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 朱大可,入选“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中国文化守望者”,与李敖、余秋雨、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之代表
★ 大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批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章都收录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守望”书系里面,可以说篇篇精彩,页页精彩。我对大可这套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知道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当代引入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运用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而大可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这点我们两个人观点高度相同。——雷颐
★ 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赋予社会的年代。我觉得,在目前中年一代的学者中,绝大多数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背叛了八十年代。像大可老师这样能够坚守下来的人不多。在这一点,我对大可老师一直心存敬意。——余世存
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朱大可的话语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对于“朱语”的评价始终是两个极端。不喜欢他文字的人认为,朱大可的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喜欢他文字的人则认为,朱大可的“思想前卫、睿智,话语闪耀着理性、激情和启事的光辉”。但不管如何,很多年来,“朱语”被很多年轻学者喜爱和模仿。
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者在运用文学批评或者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而朱大可的文化批评和文化解构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从他的文化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切的记忆和感受。
《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乌托邦》、《先知》、《时光》等五本书,用套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完整地体现朱大可的语言风格、批评的角度。
《神话》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朱大可带我们探寻五千年中华文明源头,解答我们的困惑。
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偶像,是一个庞大的文化谱系,其资源被当代商业社会所利用,不断改造成系列电视剧以及各类文化产品牟利,却无力对内在符码、价值和逻辑真相进行有效的辩认,并且由于过度的商业化阐释而引发了语义灾难,导致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危机。《神话》作者从先锋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传统文化碎片进行机智的批判与解构和重构。全书没有陷入学院术语的陷阱,而是充满了本土经验的灵性和悟性。基于感性和充满隐喻的阐释,那些陈旧的、沉浸在黑暗里的,抑或已经死亡的古老故事复活了,闪烁出了新奇和生气勃勃的精神光泽。
中国人拥有奇诡壮丽的神话传说遗产。我们的先民曾经居住在神奇的话语国度里,但魏晋以后,基于儒学家们非凡努力,中国人逐渐退出了神话的绚丽宝塔,修筑起现世功利主义的院落。这场精神变乱毁坏了神话的根基,令民族精神日益趋利平庸。在重商与尚财的今天,全民皆沦为经济动物,时代精神的容貌变得更加猥琐,而大多数人对生活在这样的场景里早已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状态下重新解读神话,无疑是一种的举动。这不仅是对人类童年的天真梦想的缅怀,而且也是一次召回民族精神元素的企图。
《审判》
朱大可在狂欢年代中的焦虑与思考
“朱大可守望书系”中的第二部文集,通过对文化、文学、绘画、摄影、雕塑、电影、语言文字、文学大师等各个方面、各个团体的守望与反思,清晰勾勒出了中国当代的文化处境。大片的风起云涌,大师的风云际会,以及大众对文化事件、文化热点的广泛参与,使我们习惯性地相信,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文学已走入末路,只能靠皈依影视而生存;电影除了“烧钱”的盛大场面,其内涵却苍白无力;汉字的再造和词语的创新,戏谑的背后是多少普通人的辛酸和无奈。守望着这种含泪的“繁荣”,朱大可发出声音:当今社会,自我的迷失与彷徨日益严重,重塑人本主义精神才是文化发展的出路。
娱乐至上的年代,人本主义精神何在?
在追求速成的浮躁年代,一切信仰和追求变得过于功利和现实。属于精神世界的文学、戏剧、电影、摄影、绘画等文的面孔,也都无奈地罩上了僵硬的面具,无声无息地拒绝起人们的遐想、玩味与陶醉。在混乱而麻木的状态下,无论是文化所表达的,还是人们所需要文化表达的,起先是分道扬镳,进而又走向了一种毁灭性的妥协,这就是人类精神家园荒芜的原因所在。
这是一部反思录,也是一首劝世歌。通过描写文学的“式微”、摄影“谄媚”、电影的“无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分裂”,向读者展示出宏大而荒诞的狂欢年代里,物质世界的浮华和精神世界的卑微。反思是一把剑,斩断了心里的枷锁;反思是一道光,照亮了眼前的世界。让我们共同反思吧!
《先知》
莫言的诺贝尔奖不是成功,余秋雨的中华大散文也并非辉煌,朱大可带我重温,曾经那个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巅峰!
一本专门进行文学批评的文集。这些文章来自于已出版的《燃烧的迷津》和《话语的闪电》,代表了作者专业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繁荣期”中,各个流派争奇斗艳,诗人、作家争相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朱大可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发展一起,站在了那时的巅峰。他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均来源于此。
现在将这些文章结集再版,为读者展现的是中国文学“重生—繁荣—衰微”的历史画卷。书中所流露的,不仅是对“峥嵘岁月”中各色文学人物、各种文学流派的怀念和致敬,更是对作者之前判断和预言的一种验证。作者当时的疑问和回答,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发展的现状。现在重新让更多的人聆听这位“先知”的话语,不期“力挽狂澜于既倒”,只望能在这聒噪的世界中,有人能看到那一道犀利的智慧光芒。
《乌托邦》
朱大可眼中有着我们未曾体会到的建筑与城市
由几何形状构成的建筑,由各种建筑组成的城市,它们缄默地矗立在大地之上,表达着人的各种信念。经典的“剧目” ,如园林、宫殿、广场、大厦在不断上演。与此同时,街道、咖啡馆、酒吧、茶楼,这些“小品”也穿插其间,好似城市里与建筑间的各色光线。
它们或明或暗,使人时而陶醉在夺目的璀璨中,时而又深陷于暖昧的昏黄里。我们就在这种浑噩中,徘徊、沉沦。
朱大可从不吝于用他那精准的语言来破解晦涩难懂的隐喻,朱大可也从不惮于用他那犀利的思想来斩断浮夸矫情的伪饰。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每一条光线终究是一连串文化的符号。表面上,这些具象的形态矗立在大地之上,是视觉的狂欢,是情欲的盛宴,但这种叙事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在文化土壤上绽放的谛异的花朵。
《时光》
透过时光的面纱,曾经的一切,恍然留下了似是而非的面目,但人们愿意坚信,总有一些事物不会遭到岁月的磨灭。
时光的片段,组成了一幅岁月的长卷。那些色彩竟是如此残酷。
文字如歌,像是故友,静静地与你交流。那些话语又是如此温存。
“朱大可守望书系”的收官之作。其中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文革”童年的追忆,在诗意的语词外衣下,散发着犀利的反思锋芒,穿过光与影,还原了那个沉重的“青涩岁月”。*后,是一些大众文化批判的文章,涉及网络文学、“毒奶”、“超女”,以及对节日的反思等。
文字犹如充满韵律的歌谣,将我们引向早已流逝的时光,不仅唤醒了我们对旧事物的幽思,而且让遥远的历史,成为伸手可及的感官现实
大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批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章都收录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守望”书系里面,可以说篇篇精彩,页页精彩。我对大可这套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知道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当代引入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运用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而大可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这点我们两个人观点高度相同。——雷颐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赋予社会的年代。我觉得,在目前中年一代的学者中,绝大多数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背叛了八十年代。像大可老师这样能够坚守下来的人不多。在这一点,我对大可老师一直心存敬意。 ——余世存
茅盾文学家得主麦加曾这样评价朱大可:“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他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喊出‘他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
朱大可,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认为是中国*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因其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深刻,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朱大可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当时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其范围包括文化哲学、历史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理性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执著,使其在中国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
茅盾文学家得主麦家曾这样评价朱大可:“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他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喊出‘他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
盛名之下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有关“名气”的历史的著作。讲述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如何趋之若鹜地追逐名声,塑造名人,探讨了名人崇拜背后的深层文化心态。作者分十二章阐述了名...
梦想是小鸟天高任它飞一段艺术家追求梦想的童年往事一个底层女性震撼人心的成长史◎ 编辑推荐☆ 坚持自我、追求梦想,一个女孩的励志故事。本书以瑞典艺术家贝尔塔·汉森...
唐代试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诗赋取士”的确立;唐代试律的体性;唐代试律的套式;唐代试律的影响。唐代试律研究 目录 引子相关研究成果述...
千年凿击而成的顶尖神话:莫高窟 本书特色佛教有许多神灵,制作佛像是宣传佛教思想的重要途径,所以佛教有“像教”之称。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建造石窟,代代兴建...
图解三命通会:第一部:八字神煞:白话详解图解本 本书特色 《四库全书》子部精要,古代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400多个示意图表,200多幅精美手绘插图。深入浅出,通...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精选(上下) 内容简介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精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故事情节编织得突兀离奇,变幻多端。《孤儿的八十句谎言和四十首谎言歌》中,一国之...
中国古代的类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我国类书的性质、起源、类型和作用,以及魏晋南北朝至北宋时期的二十多种类书的编纂经过、体例、版本、流传情况和各种书的价值和作用...
傅雷:那远逝的雷火灵魂/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傅雷是公认的中国20世纪*伟大的翻译家之—,其翻译名声之巨足以遮蔽他在其他诸多领域里的不俗贡献。在对其...
古文字通假字典 本书特色 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
西方婚姻史 本书特色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婚姻制度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的演进而变化着。婚姻不管事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也不管是强迫的还是自愿的,婚礼都是欧洲法律、信仰...
罗马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什么罗马历史,而是指出在罗马伟大作家眼中罗马人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他们自己又表现出罗马人的哪些特质,让他们有别于其他古人。罗马塑造其民...
中国神怪大辞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 本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颇受读者欢迎,本版为18年12月修订版,比**版多出三百多条,相应的也增加了大约十万字★ 修订版...
武士道 内容简介 NULL武士道 目录 **章作为伦理体系的武士道第二章武士道的渊源第三章正直与公正第四章勇气,无畏坚忍的精神第五章仁慈,恻隐之心第六章礼第七章...
文学写作实用教程-从基础准备到文体写作的具体指南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探讨文学写作的理论和技巧,全书分绪论、基础篇和文体篇三个部分。在绪论中首先对文学写作的概念进...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全8册) 本书特色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出版于1901年,全书四卷,分为八册,共收入3291个汉字,配有762幅插图。其后十余年间,...
古书之爱 本书特色 古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上,韦力先生说:“收藏古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高规格的礼敬。”...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本书特色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每个成语都是中华语言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闪烁着历代先人的智慧之光。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经...
当代翻译理论--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内容简介 《当代翻译理论》对翻译学的性质及学科架构、翻译的方法论、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翻译的技能意识、翻译美学等...
躍千愁江西上饒人,閱文集團大神作家,網路文學知名作家,文風熱血,擅長大場面塑造和描繪。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展现冯至与中德精神传统和思想人物的对话关系,来探究这位学者型诗人不断否定自我的精神历程,揭示他对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