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作者:杨照/马家辉/胡洪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2-09-01

评分:4.8分

ISBN:978710804696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内容简介

《合辑(套装共3册)》收录三部书。《三生三世@1963》中,三个说故事的高手,以50年来常用的22个日常词汇,共同书写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从初恋、青春欲望到成长记事;谱出两岸三地的共有记忆,时而感性陶醉、时而伤怀、时而惊奇、时而捧腹大笑…… 《对照记@1963》精选华人社会五十年来三十个日常生活词汇以各自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共同话题下三人的切身故事,于互相对照中道出半个世纪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我们仨@1963》话题涵盖:手机、股票、喇叭裤、孙中山、书店、选举、填表、看电影、童年美食、新年、小学同学、拜年、普通话、算命、金庸等。

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董桥、张大春、毛尖联袂推荐
★杨照,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政论家,曾获多项文学大奖,被评为1997年出版界年度风云人物,创作有剧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文学文化评论集等多种作品
★马家辉,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长篇小说《龙头凤尾》先后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香港书奖等奖项
★胡洪侠,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晶报》总编辑,创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著有书话随笔集、文化随笔集、书话和散文集、笔记体书话集等多种类型作品,主编董桥散文集《旧时月色》《董桥七十》等知名好书

《三生三世@1963》
三个说故事的高手,以50年来常用的22个日常词汇,共同书写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从初恋、青春欲望到成长记事;谱出两岸三地的共有记忆,时而感性陶醉、时而伤怀、时而惊奇、时而捧腹大笑……

《对照记@1963》
精选华人社会五十年来三十个日常生活词汇以各自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共同话题下三人的切身故事,于互相对照中道出半个世纪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我们仨@1963》
话题涵盖:手机、股票、喇叭裤、孙中山、书店、选举、填表、看电影、童年美食、新年、小学同学、拜年、普通话、算命、金庸等。

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目录

《三生三世@1963》
自序
另一种奇迹的记录杨照
大叔仍在,别心急马家辉
三人三地三本书胡洪侠
一 日记
写给老师批改的日记
有一本书,你以后不妨瞧瞧
迷途中的迷失
二 领带
那段天天打领带的时光
于我,是领呔,不是领带
一张疏而不漏的恢恢天网
三 小学语文**课
“少了一个人”,什么人?
原来我曾叫做Peter Chan
这一课,句子*短,岁月*长
四 党派
她竟没问我“想不想入党”
马家辉式反叛的受难美感
闯关记
五 繁体字/简体字
“氮”和“气”的差别
王家卫排名在我后面
我遇见了《我》
六 钱
做生意的人家里长大的
我父,我舅,我的愧疚
三奶奶的“苏军票”
七 检讨书
那份深不见底的失望
又是一个好人
玻璃与检讨一起碎了
八 **份工作
不像正式工作的工作
那些可笑也可爱的同事们
我曾是光荣的“胡老师”
九 保险
我的保险经纪人
我于八岁已经懂得什么叫做保险
大时代的流浪者
十 移民
福建、新北、宜兰、花莲、台北
我能告诉你一个秘密吗? 仃
听着听着,我们就糊涂了
十一 打架
天天打架的日子
为了母亲,我避开了一场打架
跟着李云龙去打架
十二 杂志
注定当个杂志总编辑
从未诞生的((论尽周刊》
曾经有一本杂志叫做(《风尚》
十三 家书
“不必特别回信……”
家书=稿神家族的赔本生意
父亲给我的四封信
十四 黑社会
起起落落江湖人生
在地狱里做大佬
“知道我大哥是谁吗?”
十五 英语
“学英文为了读这种书?”
坐在木椅上,脸色惨白
“多余”
十六 退休
退不了的人生
正在前往赌场的路上
如果有一天,我老有所依
十七 偶像
记起青春时代的偶像
“牛华”与香港
红星闪过是小花
十八 抽烟
More is not more,less is more
几乎上了唐人街的头条新闻
一场持续三十年的告别
十九 朋友
重视朋友会遗传吗?
即使做不成夫妻
那一场相知与托付
二十 佛
悉达多与世尊的对话
他叫做Visuddha,我叫做智辉居士
故乡的僧人在异乡
二十一 宠物
我的猫
我家有只“梁朝伟”
风花雪月皆过客
二十二 监狱
啃着馒头看那堵长长的墙
坐牢与越狱
“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
二十三 上网
我的网络泡沫史
异色城市之网络春色
靠网名混迹江湖的日子
二十四 除夕
除夕是农历几月几日?
桃花正旺好年宵
回不去的除夕
二十五 名片
印着另一个手机号码的名片
只送出了一张名片
年的张名片
二十六蒋介石
蒋中正到底好还是坏?
蒋家菜的八宝鸭和炒猪腰
当我们谈起蒋介石
二十七 口号
如果多喊一句口号……
垃圾虫,去了又来
生命中的一颗颗铁钉
二十八 中医
人去楼空的诊疗间
你的粪便是啥颜色?
发舅之死
二十九 功夫
李小龙和狄龙
保时捷上的功夫小子
需要力量的年代
三十 毛泽东
我读的**本毛泽东著作
忽然出现于街头海报上的脸容
那年那月,《此时此刻……》
《对照记@1963》
一 台湾
杨照 梦里不知身是客
马家辉 **次冒险接触
胡洪侠 玉米地里的台湾
二 香港
杨照 有“咸湿片”风光的香港
马家辉 当“港仔”变成了“港佬”
胡洪侠 通往香港之路
三 大陆
杨照 只存在于地图上的美好大陆
马家辉 慢慢地,我蹲下来了……
胡洪侠 我在这头,大陆在哪头?
四 耶稣
杨照 竟然“蒋公”是耶稣信徒!
马家辉 傻佬正传,在街头
胡洪侠 我与你相逢不相识
五 孔子
杨照 我的**部电影剧本
马家辉 我和孔子的私密时光
胡洪侠 孔子的模样
六 火车
杨照 幻梦的夜班车
马家辉 在英国火车站门前想见香港
胡洪侠 从此生活有了远方
七 飞机
杨照 没有花环,也没有哭哭啼啼
马家辉 飞机,和我的**次
胡洪侠 飞机在梦想之外
八 春游
杨照 成形中的青春欲望
马家辉 在郊外烤肉时遇上黑帮飞仔
胡洪侠 无名的春天
九 世界读书日
杨照 开启阅读历程的一本参考书
马家辉 救书记
胡洪侠 这一天的日记
十 初恋
杨照 恶作剧与暴力中的青春真情
马家辉 我的六岁的小女孩
胡洪侠 到底什么才是初恋?
十一 母亲节
杨照 那个母亲节的前一天
马家辉 不打麻将,要干啥?
胡洪侠 没有了母亲的母亲节
十二 电车
杨照 搭地铁进城,进了中国城
马家辉 迷情电车
胡洪侠 电车上的心情
十三 男厕所
杨照 烟味弥漫的那间厕所
马家辉 他们把口水吐在我的脸上
胡洪侠 神秘的调令
十四 女同学
杨照 宿舍无缘的女同学们
马家辉 粽子,以及温柔,还有暴烈
胡洪侠 “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十五 琼瑶
杨照 仿佛出自琼瑶小说的人生瞬间
马家辉 期待有个男子站在门外
胡洪侠 那些明亮的日子
十六 历史课本
杨照 坚守“无趣原则”的历史课本
马家辉 曾经,我是少年柏杨
胡洪侠 要论“历史课本”,不妨说说《要论》
十七 单车
杨照 单车上的年轻时光
马家辉 我是单车纪录保持者
胡洪侠 我家自行车之怪现象
十八 女老师
杨照 那个坚持要拯救我的老师
马家辉 当密丝陈遇上问题学生
胡洪侠 三十年后的**课
十九 搬家
杨照 搬离儿时
马家辉 到了搬家时分,“稿神”亦有脱稿危机
胡洪侠 三百箱书和四条汉子
二十 收音机
杨照 广播生涯的“地下”开端
马家辉 收音机杀人事件
胡洪侠 收音机里传出我的名字
二十一 求职
杨照 一个年轻粗心的助理美编
马家辉 只要我想要,必是我的
胡洪侠 和一场大雨不期而遇
二十二 报纸
杨照 躬逢其会的报业盛世
马家辉 叔叔从口袋里掏出钞票,给我带回家
胡洪侠 怀念一种心情
二十三 爸爸
杨照 父亲·日语
马家辉 我家里只有一个半“马老总”
胡洪侠 无声的父亲
二十四 驾照
杨照 那个驾训班教练
马家辉 坐了8小时牢
胡洪侠 2007年的**片疑云
二十五 足球
杨照 被轻视的足球队员
马家辉 耻辱球场
胡洪侠 我的生活与足球无关
二十六 三毛
杨照 三毛与((娃娃看天下》
马家辉 我眼中的美丽的女子
胡洪侠 1984年,她来了
二十七 大学
杨照 有“傅园”的台湾大学
马家辉 几乎被大学退了学,幸好我懂得巴结逢迎
胡洪侠 考大学考出了大新闻
二十八 中秋
杨照 生平*好吃的月饼
马家辉 因为意外,所以过瘾
胡洪侠 不叫中秋,叫八月十五
二十九 生日那一天
杨照 全世界都没大事,除了……
马家辉 我们都没有第二次机会
胡洪侠 “我们林园中的鸟儿照样歌唱”
三十 鲁迅
杨照 鲁迅的游移与寂寞
马家辉 我爱的女子谋杀了鲁迅
胡洪侠 在通往《鲁迅全集》的路上遇见骗子
《我们仨@1963》
推荐序一 戏题《对照记@1963》 董桥
推荐序二 三个 张大春
推荐序三 停不下来了 毛尖
一 手机
杨照 那一条羁绊着的线路
马家辉 她选择了相信
胡洪侠 遥想“大哥大”时代
二 股票
杨照 爸爸的股票账户
马家辉 股市输钱的理由
胡洪侠 李同学和股票和我
三 喇叭裤
杨照 订做的喇叭裤制服
马家辉 如何秒杀女同学?
胡洪侠 “这、是、我、的、宣、言”
四 孙中山
杨照 孙中山与浪漫梦想
马家辉 外公口中的孙中山
胡洪侠 三洲田的起义,孙中山的手稿
五 书店
杨照 人生经济学的**课
马家辉 书店尽头的暗房密室
胡洪侠 远去的书店远去的人
六 选举
杨照 那“美好的一仗”
马家辉 “姐妹会”的拉票饭局
胡洪侠 冬天里的那一场春梦
七 填表
杨照 我是认真的:我不填表!
马家辉 填表之喜怒哀乐
胡洪侠 忽然,一张表格横空出世了
八 看电影
杨照 奢侈的电影时光
马家辉 邻座男子伸过来的怪手
胡洪侠 跟着电影去战斗
九 梦
杨照 那只书架底下伸出的手
马家辉 中年废物的ABc噩梦
胡洪侠 不写旧梦了,写新的
十 童年美食
杨照 “甜不辣”和摇滚乐团
马家辉 初吻献给了咖喱鱼蛋
胡洪侠 我的童年没有美食
十一 新年
杨照 得到了新绰号的那个新年
马家辉 *温柔的稿子
胡洪侠 我要离开,我要去远方
十二 小学同学
杨照 小小的生活奇迹
马家辉 活在手机里
胡洪侠 尘封在心底的那些名字
十三 **次照相
杨照 没拍成的照片
马家辉 照片里的泪
胡洪侠 那个连口罩都是奢侈品和装饰品的年代
十四 拜年
杨照 变成花莲人的那个新年
马家辉 阿姨的眼睛
胡洪侠 “革命化春节”中的拜年队伍
十五 普通话
杨照 那块写着“爱用国语”的小木牌
马家辉 我去年去了强奸
胡洪侠 “近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
十六 算命
杨照 我是天生有财库的
马家辉 我曾是一个倒霉的算命师
胡洪侠 想起另一个1963年出生的人
十七 金庸
杨照 《小白龙》不是《小白龙》
马家辉 我对金庸仍未死心
胡洪侠 有一场春梦是盗版的
十八 住院
杨照 都是为了那两只大狗
马家辉 在楼梯间发现必须住院的理由
胡洪侠 病房不是怡红院
十九 姐妹
杨照 那年二姊突然下了决心……
马家辉 我妹妹,一个选择了快乐的女子
胡洪侠 有一趟车,你可能永远搭不上
二十 作文
杨照 作文,有什么难的?
马家辉 之乎者也,不知所云!
胡洪侠 “谁知道你要告诉别人什么事呢?”
二十一 录音机
杨照 你的歌
马家辉 我的天堂曾是一部小小的机器
胡洪侠 谁家的大雁在飞
二十二 麻将
杨照 中国男人与犹太女人
马家辉 放心,妈,我会给你烧一副纸麻将!
胡洪侠 我为什么不会玩麻将
二十三 可口可乐
杨照 冰凉的神奇黑水
马家辉 可口可乐给我上的**节心理学课
胡洪侠 我不记得我和可口可乐的“**次”
二十四 买房
杨照 以为一定买不到的房子
马家辉 竟然没有一户是“正常”人家
胡洪侠 村里的新房城里的新房
二十五 《红楼梦》
杨照 竟然至今未曾读完《红楼梦》
马家辉 哥哥,以及他的红楼
胡洪侠 “残红”身世已成谜
二十六 《重庆森林》
杨照 让人流连的模糊懵懂
马家辉 两种重庆味道
胡洪侠 没看懂的《重庆森林》 不敢忘的沙坪坝
二十七 邓丽君
杨照 藏着死人声音的唱片
马家辉 那张圆得像月亮的脸,我爱
胡洪侠 我们的心事她*懂
二十八 合唱时代
杨照 只有我一个人在意合唱比赛
马家辉 张开嘴巴唱假歌
胡洪侠 明天你是否依然合唱
二十九 禁书
杨照 在尘灰中遭逢马克思
马家辉 此马克思不同彼马克思
胡洪侠 街边盛开金瓶梅
三十 儿女
杨照 杨照的女儿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马家辉 小情人与大情人
胡洪侠 儿子的理想在现实中穿越
后记
杨照 在路边的小摊上
马家辉 他的沉着,他的笑声
胡洪侠 今年的路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长

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节选

对照记;我们仨;三生三世1963合辑(全3册)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年出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国内有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约聘助理研究员、静宜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许信良竞选总统办公室项目主任、三立频道「八点大小声」主持人等。《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News98新闻网「一点照新闻」主持人、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的讲师。
1990年-2008年获联合报第十一届小说奖、联合报第十二届小说奖、第2届赖和文学奖、获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第24届吴鲁芹散文奖等多项大奖,曾获选为出版界年度风云人物。有剧本《秋日小镇纪事》,长篇小说《大爱》《暗巷迷夜》《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中短篇小说集《莲花落》《吾乡之魂》《独白》《红颜》《那些人那些故事》等,散文《饮酒时你总不在我身边-军旅札记》《迷路的诗》《悲欢球场》等,文学文化评论集《流离观点》《异议笔记》《临界点上的思索》《痞子岛屿荒谬记事》等。

马家辉,1963年出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台湾华商广告公司文案企划、台湾《大地》地理杂志记者、《明报》世纪版和读书版策划顾问,凤凰卫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节目主持等、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
2016年,马家辉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先后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香港书奖等奖项。2018年,出版图书《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胡洪侠,祖籍河北故城,生于1963年。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深圳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兼《晶报》总编辑。1982年初进入新闻界,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5年,创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任主编至2009年。2006年创办“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并主持了历届评选。此评选结果每年十一月底公布,是中国读书届*重要的评选活动之一。2009年12月开始执掌《晶报》。
主要著作有书话随笔集《老插图 新看法》《夜书房》《微书话》、文化随笔集《微尘与暗香》《百年百词》、书话和散文集《给自己的心吃糖》、笔记体书话集《书情书色》《书情书色二集》,主编董桥散文集《旧时月色》、《私人阅读史:1978—2008》、《向阅读致敬:深圳读书月历届嘉宾回望与回访》、《董桥七十》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