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成金简介

冷成金简介

生年:1962年
籍贯:山东临沂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

冷成金,男,1962年生,山东临沂人。1991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7月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1996年7月升任副教授。1...

人物介绍

生年:1962年
籍贯:山东临沂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

冷成金,男,1962年生,山东临沂人。1991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7月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1996年7月升任副教授。1999年2月—2001年8月期间任韩国韩瑞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7月起升任教授,2004年起增补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

一、专著

  1. 《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47万字。
  2. 《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0万字,获200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3. 《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学林出版社,2002年5月,24万字。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5. 《隐士与解脱》,作家出版社,1996年12月。
  6. 《古道酣歌》,海天出版社,1998年12月。

二、编著、古籍整理、主编

  1. 《苏轼》(词选注),大连出版社1998年1月。
  2. 《陆游》(诗选注),大连出版社,1997年1月。
  3. 《新资治通鉴》,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4月。
  4. 《读史有学问》,南海出版社,2002年4月;2002年11月台湾未来书城出台湾地区繁体字版。
  5. 《〈人物志〉译释(辨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2003年3月译成韩文出版。
  6. 《传统智慧的文化形态》,团结出版社,1998年1月;2003年6月译成韩文出版。
  7. 《中国禁毁小说百部》(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

三、论文

  1. 《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2. 《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3. 《论苏轼岭海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4.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5. 《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6. 《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7. 《传统事功精神的新开展》,《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
  8. 《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9. 《试论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10. 《骈文之美辨正》,《论衡》,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11. 《试谈中国禁毁小说的概况及禁毁因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12. 《试论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因及特质》(韩国),《东方学》,1999年12月。
  13. 《唐宋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宋词繁荣的文化动因》,《中国文学的文化思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3月
  14. 《中国古代散文中“文”、“道”观念演变之考辨》(韩国),《东方学》,2000年12月。
  15.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01年4月18日。
  16. 《论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7. 《武打·武侠·无赖》,《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1日。
  18.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兼与朱熹文艺思想相比较》,《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19. 《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
  20. 《试论苏轼的山水诗与自然诗化的走向》,《文学前沿》第5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1. 《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0月。
  22.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3. 《唐诗宋词为什么美?》,《解放日报》,2004年10月1日。
  24. 《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5. 《诗词“文化欣赏”举隅》,《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6. 《苏轼研究的一种“范式”——论〈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作家研究的意义》,与高云鹏合撰,《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7. 《论苏轼对屈原诗学精神的继承及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8. 《女人与政治》,《读书文摘》,2007年第3期。
  29. 《艺术家与政治家》,《鞍山日报》,2007年8月6日。
  30. 《“柔道”开国“柔道”治国》,《国学》,2008年第5期。
  31. 《“仁者”的忍术》,《国学》,2008年第8期。
  32. 《书生与帝王》,《国学》,2008年第9期。
  33. 《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
  34. 《平常心是道》,《国学》,2010年第4期。
  35. 《慈·忍·变》,《国学》,2010年第5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