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1921年9月
籍贯:甘肃天水
职务: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幼承家学,194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有幸接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先生们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严谨的治学风范,令他如沐春风,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发轫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名重一时的大学者汪辟疆(方湖)对年轻的霍松林十分器重。汪先生教书,强调知、能并重,研究与创作相辅相成,在古诗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础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这样的名师进一步栽培,为霍先生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夯实了基础。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以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1949年,霍松林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1951年赴陕执教至今,历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师范学院讲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终身研究员、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及会刊《中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等。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霍松林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又是蜚声海内外的当代诗人,享誉日久,著述甚多,桃李遍天下。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虽因文而罹祸,霍松林先生却依然其志不改,笔耕不辍,半个世纪以来,著作等身。其主要论著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西厢记〉简说》、《〈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宋诗三百首评注》、《历代诗精品评注》、《孔颖达诗歌初探》、《〈滹南诗话〉校注》、《〈欧北诗话〉校注》,《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文艺散论》、《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音阁文集》等30多种;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年)》(6卷)、《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说注》、《中国近代文论名篇详注》、《元曲精华》等50多种。
霍松林先生童年学诗,初高中阶段发表抗战诗词散文颇多,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先生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中国作家协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特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红铜质奖牌。数十年所作诗词“文革”中散失过半,1990年前后大陆、台北分别出版的《唐音阁吟稿》和《唐音阁诗词集》所收不足千首。近十年来提介新声新韵,创作亦丰,老树新花,愈见繁艳。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与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霍松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学,献身教育,培养后学,勤奋著述,赢得了国家、人民和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许。1985年霍先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1986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应客员教授之聘,赴日本明治大学、信州大学等校讲学,在东京作唐诗研究公开讲演,载誉而归。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选为世界杰出领先人物。1991年,荣获国家特殊津贴。其治学经历和学术成就,载入国内各种社会科学家传略、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美国国际传记中心《世界杰出领先人物名人录》。
主要发表文章
一、论文
二、书评
三、序言
四、杂文
五、诗赋
方立天,1933年生于浙江永康,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工作至今。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直接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
巴兆祥,1963年10月生,安徽休宁人。1980~1987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历史系(旅...
傅谨,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1979年3月考入浙江师范学院,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关注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师从蔡良骥副教授...
彭明,1924年12月生,河南夏邑人。1945年12月,入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史地系学习。1947、1948年在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先后师从胡华与范文澜先生攻...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湖北省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儒藏》编撰中...
生平简介 王水照,浙江余姚人,1934年7月生,1960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
生平简介 沈文凡,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学术、学位、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
我和谁都不争 / 和谁争我都不屑 / 我爱大自然 / 其次就是艺术 /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 火萎了 / 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英)作 杨绛译 我站在...
人物简介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
相期辽海,平生只为钓诗客; 独向瀛洲,世间又少说唐人。 沉痛悼念广州大学吴相洲教授! 广州大学吴相洲教授2021年4月2日下午4时,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1958年调至商务印书馆,度过了几个月的悠闲清静的“就着斜阳余晖,手执一卷白天尚未...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自...
刘大年于1915年8月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中小地主家庭。抗日战争前家境已经衰落。六岁入小学,大部分时间念私塾。1929年—1931年,湘鄂西苏区开辟至华容,他积...
生平简介 刘浦江,重庆市垫江人,出生在上海。1979年,他通过高考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是恢复高考后垫江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 1983年7月,本科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