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1957年
籍贯:江苏省
职务: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主要研究金圣叹,唐代取士文学、唐代文学制度及文化、文明等问题
人物简介
陈飞,男,1957年生,江苏省睢宁县人。先后就读于徐州师范学院(原名,下同)、杭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献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金圣叹,唐代取士文学、唐代文学制度及文化、文明等问题。曾任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副院长主持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主任等,获评省级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级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十多部,发表文章近百篇,主编、编辑报刊书籍多种,主持和参与各级项目10多项,多次获奖。
学习经历
1978-1982:徐州师范学院(原名,下同)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82-1985:杭州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7-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2:晋升副教授。
1995:晋升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2002:任博士生导师,获评河南省省级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著作论文
《唐代试策考述》,中华书局2002年。
《千秋一叹:金圣叹传》,作家出版社2018年。
《文学与制度——唐代试策及其他考述》,商务印书馆2015年。
《文人与文学——论金圣叹及其他》,商务印书馆2011年。
《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大象出版社2004年。
《唐太宗》(修订本),中州古籍出版社修订本2004年。
《中国文学史学史》之《丰富多彩的专题文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大唐西域记新译》,三民书局1998年。
《唐宋世情故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唐诗与科举》,漓江出版社1996年。
《唐太宗李世民》,云龙出版社1995年。
《盂子素描:王宫里的思索》,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历史的苦涩》,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文中子校译》,安徽文艺出版社《二十二子全译》本1995年。
《回读百年: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人文论争》1-5卷,全书执行主编,第一、五卷主编、主撰;大象(原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9年再版。
《新文学》第1-8期,第一主编,大象出版社2003-2007年。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1-3辑,主编,学苑出版社2002-2008年。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术史》,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论金圣叹的人格》,《学术月刊》1985年第7期。
《金圣叹“格物”要义》,《明清小说研究》新第1辑,1990年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精神品质》,《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中国古典文学型态论纲》,《中国诗学》第1辑,1991年
《高贵之死与曹魏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4期
《唐代文学的文化规定》,《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状元策”论略》,《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唐代“常明经”试策考述》,《文史》2001年第4期。
《二十世纪妇女文学史著述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唐代进士科“止试策”考辨》,《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唐代“秀才科”考辨》,《文献》2002年第3期。
《唐代“准明经”科目及试策考略》,《国学研究》第10卷,2002年期
《“发言为诗”说》,《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
《唐代文学概念的确立与实现》,《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唐代试策的形式体制――以制举策文为例》,《文学遗产》2006年第6期。
《唐代明经试策形式体制考论》,《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
《“后文化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古“文“实义说略》,《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古“文“人本义说》,《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对策残卷”识辨》,《文史》2007年第1期。
《唐代试策的表达体式――策问部分考察》,《文学遗产》2008年第1期。
《唐代“射策”与“对策”辨略》,《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吴世昌评韩愈读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唐代进士试策形式体制》,《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骆宾王“对策文”相关问题考辨》,《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刘操南先生“绝学”述略》,《国学学刊》2010年第2期。
《唐光宅二年“进士”试策考辨》,《文献》2011年第1期
《唐代“岳牧举”考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唐代进士科“策体”发微》,《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
《文本所见唐代明经试策内容体制》,《文学遗产》2014年第3期。
《唐代明经试策文本所见相关制度考释》,《文献》2014年第6期。
《唐代取士文学概论》,《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
《唐代制举试策的形式体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唐代宏崇生考试制度辨识》,《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
《金圣叹早年事迹探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金圣叹幼年家难探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呆者”任维初——重申“哭庙案”之一》,《读书》,2018年第12期。
《关于金圣叹与“哭庙案”的两点辨正》,《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性介不啊”顾予咸——重申“哭庙案”之三》,《读书》,2019年第12期。
《“刻核”朱国治——重申“哭庙案”之二》,《读书》,2019年第4期。
《敦煌唐写本明诗习业策残卷读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科研项目
教育部哲社重大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18JZD016),首席专家,在研。
国家社科项目《唐代取士文学研究与文本整理》(14ZW048),主持,结项优秀。
国家社科项目《唐代试策体制及其源流研究》(07BZW034),主持,结项优秀。
国家社科项目《唐代“以文取士”与国家文学教育》(01BZW017),主持,结项优秀。
主要奖励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2年。
河南省省级特聘教授,河南省人民政府2002年。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人民政府1997年。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2005年。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2006年。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2002年。
生平简历 1924年6月20日,卞孝萱生于扬州没落的书香门第。出生不到两个月,父亲去世,寡母与卞孝萱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孝...
陈勇,男,1964年10月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9~199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先后于...
金惟纯,祖籍浙江温州永嘉县,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早年担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主笔,被李敖誉为“中国台湾新闻界第一大才子”,马英九先生称为值得相交的好友。后金惟纯...
程志华,1965年生,河北省武强县人。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河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7 月,在河北大学...
生平简介 沈文凡,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学术、学位、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
生平简介 1914年11月21日,李埏出生于云南省行林县(原路南县)。四岁入私塾,十岁后就读于昆明市立第一小学、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7月,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
学术道路 漆侠(1923—2001),字剑萍,山东巨野人。抗日战争前,在家乡读小学。少年时代的漆侠就喜欢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上小学四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
过常宝,1964年7月生,汉族,安徽含山人。1982年至1985年任小学教师。198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刘梦溪,1941年生,原籍山东,生于辽宁。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暨《世...
冯胜利,男,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先在历史系攻古史,两年后又考入中文系,师从陆宗达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主修《说文》及训诂学,文史兼治。1982年毕业留校,...
扬之水,1954年生,原名赵丽雅,浙江诸暨人。“扬之水”系其笔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970年初中毕业,于北京...
杨曾宪,1948年出生于青岛,山东即墨人。1965年开始自修人文学科,文革中亦未间断。1967年高三毕业。1969年开始在码头、工厂、学校、街道干过各种临时工,...
白化文(1930年8月27日-2021年7月6日),原名白迺桢,号承泽退士、颐和退士等,北京人。父母分别名为白云章、沈时敏。祖父白宝山为民国将领,曾外祖父为外馆...
周育德,1938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961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