是大嗓门,谁都想自己的声音盖过他人,结果是什么也听不见.
在嘈杂的房间里,或者空旷的广场上,传达个人意见的唯一办法,是用更高的分贝压制不同意见.可是,在一个无形的市场上,这个办法,就失效了.没有人能用高音喇叭,在北京上空,宣传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在中国.
怎么办?不能唱"高调",或者,"高调"失效之后,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说怪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违背常识、不着边际、故弄玄虚、颠三倒四的词语,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此说来,本书原计划以"汉字演义"为名,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既不炫,也不玄.或者闪闪发光吸引人,或者云山雾罩忽悠人,总要占一条.
改名是必须的,为难的是,改成什么?几经思量,确定"汉字,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为新书名.说实在的,这个名字依然达不到"以发光刺激人、以神秘诱惑人"的目标,只是,想传达:汉字,作为一种世界上*古老、使用人口*多的语言符号,其蕴藏如一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
"它"是"有故事"的,但是,"它"不会自己讲出来,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汉字这座巨大城市而言,我们都在"城外",只有进城,才能像刘姥姥入大观园,看见其中之繁华与异彩纷呈.
新书名,也有这一层含义.
有关配图,不是不做了,而是准备大作特作.只是,不在这本书里做了.这是本书的第二个改动,也是比较重大的变化.
所谓"大作特作",是想随后,写一本面向"90后",以及更后的人群的、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衍生读物.本书以文字为主,下一本以图为主,文字只是一个点缀,有无皆可.初步设想,一个汉字有三部分内容:1?该汉字之源流,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写法;2?配图,以动漫的形式,展示该汉字之意义;3?文字脚本,以*简练的文字,解释本人对汉字的新认识.
在此,给新书做个广告.希望,读者能再捧场.
要特别说明的是,《自序》是两次写成的.其一,是2009年写的;其二,是2012年写的.编辑的意思是,在原序的基础上修改一下,我觉得是另写一段好.要是改原序,由于,时间间隔过长,改动太大,也失去了文字的时间感.重写,就没这个问题.所以,原序不分一二,一以贯之;修改之后,分成两段.一老二新,见往知来,也是时间流逝之呈现.
*后,说句感谢的话——谢天谢地谢父母,谢兄谢弟谢妻女,谢朋谢友谢老师,谢?谢?谢妹妹.没有提到的人,请自己填在问号处.再有,我是有亲妹妹的,不要以为我说的"妹妹",是"坐在船头"的妹妹.当然,要是有,我也不拒并不惧.毕竟,爱是人类*崇高的情感.
刘云枫
2012年5月6日
解字也解闷儿
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解说中国文字的来历;在此我也拆几个字,不多,八个字,恰好四个词,探讨中国文化的"精深"内涵.这么说,看家一定不相信,说我吹大话.没关系,没关系,你现在不信,看完了就信了——由不得你不信.
有一点巧合的是,我要拆解"八个字",暗合了中国人为了预知婚姻是否美满看"生辰八字".既然婚姻之未来,可由生辰推算出来,那么,或许文化、文明的扼要也可以由其载体文字隐含的意义窥测一二,试试看吧.
要拆的八个字是:安家,饭馆,腐败和群众.
1?安家
"安",从构成上看,是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可以想象,一个女人,穿着旗袍,挽着发髻,坐在中国式的飞檐之下,品茶抚琴读书教子的场景.女人居家,即为"安"——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是不安的.没有结婚的男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奔突;结了婚,就幸福多了,因为女人给他们的心灵提供了*安逸的休憩之地.对男人而言,有了女人,就有了家;有了女人,即为"安".
"安",有另一层意思,即女人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安静的、安逸的.这种说法,不符合女权主义者的思路.不过,不管"主义"有多真,事实上,职业女性也把回归家庭作为*终的归宿.不信你看,一下班,女人们都争着往家赶;而且,据网络进行的一项调查,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主妇"为职业.
男人在外而女人管家,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容易实现.眼下,只有高收入人群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女人不得不像男人们一样在外奔波,然后回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这反证了"女人回家"是家庭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自己的妻子可以悠然在家,说明你的钱包鼓起来了,说明你可以像富人一样生活;当更多的中国女人回家,表明中国富起来了,一个民族即可以由"家安"而至"国安".
"家"这个字,有点怪——为什么瓦房下面养一头猪,就成了家呢?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明白.其实,这只"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猪,而是小孩.试想,人的幼年,对"脏、乱、差"没有任何感觉和畏惧,土里泥里,摸爬滚打,和一只小猪也差不多.古人遂将小孩和猪归为一类,"家",即为此意.
要是从家等于房檐下面圈着一只猪的本意解释,也说得过去.大概,以农为本的中国农民的*大家产也就是肥猪了,肥猪满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养猪,也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有猪肉吃,而中国家庭的人丁却总是兴旺的.所以,"家"下面的"豚"解释为小孩更符合逻辑.
一个家庭,有了女人,就有了安定;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和欢乐;有了猪,一群肥头大耳的猪,就有了财富.中国人的幸福观,是简单的、实际的,也是非常农民的.
2?饭馆
"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饭吃,怎么办?"饭"这个字,左从"食",右从"反",去了左边,也就是砸掉老百姓的饭碗,那么,老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反".
反谁呢?再看"馆".所谓"馆",即是"官"吃"饭"的地方,大多数朝代、大多数人民与"馆"无关.可是,当大多数人民都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就会像火焰一样指向"官"."饭馆"这两个字,一起去掉左半边,岂不是"反官".中国历史不断重演的也就是这一幕,官贪而民贫,官员大肚子高凸,人民匍匐在地,可一旦人民被逼无奈,官员们下馆子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当然,中国历史的根源并不在"官",而在"皇";不在"皇"身上,而在丑陋不堪的封建集权制度身上,"官",不过是一个被固化的"替罪羊".
3?腐败
什么是腐?"腐"="府"+"肉",含义不言自明,政府总是鱼肉百姓,或者说,一个不加限制的政府就是以掠夺百姓养活自己的.不知道造字那个时代,是否有了政府的概念,但是,这个字的现实意义令人佩服.
堂堂"府"第是"肉"垫起来的.肉有两类,一是牛羊猪狗、鸡鸭鱼虾、乌龟王八、鲍鱼海参,"海陆空"各种动物,都在其中.二是人肉,帝王之家,后宫三千;官宦之第,妻妾成群,没有一个腐败的官员不是在无数波涛汹涌的女人身上滚过来的,也正是从女人身上,坠入深渊.
"败"的构成也很独特.左边是"贝",在古代,贝就是一般等价物,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右边从"文",可以解释成舞文弄墨、文人、经院哲学和一切与生产活动无关的精神层面的活动.左右偏旁合在一起,就是当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有了钱,并且有很多人游手好闲、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的时候,"败"的迹象就出现了.
4?群众
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也是人类*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急了都咬人",可绵羊即使在被宰杀的时候,也不过是"咩咩"几声.羊肉也是美味,汉字当中很多充满幸福感的汉字都以"羊"作构件,比如"鲜",比如"美",比如繁体字"養",比如"善",比如"羹",都是因为有了"羊"的缘故.
羊,还是一种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性动物,只要有了领头羊,其他的羊都会与其保持高度一致,而极少会成为"迷途的羔羊".这样一种百依百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动物,怎么能不成为君王的*爱."群",左为"君",即君王,右为羊,即绵羊,"群"不过是君王身边的一群任其驱赶、任其宰割的绵羊而已.
集权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种命运,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能摆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惨处境,就像我们面对绵羊,想涮则涮,想烤就烤,从来不需要任何理由,从来也没有任何商量.被我们称为"天子"的皇帝,就是这样俯视他的草民的.
古代中国称统治人民曰"牧".《淮南子》毫不掩饰地说:"夫牧民者,犹蓄禽兽也."在以暴力起家的统治者看来,被统治者是皮鞭下温顺的羊群,自己对他们拥有绝对的产权,生杀予夺,只由己便.不过,历史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汉字简化之后,曾经踩在君王脚底下的"羊",地位上升了,在君王右侧和"君""平起平坐"了,但没有更改的是,"群"依然是被集权者驾驭的羊群.
"众"的繁体"衆",没有考证.简体"众",则展示了汉字象形的魅力.既像三个并排拉纤的船工,又像拉车的三匹老马,也像在肩上挽着绳套耕地的老农,*浪漫的想象莫过于,三只成行飞过万里天空的雁阵.
2006年8月1日
刘云枫,1965年10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管理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醉心程序设计,有过十年之久的编程经历,之后,跳转经济管理学界,胡思乱写,现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教.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yf651019
李友申,1964年2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8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金融研究工作.
邮箱地址:liys_jwep@cass.org.cn
刘云枫和李友申编著的《汉字》内容介绍:汉字不是我发明的,可是,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就像阿里巴巴,在深山老林找见了人人向往的宝藏一样。汉字就是一座宝藏,蕴涵着古人对自然万物和社会万象之印象。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我们的历史;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我们的文化;认识汉字,也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一)
有人坐轿子,就要有人抬轿子,但没有人自愿抬轿子——专制国家例外.在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既看不到轿子,也看不到抬轿子和坐轿子的人.所以,轿子也是我们的特色,不可不察.轿子的作用,就是使轿子里的人"坐在其他人的肩膀上",高人一等.可见,要比其他人高明,不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坐着,效果也是一样,还不累,何乐不为呢?因此,轿子在中国大行其道.
给他人的书写序,介绍介绍书的内容,说几句奉承话以资鼓励,也是"抬轿子"——我写过一本书《寂静的风景》,想请人给我"抬轿子",可显然,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人愿意应这个苦差事.之后,干脆自己"抬举"自己,写了一篇自序.如果为他人作序,是"抬轿子"的话,自序应该算是"跑旱船"——"抬轿子"靠别人,苦的是别人,乐的是自己;"跑旱船"自力更生,苦乐自知;"坐轿子"高高在上,"跑旱船"脚踏实地;"坐轿子"人在人上,是专制主义的象征;"跑旱船"人人平等,是民主主义的代表.当然,我更喜欢"跑旱船".
我不愿意给别人"抬轿子",别人也不会"伺候"我.所以,这本书的序言,只好自己写了.
说来话长.
2008年暑假,孟斯同学——如果她愿意算的话,她是我的学生——在奥运会期间担任志愿者.有一天,她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想念汉语了."她的周围,是一大批国际人士,见了面,都问候"喝了喝了(HelloHello)",不如我们中国人实在.中国同胞见了,都说"吃了吗?"在这些"虚情假意"的人中间待久了,不免想念中国人,想念中国人的厚道,和古老醇厚的汉语.就像凉冰冰的西餐吃多了,分外想念热热的羊汤面一样.
和字母文字相比,汉字远算不上成熟.200多年前,跟随马格尔尼一同来华访问的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一书中,指出:"汉字的发明尽管也是一种天才的创造,比起字母的创造来,却只需要极浅的智力.在某些人看来,字母的创造是如此的伟大,只能归功于神的启示.不过,汉字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接近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文学士所寻求至今的一种世界语.每个字都一目了然,不仅简单,而且意义丰富."西方人*初对中国的认识和"热爱",除去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宗教狂热引起的战争和屠杀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字的稳定性——汉字发明以来,汉字的书写,基本上没有改变.以至于远隔万水千山的两地人,即使发音不同,彼此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也可以通过汉字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字母文字,就没有这个便利.各地之间,除非有频繁的交往,否则,作为"语音"标记的文字,就会随着此时此地的口音发生"变异",并有别于彼时彼地;年长日久,两地相悬,本是旧时相识,却因乡音已改,竟成陌路.北京人碰见广东人,就是这种情形.或者说,在中国,既有语言,也有文字,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可在西方,语言和文字是一体化的,甚至可以说,西方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因为,他们的文字只是记录语音的.
欧洲人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永恒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因时间和空间而发生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以此为共同语言,即世界语.可以想象,当他们发现世界上人口*多的民族正在使用一种*古老的文字时,其兴奋之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其爱戴之心,更是天地可鉴.
我对汉字的关心,由来已久.小时候,我有一种习惯,数笔画.只要看见汉字,不管自己认识不认识,先计算它有几画.这个习惯之形成,据我研究和查字典有关.初学识字,大多数汉字不认识,要学会一个汉字,需借助偏旁部首和笔画,一边翻字典,一边用手指在空中比比画画,一横二竖三撇四捺,反复练习的结果是终成"恶习".
要是没有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出现,数笔画的"恶习",估计会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永远.好在,20世纪90年代,五笔字型输入法风行全国.为了学习这种以"拆字"为基础的输入法,我花了不少时间.当我的五笔字型输入法炉火纯青之时,一种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新习惯也随之形成,即"拆字"——看到汉字,就"拆";只要有一个汉字进入视线捕捉范围,就将其按照五笔字型的基本原理——拆,找到它所对应的五笔编码,无一遗漏.如五马分尸,"拆"之而后快.
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小时候"早已不在了.有一年寒假,天傍黑儿了,街道两边的店铺,都掌了灯.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坐在公交车上闲逛.和近于昏睡的城市一样,我也迷迷糊糊,打不起精神.不过,对经过我视野的汉字,却依然保持着常备不懈的警惕.只是,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拆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少有能激发斗志的生、冷、怪、偏汉字.
偶然之间,一个招牌吸引了我.冷清昏黑的夜幕下,"桃源反店"四个大字,霓虹闪亮,熠熠生辉——我真替店老板捏一把汗,不得不佩服店老板的英雄气概.我们这些小民,有了冤屈,顶多私下发发牢骚,骂几句别人的娘也就算了;明目张胆地聚众造反,是断断不敢幻想的.难道,这家主人有了天大的委屈,非上梁山不可?
实际上,这是一个疏忽,饭店的名字乃"桃源饭店".白天,红底白字,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一切正常.到了晚上,"饭"字左边"饣"字旁的霓虹灯线路断了,不亮,就出现了我所看到的"桃源反店"这种效果.这个招牌,够吓人的.幸亏现在是民主社会,没有人和店老板认真.否则,他的三亲九族,全都性命不保了.不过,认真想想,要是人民失去了饭碗,"饭"字左边的"饣"字旁去了,就剩下"反"了."饭"的内涵,即在于此.
如果说,"桃源反店"的老板,是胆大包天的;下面故事里的老人,则是怀才不遇.
1995年9月,小女身体不适,我和老婆带着孩子住在北洼路财政部职工宿舍,给女儿看病.当时,女儿不到10个月,离不开人,所以,只要不是去医院,出门,总是我一个人.北京,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倒让我想起了陈香梅女士写给宋美龄的一段话:人少的时候,不一定寂寞;人多的时候,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孤单.
和我一样孤单的,是北洼路口的一家修车铺——一个半老不老的老人,整天叼着一根烟,手也不闲,不是扳手,就是锤子,不停地在自行车上敲敲打打.可是,把他当成一个修车匠,那就错了.因为,在一块硬纸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他的主营业务:修塞车.
1995年的北京,没有现在这么多车."塞车",和肥胖一样,还是西方经济过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在那个年代,能够预知北京会陷入堵车的困扰,不能不为修车师傅的高瞻远瞩而叹服.现在,一遇上堵车,我就会想起那位在北洼路口摆摊的、可以修"塞车"的老头儿.想来,他以修"塞车"而自许,颇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胸怀和志向,可惜的是,生不逢时,他的智慧和抱负,估计是用不上了.
这是我的臆测,另一种可能是老头儿文化不高,写了一个错别字,误把"赛车"当"塞车",一字之差,意义相去甚远.
春去秋来,转眼就是10年.2006年7月,我写了**篇有关解字的短文:《解字也解闷儿》,文中提出了对"安家""饭馆""腐败""群众"八个汉字的再认识,发给关系不错的朋友,大家觉得有意思,基本达到了"解闷"的效果.此后,又陆续写了:《汉字中的玄机——解两个汉字》《再解汉字——窥视中国文化的内幕》以及《解字作乐》等三篇.
但正如我在《再解汉字——窥视中国文化的内幕》一文中所说,"我对汉字并没有下过专门的工夫,解字,只是望文生义——把偏旁部首拆开、合上,就像小孩子拼装玩具一样.好在,汉字的构成正是由各种标准、细小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我这种土办法,不仅没有搞砸了,反倒经由汉字图解了中国文化的内幕".
这段话,有两个意思:**,我用的是"土办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任何一个学过汉字的人都会,绝不神秘莫测;第二,解字的用意,不止于汉字本身,而是为了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在文化方面有所贡献.这一目标,既崇高,又伟大,仅仅依靠四篇文章以及其中所解释的汉字(共20个,计有安家、饭馆、腐败、群众、仙、累、怪、煎、保、好、怒、恕、研、奢、侈、义)是不够的,要上"规模",要"做大",才能"做强".
这就是本书之由来.但和一般人先成书,后写序不同,我是"反弹琵琶".书没写呢,先发一个"广告",告诉我的读者、朋友、喜欢我的人和不喜欢我的人,我有这么一个打算.一来,给大家一个希望;二来,也可以监督我自己别犯懒;此外,先写序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以后的文章和文字,定一个调子和目标.
此书只是演义,并非学术."学术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不是我的原则.所以,请读者们谅解的是,"捕风捉影"在这本书里,是要经常发生的,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遵循这一准则,我解释的每一个汉字,都源于其本义,源于构成它的偏旁和部首,但绝不局限于其本义.即:我说的是有根据的,也不是全都有根据的,总有一部分,是个人想象的结果,是合理杜撰之结局.
成书计划包括108个汉字.选108,是向《水浒传》学的.水浒中,有一百单八将,他们既是"个人英雄",每一个人都能单独作战,如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以及行者武松;也能"集体作战",上了梁山之后,他们就不再是游击战士了,而是一个队伍中的一员,在军师吴用的指挥下,和官军开展正规化战斗.我希望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战士",自成一题,完整地表达某一个意思;我同样希望,集合起来的108个字,能构成一个整体,形成规模,而不是狼藉一片.
*后一点,这本书计划不是纯文字书,而是配图的.我写文字,找美术家画图.就像连环画,文字少许,只起一个注解作用,更多内容,以漫画的方式展现.我以前的文章,只有文字,没有图,没多少人喜欢看;这一次,"痛改前非",旧貌换新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不喜欢,也无所谓,反正我也不靠它吃饭.
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因为那是写完之后才说的,现在说,等写完了,或许要变,再"翻供",就没有意思了——我是一个始终如一的人,和以前一样好,和以前一样坏,变化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刘云枫
2009年11月9日
(二)
以上,是2009年11月9日写的.那时,这本书才开始,以后,能否写成,能写成什么样子,都是未知.
该表扬自己的是这本书终于写完了,没有"烂尾";完整的,不论品质优劣,总是可以摆出来给人看;要是半成品,就砸自己手里了.因此,表扬自己,不是自满于本书的品质,而是满足于自己的坚持.
书,是完成了,不过,并不是原来的样子.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逃脱不了.好在,变动极小.只有两条:**,书名;第二,没作插图.
与蒙昧时期不同,互联网时期,*大的问题是信息过载.没有信息,等于在一间纯黑的房子里,一无所知;信息过载,则如同阳光耀眼,同样什么也看不见.也像在中国的菜市场,吵成一片,都是大嗓门,谁都想自己的声音盖过他人,结果是什么也听不见.
在嘈杂的房间里,或者空旷的广场上,传达个人意见的唯一办法,是用更高的分贝压制不同意见.可是,在一个无形的市场上,这个办法,就失效了.没有人能用高音喇叭,在北京上空,宣传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在中国.
怎么办?不能唱"高调",或者,"高调"失效之后,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说怪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违背常识、不着边际、故弄玄虚、颠三倒四的词语,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此说来,本书原计划以"汉字演义"为名,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既不炫,也不玄.或者闪闪发光吸引人,或者云山雾罩忽悠人,总要占一条.
改名是必须的,为难的是,改成什么?几经思量,确定"汉字,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为新书名.说实在的,这个名字依然达不到"以发光刺激人、以神秘诱惑人"的目标,只是,想传达:汉字,作为一种世界上*古老、使用人口*多的语言符号,其蕴藏如一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
"它"是"有故事"的,但是,"它"不会自己讲出来,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汉字这座巨大城市而言,我们都在"城外",只有进城,才能像刘姥姥入大观园,看见其中之繁华与异彩纷呈.
新书名,也有这一层含义.
有关配图,不是不做了,而是准备大作特作.只是,不在这本书里做了.这是本书的第二个改动,也是比较重大的变化.
所谓"大作特作",是想随后,写一本面向"90后",以及更后的人群的、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衍生读物.本书以文字为主,下一本以图为主,文字只是一个点缀,有无皆可.初步设想,一个汉字有三部分内容:1?该汉字之源流,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写法;2?配图,以动漫的形式,展示该汉字之意义;3?文字脚本,以*简练的文字,解释本人对汉字的新认识.
在此,给新书做个广告.希望,读者能再捧场.
要特别说明的是,《自序》是两次写成的.其一,是2009年写的;其二,是2012年写的.编辑的意思是,在原序的基础上修改一下,我觉得是另写一段好.要是改原序,由于,时间间隔过长,改动太大,也失去了文字的时间感.重写,就没这个问题.所以,原序不分一二,一以贯之;修改之后,分成两段.一老二新,见往知来,也是时间流逝之呈现.
*后,说句感谢的话——谢天谢地谢父母,谢兄谢弟谢妻女,谢朋谢友谢老师,谢?谢?谢妹妹.没有提到的人,请自己填在问号处.再有,我是有亲妹妹的,不要以为我说的"妹妹",是"坐在船头"的妹妹.当然,要是有,我也不拒并不惧.毕竟,爱是人类*崇高的情感.
刘云枫
2012年5月6日
解字也解闷儿
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解说中国文字的来历;在此我也拆几个字,不多,八个字,恰好四个词,探讨中国文化的"精深"内涵.这么说,看家一定不相信,说我吹大话.没关系,没关系,你现在不信,看完了就信了——由不得你不信.
有一点巧合的是,我要拆解"八个字",暗合了中国人为了预知婚姻是否美满看"生辰八字".既然婚姻之未来,可由生辰推算出来,那么,或许文化、文明的扼要也可以由其载体文字隐含的意义窥测一二,试试看吧.
要拆的八个字是:安家,饭馆,腐败和群众.
1?安家
"安",从构成上看,是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可以想象,一个女人,穿着旗袍,挽着发髻,坐在中国式的飞檐之下,品茶抚琴读书教子的场景.女人居家,即为"安"——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是不安的.没有结婚的男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奔突;结了婚,就幸福多了,因为女人给他们的心灵提供了*安逸的休憩之地.对男人而言,有了女人,就有了家;有了女人,即为"安".
"安",有另一层意思,即女人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安静的、安逸的.这种说法,不符合女权主义者的思路.不过,不管"主义"有多真,事实上,职业女性也把回归家庭作为*终的归宿.不信你看,一下班,女人们都争着往家赶;而且,据网络进行的一项调查,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主妇"为职业.
男人在外而女人管家,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容易实现.眼下,只有高收入人群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女人不得不像男人们一样在外奔波,然后回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这反证了"女人回家"是家庭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自己的妻子可以悠然在家,说明你的钱包鼓起来了,说明你可以像富人一样生活;当更多的中国女人回家,表明中国富起来了,一个民族即可以由"家安"而至"国安".
"家"这个字,有点怪——为什么瓦房下面养一头猪,就成了家呢?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明白.其实,这只"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猪,而是小孩.试想,人的幼年,对"脏、乱、差"没有任何感觉和畏惧,土里泥里,摸爬滚打,和一只小猪也差不多.古人遂将小孩和猪归为一类,"家",即为此意.
要是从家等于房檐下面圈着一只猪的本意解释,也说得过去.大概,以农为本的中国农民的*大家产也就是肥猪了,肥猪满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养猪,也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有猪肉吃,而中国家庭的人丁却总是兴旺的.所以,"家"下面的"豚"解释为小孩更符合逻辑.
一个家庭,有了女人,就有了安定;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和欢乐;有了猪,一群肥头大耳的猪,就有了财富.中国人的幸福观,是简单的、实际的,也是非常农民的.
2?饭馆
"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饭吃,怎么办?"饭"这个字,左从"食",右从"反",去了左边,也就是砸掉老百姓的饭碗,那么,老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反".
反谁呢?再看"馆".所谓"馆",即是"官"吃"饭"的地方,大多数朝代、大多数人民与"馆"无关.可是,当大多数人民都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就会像火焰一样指向"官"."饭馆"这两个字,一起去掉左半边,岂不是"反官".中国历史不断重演的也就是这一幕,官贪而民贫,官员大肚子高凸,人民匍匐在地,可一旦人民被逼无奈,官员们下馆子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当然,中国历史的根源并不在"官",而在"皇";不在"皇"身上,而在丑陋不堪的封建集权制度身上,"官",不过是一个被固化的"替罪羊".
3?腐败
什么是腐?"腐"="府"+"肉",含义不言自明,政府总是鱼肉百姓,或者说,一个不加限制的政府就是以掠夺百姓养活自己的.不知道造字那个时代,是否有了政府的概念,但是,这个字的现实意义令人佩服.
堂堂"府"第是"肉"垫起来的.肉有两类,一是牛羊猪狗、鸡鸭鱼虾、乌龟王八、鲍鱼海参,"海陆空"各种动物,都在其中.二是人肉,帝王之家,后宫三千;官宦之第,妻妾成群,没有一个腐败的官员不是在无数波涛汹涌的女人身上滚过来的,也正是从女人身上,坠入深渊.
"败"的构成也很独特.左边是"贝",在古代,贝就是一般等价物,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右边从"文",可以解释成舞文弄墨、文人、经院哲学和一切与生产活动无关的精神层面的活动.左右偏旁合在一起,就是当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有了钱,并且有很多人游手好闲、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的时候,"败"的迹象就出现了.
4?群众
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也是人类*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急了都咬人",可绵羊即使在被宰杀的时候,也不过是"咩咩"几声.羊肉也是美味,汉字当中很多充满幸福感的汉字都以"羊"作构件,比如"鲜",比如"美",比如繁体字"養",比如"善",比如"羹",都是因为有了"羊"的缘故.
羊,还是一种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性动物,只要有了领头羊,其他的羊都会与其保持高度一致,而极少会成为"迷途的羔羊".这样一种百依百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动物,怎么能不成为君王的*爱."群",左为"君",即君王,右为羊,即绵羊,"群"不过是君王身边的一群任其驱赶、任其宰割的绵羊而已.
集权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种命运,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能摆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惨处境,就像我们面对绵羊,想涮则涮,想烤就烤,从来不需要任何理由,从来也没有任何商量.被我们称为"天子"的皇帝,就是这样俯视他的草民的.
古代中国称统治人民曰"牧".《淮南子》毫不掩饰地说:"夫牧民者,犹蓄禽兽也."在以暴力起家的统治者看来,被统治者是皮鞭下温顺的羊群,自己对他们拥有绝对的产权,生杀予夺,只由己便.不过,历史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汉字简化之后,曾经踩在君王脚底下的"羊",地位上升了,在君王右侧和"君""平起平坐"了,但没有更改的是,"群"依然是被集权者驾驭的羊群.
"众"的繁体"衆",没有考证.简体"众",则展示了汉字象形的魅力.既像三个并排拉纤的船工,又像拉车的三匹老马,也像在肩上挽着绳套耕地的老农,*浪漫的想象莫过于,三只成行飞过万里天空的雁阵.
2006年8月1日
刘云枫,1965年10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管理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醉心程序设计,有过十年之久的编程经历,之后,跳转经济管理学界,胡思乱写,现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教.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yf651019
李友申,1964年2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8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金融研究工作.
邮箱地址:liys_jwep@cass.org.cn
解字也解闷儿
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解说中国文字的来历;在此我也拆几个字,不多,八个字,恰好四个词,探讨中国文化的"精深"内涵.这么说,看家一定不相信,说我吹大话.没关系,没关系,你现在不信,看完了就信了——由不得你不信.
有一点巧合的是,我要拆解"八个字",暗合了中国人为了预知婚姻是否美满看"生辰八字".既然婚姻之未来,可由生辰推算出来,那么,或许文化、文明的扼要也可以由其载体文字隐含的意义窥测一二,试试看吧.
要拆的八个字是:安家,饭馆,腐败和群众.
1?安家
"安",从构成上看,是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可以想象,一个女人,穿着旗袍,挽着发髻,坐在中国式的飞檐之下,品茶抚琴读书教子的场景.女人居家,即为"安"——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是不安的.没有结婚的男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奔突;结了婚,就幸福多了,因为女人给他们的心灵提供了*安逸的休憩之地.对男人而言,有了女人,就有了家;有了女人,即为"安".
"安",有另一层意思,即女人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安静的、安逸的.这种说法,不符合女权主义者的思路.不过,不管"主义"有多真,事实上,职业女性也把回归家庭作为*终的归宿.不信你看,一下班,女人们都争着往家赶;而且,据网络进行的一项调查,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主妇"为职业.
男人在外而女人管家,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容易实现.眼下,只有高收入人群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女人不得不像男人们一样在外奔波,然后回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这反证了"女人回家"是家庭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自己的妻子可以悠然在家,说明你的钱包鼓起来了,说明你可以像富人一样生活;当更多的中国女人回家,表明中国富起来了,一个民族即可以由"家安"而至"国安".
"家"这个字,有点怪——为什么瓦房下面养一头猪,就成了家呢?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明白.其实,这只"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猪,而是小孩.试想,人的幼年,对"脏、乱、差"没有任何感觉和畏惧,土里泥里,摸爬滚打,和一只小猪也差不多.古人遂将小孩和猪归为一类,"家",即为此意.
要是从家等于房檐下面圈着一只猪的本意解释,也说得过去.大概,以农为本的中国农民的*大家产也就是肥猪了,肥猪满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养猪,也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有猪肉吃,而中国家庭的人丁却总是兴旺的.所以,"家"下面的"豚"解释为小孩更符合逻辑.
一个家庭,有了女人,就有了安定;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和欢乐;有了猪,一群肥头大耳的猪,就有了财富.中国人的幸福观,是简单的、实际的,也是非常农民的.
2?饭馆
"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饭吃,怎么办?"饭"这个字,左从"食",右从"反",去了左边,也就是砸掉老百姓的饭碗,那么,老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反".
反谁呢?再看"馆".所谓"馆",即是"官"吃"饭"的地方,大多数朝代、大多数人民与"馆"无关.可是,当大多数人民都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就会像火焰一样指向"官"."饭馆"这两个字,一起去掉左半边,岂不是"反官".中国历史不断重演的也就是这一幕,官贪而民贫,官员大肚子高凸,人民匍匐在地,可一旦人民被逼无奈,官员们下馆子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当然,中国历史的根源并不在"官",而在"皇";不在"皇"身上,而在丑陋不堪的封建集权制度身上,"官",不过是一个被固化的"替罪羊".
3?腐败
什么是腐?"腐"="府"+"肉",含义不言自明,政府总是鱼肉百姓,或者说,一个不加限制的政府就是以掠夺百姓养活自己的.不知道造字那个时代,是否有了政府的概念,但是,这个字的现实意义令人佩服.
堂堂"府"第是"肉"垫起来的.肉有两类,一是牛羊猪狗、鸡鸭鱼虾、乌龟王八、鲍鱼海参,"海陆空"各种动物,都在其中.二是人肉,帝王之家,后宫三千;官宦之第,妻妾成群,没有一个腐败的官员不是在无数波涛汹涌的女人身上滚过来的,也正是从女人身上,坠入深渊.
"败"的构成也很独特.左边是"贝",在古代,贝就是一般等价物,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右边从"文",可以解释成舞文弄墨、文人、经院哲学和一切与生产活动无关的精神层面的活动.左右偏旁合在一起,就是当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有了钱,并且有很多人游手好闲、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的时候,"败"的迹象就出现了.
4?群众
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也是人类*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急了都咬人",可绵羊即使在被宰杀的时候,也不过是"咩咩"几声.羊肉也是美味,汉字当中很多充满幸福感的汉字都以"羊"作构件,比如"鲜",比如"美",比如繁体字"養",比如"善",比如"羹",都是因为有了"羊"的缘故.
羊,还是一种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性动物,只要有了领头羊,其他的羊都会与其保持高度一致,而极少会成为"迷途的羔羊".这样一种百依百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动物,怎么能不成为君王的*爱."群",左为"君",即君王,右为羊,即绵羊,"群"不过是君王身边的一群任其驱赶、任其宰割的绵羊而已.
集权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种命运,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能摆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惨处境,就像我们面对绵羊,想涮则涮,想烤就烤,从来不需要任何理由,从来也没有任何商量.被我们称为"天子"的皇帝,就是这样俯视他的草民的.
古代中国称统治人民曰"牧".《淮南子》毫不掩饰地说:"夫牧民者,犹蓄禽兽也."在以暴力起家的统治者看来,被统治者是皮鞭下温顺的羊群,自己对他们拥有绝对的产权,生杀予夺,只由己便.不过,历史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汉字简化之后,曾经踩在君王脚底下的"羊",地位上升了,在君王右侧和"君""平起平坐"了,但没有更改的是,"群"依然是被集权者驾驭的羊群.
"众"的繁体"衆",没有考证.简体"众",则展示了汉字象形的魅力.既像三个并排拉纤的船工,又像拉车的三匹老马,也像在肩上挽着绳套耕地的老农,*浪漫的想象莫过于,三只成行飞过万里天空的雁阵.
2006年8月1日
刘云枫,1965年10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管理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醉心程序设计,有过十年之久的编程经历,之后,跳转经济管理学界,胡思乱写,现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教.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yf651019
李友申,1964年2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8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金融研究工作.
邮箱地址:liys_jwep@cass.org.cn
解字也解闷儿
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解说中国文字的来历;在此我也拆几个字,不多,八个字,恰好四个词,探讨中国文化的"精深"内涵.这么说,看家一定不相信,说我吹大话.没关系,没关系,你现在不信,看完了就信了——由不得你不信.
有一点巧合的是,我要拆解"八个字",暗合了中国人为了预知婚姻是否美满看"生辰八字".既然婚姻之未来,可由生辰推算出来,那么,或许文化、文明的扼要也可以由其载体文字隐含的意义窥测一二,试试看吧.
要拆的八个字是:安家,饭馆,腐败和群众.
1?安家
"安",从构成上看,是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可以想象,一个女人,穿着旗袍,挽着发髻,坐在中国式的飞檐之下,品茶抚琴读书教子的场景.女人居家,即为"安"——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是不安的.没有结婚的男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奔突;结了婚,就幸福多了,因为女人给他们的心灵提供了*安逸的休憩之地.对男人而言,有了女人,就有了家;有了女人,即为"安".
"安",有另一层意思,即女人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安静的、安逸的.这种说法,不符合女权主义者的思路.不过,不管"主义"有多真,事实上,职业女性也把回归家庭作为*终的归宿.不信你看,一下班,女人们都争着往家赶;而且,据网络进行的一项调查,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主妇"为职业.
男人在外而女人管家,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容易实现.眼下,只有高收入人群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女人不得不像男人们一样在外奔波,然后回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这反证了"女人回家"是家庭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自己的妻子可以悠然在家,说明你的钱包鼓起来了,说明你可以像富人一样生活;当更多的中国女人回家,表明中国富起来了,一个民族即可以由"家安"而至"国安".
"家"这个字,有点怪——为什么瓦房下面养一头猪,就成了家呢?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明白.其实,这只"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猪,而是小孩.试想,人的幼年,对"脏、乱、差"没有任何感觉和畏惧,土里泥里,摸爬滚打,和一只小猪也差不多.古人遂将小孩和猪归为一类,"家",即为此意.
要是从家等于房檐下面圈着一只猪的本意解释,也说得过去.大概,以农为本的中国农民的*大家产也就是肥猪了,肥猪满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养猪,也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有猪肉吃,而中国家庭的人丁却总是兴旺的.所以,"家"下面的"豚"解释为小孩更符合逻辑.
一个家庭,有了女人,就有了安定;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和欢乐;有了猪,一群肥头大耳的猪,就有了财富.中国人的幸福观,是简单的、实际的,也是非常农民的.
2?饭馆
"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饭吃,怎么办?"饭"这个字,左从"食",右从"反",去了左边,也就是砸掉老百姓的饭碗,那么,老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反".
反谁呢?再看"馆".所谓"馆",即是"官"吃"饭"的地方,大多数朝代、大多数人民与"馆"无关.可是,当大多数人民都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就会像火焰一样指向"官"."饭馆"这两个字,一起去掉左半边,岂不是"反官".中国历史不断重演的也就是这一幕,官贪而民贫,官员大肚子高凸,人民匍匐在地,可一旦人民被逼无奈,官员们下馆子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当然,中国历史的根源并不在"官",而在"皇";不在"皇"身上,而在丑陋不堪的封建集权制度身上,"官",不过是一个被固化的"替罪羊".
3?腐败
什么是腐?"腐"="府"+"肉",含义不言自明,政府总是鱼肉百姓,或者说,一个不加限制的政府就是以掠夺百姓养活自己的.不知道造字那个时代,是否有了政府的概念,但是,这个字的现实意义令人佩服.
堂堂"府"第是"肉"垫起来的.肉有两类,一是牛羊猪狗、鸡鸭鱼虾、乌龟王八、鲍鱼海参,"海陆空"各种动物,都在其中.二是人肉,帝王之家,后宫三千;官宦之第,妻妾成群,没有一个腐败的官员不是在无数波涛汹涌的女人身上滚过来的,也正是从女人身上,坠入深渊.
"败"的构成也很独特.左边是"贝",在古代,贝就是一般等价物,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右边从"文",可以解释成舞文弄墨、文人、经院哲学和一切与生产活动无关的精神层面的活动.左右偏旁合在一起,就是当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有了钱,并且有很多人游手好闲、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的时候,"败"的迹象就出现了.
4?群众
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也是人类*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急了都咬人",可绵羊即使在被宰杀的时候,也不过是"咩咩"几声.羊肉也是美味,汉字当中很多充满幸福感的汉字都以"羊"作构件,比如"鲜",比如"美",比如繁体字"養",比如"善",比如"羹",都是因为有了"羊"的缘故.
羊,还是一种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性动物,只要有了领头羊,其他的羊都会与其保持高度一致,而极少会成为"迷途的羔羊".这样一种百依百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动物,怎么能不成为君王的*爱."群",左为"君",即君王,右为羊,即绵羊,"群"不过是君王身边的一群任其驱赶、任其宰割的绵羊而已.
集权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种命运,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能摆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惨处境,就像我们面对绵羊,想涮则涮,想烤就烤,从来不需要任何理由,从来也没有任何商量.被我们称为"天子"的皇帝,就是这样俯视他的草民的.
古代中国称统治人民曰"牧".《淮南子》毫不掩饰地说:"夫牧民者,犹蓄禽兽也."在以暴力起家的统治者看来,被统治者是皮鞭下温顺的羊群,自己对他们拥有绝对的产权,生杀予夺,只由己便.不过,历史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汉字简化之后,曾经踩在君王脚底下的"羊",地位上升了,在君王右侧和"君""平起平坐"了,但没有更改的是,"群"依然是被集权者驾驭的羊群.
"众"的繁体"衆",没有考证.简体"众",则展示了汉字象形的魅力.既像三个并排拉纤的船工,又像拉车的三匹老马,也像在肩上挽着绳套耕地的老农,*浪漫的想象莫过于,三只成行飞过万里天空的雁阵.
2006年8月1日
刘云枫,1965年10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管理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醉心程序设计,有过十年之久的编程经历,之后,跳转经济管理学界,胡思乱写,现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教.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yf651019
李友申,1964年2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8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金融研究工作.
邮箱地址:liys_jwep@cass.org.cn
刘云枫,1965年10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管理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醉心程序设计,有过十年之久的编程经历,之后,跳转经济管理学界,胡思乱写,现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教.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yf651019
李友申,1964年2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85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金融研究工作.
邮箱地址:liys_jwep@cass.org.cn
世间的名字都是秘密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名字的故事。作者苏缨历史知识深厚,文笔轻盈,韵味浓厚,从商周到五代十国,贯穿唐宋元明清,将历史上有故事的名人一...
钟馗文化 本书特色 沈泓编著的《钟馗文化》全面介绍了钟馗文化源流,钟馗民俗文化和神话传说,讲述了钟馗与唐明皇的故事,对钟馗传说进行考证分析,追溯了钟馗的来历、钟...
《人工智能II:走向赛托邦》内容简介:本书所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中国以及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中国
時代變了!不能停在原點概念,就是說故事。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用心揣摩」便能有所改變,領導潮流才是好創意!單純傳遞知識無法感動人心,更不會帶來商機和成就感...
时光的步调-中华国民生活历 本书特色 三月五日禹王诞辰,公祭禹王、疏浚河道堤防;四月寒食节,不举火、吃冷食;五月五日端午节,吃粽子、舞龙舟;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
外国历史故事 本书特色 名师导读,引领你步入名著的殿堂,倾听大师的声音。名师评阅,精心批注,引导你阅读之外的认识。名师把关,注重延伸阅读,侧重理解方面的训练。本...
问道·山居终南 本书特色 《山居终南/问道》着重挖掘和展现终南山居生活的趣味,通过对古代隐士留传下的一些神秘踪迹的寻访,对常年隐居在终南山的一些隐士、羽客、医士...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特色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高素质的要求。艺术修养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有...
飞天花雨下的佛陀微笑 本书特色本书分“飞天花雨”和“佛陀微笑”两部分,介绍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概况,重点赏析一些壁画和雕塑精品,并从佛教故事画、飞天艺术、彩塑佛像...
世纪大讲堂 从富强到文雅 本书特色 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第二次思想解放;从富强走向文雅;衣食住行中的美;美在味觉中觉醒;世界图景中的“五四”;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语言与认识关系的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两个部分。理论篇首先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流派和术语进行阐释和比较,其...
非常语文(全3册)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学校《语文》课本不教的汉语言应用知识:非常语文★助力阅读写作、提升语言表达的语文小百科★适读人群...
老照片-第六十六辑 目录 陈悦“镇远”舰的命运鲁任王普先生的历史留影庞德治1982年:季羡林先生回母校黄植煦回忆北京新闻学校孙瑞安一个人经历的两次战事李玉荣在毛...
栖见 新浪微博:@栖见只想打麻将
老俗事 本书特色 周简段,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
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中的一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描述术语的功能,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术语在使用中的...
魏玛文化(一则短暂而璀璨的文化传奇) 本书特色 在西方文明史上,放逐这类事情向来占有一个相当荣耀的地位。1933年的年初,纳粹政权掌控德国之时,希特勒所驱赶出来...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十辑) 内容简介 本书配套《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前八辑的出版, 分为研究编、综论编、目录编三部分, 研究编收录了2014、2015年在周秦汉唐...
茶道.茶经-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家庭书架编委会编撰的这本《茶道茶经(升级版)》希望通过介绍茶文化,使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
读库-1604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贾行家的《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从军记》则是对国共内战时期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