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时期的河北地域文化在北朝隋唐阶段发生过两次历史性变迁,每次变迁都对河北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战国至唐之河北风俗研究(第2辑)》以民俗与历史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北魏隋唐时期河北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社会影响。
上编:作者认为尚侠是战国魏晋时期是河北地域文化的主体,北朝时期则形成了尚儒习经兼重农业的地域文化特点。
中编:主要讨论了唐代藩镇割据时期的河北地域风俗文化。唐后期,习于戎马之重武风尚由河北北部扩展到中南部,使河北风俗再次产生较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但尚儒、尚侠、重农仍在河北地域文化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编:考察了北朝隋唐河北地域文化变迁对河北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正统统治秩序失控时期,河北地域文化与中央正统文化的统一,使河北割据藩镇与唐中央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侠俗又以其特殊性,为唐代河北藩镇良性社会治理提供了文化上的保障。
作者认为,政治引导对地域文化变迁具有重要影响,但地域文化发展又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特点,这又对中央的文化引导政策形成较强的制约作用。在中央正统统治秩序瓦解、地方割据重建统治的过程中,强力风俗对地方政治可能具有较强的侵透力。
风俗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也没有全新而无传统的风俗,中国整体的风俗文化及地域风俗文化发展都是如此。对河北风俗文化来说,战国至唐是有文字记载的河北风俗重要的演变期。而顾乃武专著的《战国至唐之河北风俗研究》便是以此展开研究讨论的书籍。
《别生气啦:绝大多数的病都是气出来的》内容简介:很多人意识不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我们看到的身体疾病,就好像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
《犹太人在哈尔滨》介绍了:19世纪未2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为了躲避迫害纷纷投奔哈尔滨,松花江畔的这座新兴城市一度成为远
中国荒政全书(1-4卷)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主要辑录宋元明清时期刊行的救荒文献。其系民国年间刊行,但记述内容属于清及清以前者,一并收入。本丛书辑录的文献,主要以成...
《智能原理》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梳理了各个学科与智能研究相关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一般智能的构成要素,形成了生物智能和非生
清世宗雍正权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其内容包括:审时度势,不到时机不出头、成大事要有硬心肠、用好手中的两把刀、软硬兼施,两手都要硬、用智慧驾驭权力、危机意...
《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之走向最后的海洋 本书特色 《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走向“*后的海洋”》是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扬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蒙古人的入侵》中...
《中国扶贫精细化:理念、策略、保障》内容简介:基于中国扶贫深入推进的现实需求,本书从理论、策略、保障三方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
《长物志(手绘彩图修订版)》内容简介:《长物志》与《园冶》,为中国古代制器、造园、栽植艺术的双璧。《长物志》偏重制器、栽植
读者人文读本--高三[上册] 内容简介 爱读《读者》杂志的孩子不会变坏!语文光有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人文思想!集《读者》23年之菁华,奉给中学生的一份心灵大...
《活在洪武时代》内容简介: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
《东山志》点注本 本书特色 谢敏行辑的《东山志点注本》介绍:《东山志》凡十六卷,如《凡例》所言:“首形胜,次人物,次诗文。”开首一二两卷为形胜、古迹,“以见子孙...
尹昌衡西征史料汇编 内容简介 民国初年,英帝国主义者和西藏分裂势力,利用中国国内政局动乱之机,在西藏发动了驱逐驻藏官兵的“驱汉”运动,图谋“西藏独立”,并派藏军...
资治通鉴-第四辑.南北朝-全四册-文白对照全译 本书特色 中文世界一部白话全译本。台湾著名学人黄锦鋐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著,尽得信达雅之要...
《真实与建构》内容简介:本书以开阔的跨学科取径为讨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整合了科学技术史
民国军阀派系 内容简介 大小军阀集团合纵连横,在民国版图掀起狼烟阵阵。派系此消彼长,事件勾连交错,各个军阀的流变、发展和结局,娓娓道来。众多重要将领的浮沉,军阀...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 本书特色 由彭金章主编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将其称之为“千佛洞以北诸洞窟...
古史考(全9卷) 本书特色 《古史考》九卷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专家历时三年编纂而成的专题论文集,海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它汇集国内外经典力作...
本丛书精选海外学界研究中国问题专著,作者大都从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出发,对史料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独到的分析,其视角敏锐、
宋金元卷-山东通史 内容简介 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省,全面研究总结和宣传山东历史,继承和弘扬齐鲁文化优良传统,借鉴前人所遗留的宝...
同光时期,德国的外交官、学者、新闻记者、作家、医生、商人、甚至家庭妇女,形形色色的人物纷至沓来,一直到1911年大清朝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