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潮医话医案集

夏永潮医话医案集

作者:李妍怡,胡敏棣编著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2-10-01

评分:5分

ISBN:978754241699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夏永潮医话医案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论“德全不危”、《伤寒论》中有关死证论述之阴阳辨、应用“中医佛手治疗体系”方剂治疗疑难病研究、“佛手散”为基础,辩证组方等。

夏永潮医话医案集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医话部分和医案部分。主要内括:论“德全不危”;《伤寒论》中有关死证论述之阴阳辨;应用“中疗体系”方剂疑难病研究;“佛手散”为基础,辩证组方;夏永潮主任中风病的临床经验;重用当归治中风;以岷当归为主中风病等。

夏永潮医话医案集 目录


论“德全不危”
《伤寒论》中有关死证论述之阴阳辨
应用“中疗体系”方剂疑难病研究
“佛手散”为基础,辨证组方
夏永潮主任中风病的临床经验
重用当归治中风
以岷当归为主中风病
140例中风病临床分析
中风膏脑卒中临床观察
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治探讨
中风病合并假性球麻痹50例的临床观察
佛手益气汤52例中风后遗症观察
补脑膏血管性痴呆70例
补脑膏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补脑膏小儿智力低下的临床研究
补脑膏小儿智力低下85例
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治案
运用益气法急性中风病的经验
应用“益气养血法”脑血管意外83例临床分析
佛手瓜蒌汤缺血性心脏病106例
佛手养心汤病毒性心肌炎30例小结
佛手定痛汤顽固性头痛50例
佛手祛风颗粒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8例
辦证施治顽固脑外伤性头痛
辨证尿路感染114例观察
辨证论治眩晕84例分析
辦证心律失常78例分析
重用岷当归组方心脑疾病探讨
心力衰竭中护理要略
肺性脑病44例临床报道
佛手通乳方
医案部分
中风5例
脑外伤4例
小儿脑瘫4例
眩晕3例
头痛3例
脑外伤后复视1例
乙脑后重度瘫痪1例
散发性脑炎后视野缺损1例急性脊髓炎1例
臂丛神经麻痹1例
多发性末梢1例
多发性硬化症治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验案
……
颃固性腹痛治验
顽固性下颌能紊乱治验
良性颅内压综合征1例
五年脑外伤后遗症验案
先天性肌强直验案
手足心黄6例
中风后颤震治验
重度脑外伤性四肢瘫验案
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案

夏永潮医话医案集 节选

论“德全不危”
上古之人,人均觅度百岁之法,然得其真谛者,鲜矣!
古民祈苗父作十字之诵,秦皇遗徐市作东海之游,汉和帝责药之不效,晋民崇信丹石,自谓已获天机。然苗父之诵可立见其妄;秦皇暴亡,可知仙术之伪;和帝违郭玉之四难,故病难愈,抱朴子炼丹有术,多致废笃。
今日科学昌盛,人多从营养求延寿之道,计蛋白质之多寡,度糖脂肪之盈亏,食必膏粱,饮必厚味,年未逾四十,则已大腹便便,思维迟缓,行动维艰,自顾不暇,又何益于社会,求减肥之法不可得,而胸痹、中风诸证立至矣。
或寻,不为去痰,而为增寿,见方药价微,仅有清导之品而无大补之味,则嗔然怫而去。逢医之庸者,迎合病家,身窜上下,无参不成方,无茸不为补,立异矜奇,从中渔利,病家欣然,庸工获誉,议论是非,喧哗人群,訾毁他医,炫耀自身此之为害,甚矣哉!
《内经》“德全不危”之道,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夫精神者,涵“精”与“神”之义,精为神之基,神为精之现,精有先天后天之异,后天之精,依先天之化,先天之精,靠后天以养,先后相根,精足神充,则五脏和调。五脏阴阳之气和,则精气足,精即形也,形实则神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矣!
不尔,怒则伤肝血气乱;喜则伤心心气缓;思则伤脾气留结;悲则伤肺心系急;恐则伤肾精气却;七情太过,悖其正气,锁其精髓,殃粹,六淫之邪,乘虚而入,则脏腑不宁矣。人欲求天寿而以“无欲”“无为”为安定,以悠闲怠惰为题养,吾实非之,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用,废则退也。盖碌碌无为,饱食终日,精神萎缩,脏腑衰减,杂证丛生,常未及年而夭逝者,屡见不鲜也。
仰古之大医,多谙养生之要,常度高寿而去。华佗九十余被害亡故。陶弘景享年八十有四。王太仆享年七十有五。孙思邈享年一百有一。钱仲阳享年八十有二。刘完素享年九十。张子和享年七十有二。李东垣享年七十有一。朱丹溪享年七十有七。李时珍享年七十有五。张志聪享年七十有八。柯韵伯享年七十有三。徐灵胎享年七十有八。叶天士享年七十有九。吴鞠通享年八十有四。
大医临床,不问寒暑,不为饥饿,不惧秽污,不避咎难,以救危扶伤为己任,以博极医机为理想,而均享高寿,是故道德高尚,心怀济生,其意志高尚,艰苦卓绝,有对人恻隐之心,无虑已戚戚之患,“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精神皎皎,志意昭昭,坦坦然君子,浩浩然丈夫,虽年高迈,而动作不衰也。
凡阴阳之要,贵衡,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盖养生家,知六淫害人,则坚固内守,适四季之寒温,达天地之正气;明食饮致病,则守常有节,审胃肠之虚实,察谷肴之淡腻。夜求御寒,食求果腹。无失天信,无逆气宜,阴阳协和,静则神藏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