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看作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汇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权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成果,着重就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社会矛盾*突出的十个问题进行解答。对马克思的公正观、人权观、阶级观、道德观、民主观等的中国化实践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充分的论证。本书不仅是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走出学院走向大众的一次推广。对于解释中国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本土价值。对于增加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中国的了解,推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进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十位*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联手撰写 庄福龄 主编汇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权威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成果 明确解答当今社会矛盾*突出 人民群众*关心的十大问题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庄福龄教授牵头,召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和中青年科研骨干进行编写,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一次鲜有的集体行为。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使中国“旧貌变新颜”[庄福龄]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东方大国,要建设一个合格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它需要高度的革命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既要有改天换地的勇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才华和智慧,又要有长期探索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锐气,经得起各种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列宁早在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的一九一九年就说过,东方大多数民族的处境比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俄国还要坏。他认为我们已经在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和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把俄国农民和工人联合起来了,而东部各族人民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是典型的劳动农民,而不是受过资本主义工厂锻炼的工人。他们面临着全世界共产党人所没有遇到过的一个任务,那就是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列宁认为,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又是一个崇高的任务,它们的解决方法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是找不到的。列宁的论断为东方落后国家提出的革命任务、包括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任务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列宁的论断告诉我们一条真理,即象中国革命这样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事,不能不顾及到本民族的实际状况,不能不顾及到新状况产生的新要求,不能不顾及到前人——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的重要原理,但他又明确地告诫我们,解决革命任务的方法是任何从书本上找答案都无济于事的。马克思主义是注重实践的。马克思早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强调,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又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的毕生活动都是围绕上述原则展开的;列宁短暂的一生绝大部分也是把重点放在革命实践上;毛泽东更为突出,他在风华正茂之年不忙于赴西洋留学,坚持在中国这块地盘上从事实地调查研究。他深入农村支持农民运动,在发动贫下中农上下工夫,在反对中世纪封建残余上下工夫。他不求助于本本主义或西欧国家的实践,他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独创性地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随后他又提出把“上山”作为革命的出路,作为发展革命事业的转折点,为大革命失败后利用辽阔的土地和山区、初步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夺取政权做好铺垫。这条革命道路,既不是巴黎公社的“翻版”,也不是十月革命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文献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所未有的理论创新。这条道路既反对流寇主义,又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盲动主义残余,是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有助于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独创性道路。这条道路也打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学西方的迷梦,认识到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为什么从资本主义那里找出路是行不通的。为什么中国人需要的是坚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关枪和大炮。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正是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明确地为中国革命提出一条理论创新的思想路线,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在实践中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费尽心血。从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
庄福龄,我国在哲学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六十多年来,他一直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主讲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原著、历史唯物论专题等课程。
周易-微经典丛书 本书特色 《周易》又称《易经》,有时《易经》也专指《周易》中的卦爻辞。《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即《周易》的经文,以及解释这些卦爻辞的《十...
礼记-四书五经详解 内容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
禅说庄子-在宥 本书特色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
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了康德三大批判中的两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
清代学术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梁启超的经典著作。本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本书自问世以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
汤用彤讲佛学 本书特色汤用彤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他本着“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探求”的治学精神,其文字对今人...
庄子的奔腾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一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它是哲学,当然;是散文,是神话,是寓言,是论文,是浪漫,是荒诞,是想象...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本书特色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内容简介 本书...
生死思考-一位资深临床医师对生命最后时日的理性见证 本书特色 雄踞澳大利亚畅销书榜十年,感动整个澳洲。畅销全球22个国家,中国大陆首次出版。真实、震撼、温情,告...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国学研究与西学、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大学史学课程设置与学风转变等等,系统
尼采恣情,克尔凯郭尔羞涩;尼采崇生命的强力,克尔凯郭尔惜生命的脆弱;尼采纵情审美的人生,克尔凯郭尔纵身上帝的深渊;尼采对
圣经故事-译文名著精选 内容简介 阿瑟·马克斯威尔,美国当代著名的《圣经》研究者与作家,《圣经故事(译文名著精选)》即为他集数年研究心血之成果。圣经故事一般人都...
智慧与命运 本书特色 在梅特林克看来,凭借某些美的晨魂的力量其他的灵魂才得以存活。梅特林克,无疑就拥有这样一颗美的灵魂。梅特林克认为世界是由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
论语全解(精装) 本书特色 1.“仁”“义”“孝悌”“君子”……孔子的谆谆教诲,弟子的勤勉好学,《论语》为您讲述不一样的智慧人生。 2.通俗的讲述,简练的注释,...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学术名著,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老子章句是现存老子注本中成书较早,影响较大者。但是,关于此书作者及成
陈嘉映1952年上海出生,6岁迁居北京,16岁插队内蒙。1977年高考恢复,就读北大西语系,不久考上研究生,在北大攻读西方哲学。198
《高邮王氏四种之二-讀書雜志》,本书是作者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荀子》等古籍进行的研究
西藏瑰宝-吐蕃分治时期壁画精选 本书特色 《西藏瑰宝》系列图片,首套共八册。所有图版及说明文字,均选自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画册。 《宝藏...
神奇圣人王阳明-2 本书特色 王阳明参透世事人心,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终成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一;曾国藩研习阳明...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伦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学说以为实行道德之标准,实伦理之现象,早流行于社会,而后有学者观察之、研究之、组织之,以成为学说也,在我国唐虞三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