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8年—2020年11月5日
籍贯: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
职务: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
成就: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专题、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获终身成就奖
人物简介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11月5日),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地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
欧阳中石早年就读于济南,中学毕业后于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再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主修中国逻辑学史。1954年毕业后,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那是中国书法教育逐渐复兴的时候,欧阳中石与当时许多的有识同道共同承担了开辟高等书法教育的任务。他首先开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首批向全国招收近百名学生,以后又发展了本科、硕士教学领域。欧阳中石的举动获得了书学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他曾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国书法教育中。1993年,国家为了使书法教育更加走向正规、深入,更加蓬勃发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1998年,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博士后教学点,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弥补了很久以来中国书法教育的不足,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欧阳中石还主编、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著,如《中国书法史鉴》、《书学导论》、《学书概览》、《书学杂识》、《中国的书法》、《书法教程》、、《章草便检》、《书法与中国文化》等等。其中,《书法教程》获1995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欧阳中石学书先师从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最专。常作行书,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祝点法。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书法作品有《中石夜读词钞》、《中石钞读清照词》、《小楷道德经书卷》等,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或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欧阳中石治学博涉多优,不仅在书法方面成就卓越,而且在逻辑、国学、音韵、绘画、戏曲、文学等学科都有精深造诣。他早年主修逻辑专业,曾从金岳霖等前辈学者问学,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了国家“六·五”项目五卷本《中国逻辑史》的编写,担任隋唐至明部分。其他著作尚有《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先秦卷》(合著)、《逻辑》(主编)、《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合著)等。
欧阳中石还是一位京剧艺术家、研究者。他是“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曾长期协助奚啸伯先生工作,对“奚派”艺术的完善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他还把京剧作为一门学问,举凡京剧的历史渊源、音韵、各派艺术特色及表演实践等都有专门的研究,创获颇丰。其见解刊载于各种报刊、文集。
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欧阳中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主要发表文章
震动奚啸伯的一个故事(《中国戏剧》1981年02期)
别出心裁的《关羽斩子》(《中国戏剧》1981年04期)
一个语文教改方案的设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天涯何处无芳草——看济南市京剧团青年演员张伟的演出(《中国戏剧》1983年02期)
张裕釗书法溯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把不利的条件化为成功的动力——从马连良的艺术道路汲取成功的经验(《中国戏剧》1985年10期)
试析孔子“叩两端”的逻辑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从马连良先生艺术中去寻求启示(《中国戏剧》1991年07期)
《京剧打击乐浅谈》序(《人民音乐》1993年02期)
研究何绍基的新基点——读《何绍基墨迹》(《美术之友》1997年02期)
率真挺秀自然天成——谈谈李慧芳的演唱艺术(《中国戏剧》2002年05期)
“语文”散谈(《语文建设》2002年11期)
我对“书学”的思考(《光明日报》2004年2月12日)
庚辰论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文化与书法(《光明日报》2007年6月21日)
楷书书论析要
行书书论析要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2年1月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6月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大...
崔保国,1962年12月出生于江苏徐州,1979年入徐州市第一中学读高中,因成绩优异于1980年提前参加高考,并以高分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南...
人物简介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
刘梦溪,1941年生,原籍山东,生于辽宁。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暨《世...
美国莱斯大学钱南秀教授,因患癌症,不幸于2022年11月16日在休斯敦逝世,享年75岁。 钱南秀教授1947年6月18日生于南京,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过常宝,1964年7月生,汉族,安徽含山人。1982年至1985年任小学教师。198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程章灿,1963年9月生,福建闽侯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随即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程千帆先生,先后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于19...
生平简介 武振玉,女,1963年1月生,辽宁新宾人,满族。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85年7月毕...
金惟纯,祖籍浙江温州永嘉县,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早年担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主笔,被李敖誉为“中国台湾新闻界第一大才子”,马英九先生称为值得相交的好友。后金惟纯...
巴兆祥,1963年10月生,安徽休宁人。1980~1987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历史系(旅...
董治安,1934年7月生,江苏徐州人。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此后一直在山东大学从事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和文献的教学研究工作,1992年起...
白化文(1930年8月27日-2021年7月6日),原名白迺桢,号承泽退士、颐和退士等,北京人。父母分别名为白云章、沈时敏。祖父白宝山为民国将领,曾外祖父为外馆...
学术道路 漆侠(1923—2001),字剑萍,山东巨野人。抗日战争前,在家乡读小学。少年时代的漆侠就喜欢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上小学四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
陈惠琴,女,1957年5月生。1977 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到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7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