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4年6月20日~2009年9月5日
籍贯:江苏扬州人
职务: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唐代文史
生平简历
1924年6月20日,卞孝萱生于扬州没落的书香门第。出生不到两个月,父亲去世,寡母与卞孝萱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孝萱。日后有几十位前辈为此事作画赋诗填词。如柳亚子赠诗云:“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陈寅恪诗《寄卞孝萱》其一为:“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
日军侵华,扬州沦陷,物价飞涨。卞孝萱到溱潼镇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18岁毕业后便只身前往上海谋生,白天在银行工作,晚间进夜校补习,走上自学之路,遇到疑难问题,便向学者求教。1948年肄业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曾先后就职于上海远东商业银行、上海及厦门中国实业银行。
1949年,卞孝萱调到北京工作。同年9月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1952年至1956年,任北京市中国民主建国会秘书。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从收集、整理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碑传入手,研究清以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人物的墓碑、墓志铭、家传、行状等,发表了一批学术文章。1956年受推荐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范文澜指导下,协助修订《中国通史简编》。当时卞孝萱最常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可以淘到旧书的琉璃厂,一个就是北海附近的北京图书馆。正是在图书馆看书时,卞孝萱认识了章士钊的秘书王益知,后来成了章士钊家的常客,共同研究柳宗元的文章。章士钊出版《柳文指要》时,需要卞孝萱当助手,便写信给周恩来,请将卞孝萱从干校调回北京。卞孝萱协助章士钊校勘《柳文指要》全稿,在章家工作了一段时间。《柳文指要》出版后,章士钊在赠卞孝萱的著作上题词:“孝萱老棣指疵。此书出版,荷君襄校之力,甚为感谢。”
“文革”后期,卞孝萱回到家乡执教,从1976年至1981年,任扬州师范学院副教授。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市中国民主建国会部负责人。1984年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所,1986年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与程千帆、周勋初等组成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中国文化史、年代学研究、唐代小说与政治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1979年至1992年,任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三届至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94年10月离休。
离休以后,卞孝萱先生仍担任《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并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柳宗元研究会、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湖北省吴楚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顾问。
卞孝萱先生自学文史书画成家,涉猎领域广泛,出版各类著作约四十种,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在国内外文史学界享有盛誉。其学术生涯始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收集、整理的《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两书,正是其早年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总结。卞先生以唐代文史为主攻方向,突破了治文者不治史、治史者不治文的单一范围,开拓出点面结合、文史结合的广阔领域,先后撰写了《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等,主编了《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唐代文学百科辞典》等。在文史结合方面,卞先生尤为脍炙人口者是对唐传奇的研究,其《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书,备受学界称道。卞先生晚年锐意于新领域的探索,《郑板桥丛考》、《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等,都是卞先生耄耋之年的力作。
2009年9月5日12时18分,卞孝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卞孝萱先生在长期的执教与讲学生涯中,以其“专通坚虚”的学风、诲人不倦的师德、提携后进的懿行、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学界与社会的尊敬与爱戴。
学术著述
一、专著
1.《刘禹锡年谱》 1963年11月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2.《刘禹锡》(合作) 1980年1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台湾群玉堂
3.《元稹年谱》 1980年6月 齐鲁书社
4.《五代史话》(合作) 1985年5月 北京出版社
5.《唐代文史论丛》 1986年12月 山西人民出版社
6.《刘禹锡丛考》 1988年7月 巴蜀书社
7.《刘禹锡研究》(合作) 1989年4月 贵州人民出版社
8.《刘禹锡评传》(合作) 1996年1月 南京大学出版社
9.《韩愈评传》(合作) 1998年12月 南京大学出版社
10.《冬青书屋笔记》 1999年1月 东方出版中心
11.《唐传奇新探》 2001年11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12.《唐人小说与政治》 2003年6月 鹭江出版社
13.《郑板桥丛考》 2003年12月 辽海出版社
14.《现代国学大师学记》 2006年10月 中华书局
15.《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 2008年12月 辽海出版社
二、译注
《新译唐人绝句选》(合作) 1999年9月 台湾三民书局
三、点校
1.《刘禹锡集》(合作) 1990年3月 中华书局
2.《十朝诗乘》(合作) 2000年8月 福建人民出版社
四、主编
1.《辛亥人物碑传集》 1991年10月 团结出版社
2.《历代廉吏污吏史话》 1992年3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民国人物碑传集》 1995年2月 团结出版社
4.《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45种) 1995年5月 辽宁古籍出版社
5.《资治通鉴新编》 1996年6月 黄山书社
6.《六朝文学丛书》(8种)1998一1999年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7.《唐宋传奇经典》 1999年1月 上海书店出版社
8.《游记精华》 1999年1月 巴蜀书社
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卷) 1999年7一8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0.《改革通鉴》 2000年1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11.《中国改革史鉴丛书》(6种) 2000年10月 南京大学出版社
12.《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 2000年12月 江苏古籍出版社
13.《中华文化百科》(100种) 2001年1月 辽海出版社
14.《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8种) 2002年4月 江苏古籍出版社
15.《唐代文学百科词典》 2003年12月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6.《国学四十讲》 2008年1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17.《书院与文化传承》(合编) 2008年12月 中华书局
18.《长江历史文化词典》 排印中
五、论文
1.《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 《学术论坛》1957年3期
2.《五代时期南方诸国与契丹的关系》 《山西师院学报》1957年3期
3.《唐诗中的酒价》 《学术论坛》1958年1期
4.《张籍简谱》《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期
5.《谈蔡琰作品的真伪问题》 《胡笳十八拍讨论集》1959年11月
6.《李绅年谱》 《安徽史学》1960年3期
7.《关于刘禹锡生平的一些问题》 《山西师院学报》1960年4期
8.《关于王建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增刊八辑》1961年1月
9.《发现一篇吴敬梓的骈文》 《光明日报》1961年8月6日
10.《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 《天津日报》1961年9月6日
11.《陈端生是“陈云贞”吗?》 《文汇报》1961年12月16日
12.《有关武则天的两件资料》 《光明日报》1962年7月18日
13.《〈纪闻〉作者牛肃考》 《江海学刊》1962年7期
14.《武则天二三事》 《光明日报》1962年9月12日
15.《谈〈板桥先生印册〉》 《文汇报》1962年10月24日
16.《关于汪士慎的几个问题》 《文物》1962年10期
17.《关于〈南柯太守传〉》的撰写时间 《江汉学报》1962年11期
18.《杜甫诗论旁探》 《文学遗产增刊十二辑》1963年9月
19.《南卓考》 《中华文史论丛》四辑1963年9月
20.《“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 《文物》1964年3期
21.《袁江〈东园图〉考》 《文物》1973年11期
22.《关于北朝、隋、唐的“道”》 《南开大学学报》1977年6期
23.《唐代扬州手工业与出土文物》 《文物》1977年9期
24.《广积资料与〈隋书〉选词》 《扬州师院学报》1977年9期
25.《〈刘禹锡集〉中疑难问题初探》 《徐州师院学报》1978年1期
26.《从随园历史说到新发现的〈随园图〉》 《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1-2期;《大观园》1981年1月
27.《关于元稹的几个问题》 《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3期
28.《李益年谱稿》 《中华文史论丛》8辑1978年10月
29.《从“寄湖南幕中亲故”诗探索刘禹锡的母亲》 《四川师院学报》1979年1期
30.《校订〈李娃传〉的标题和写作年代》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31.《元稹诗真伪考》 《教学与进修》1979年2期
32.《范老的治学精神》 《读书》1979年7期
33.《中日友好与鉴真东渡》 《群众论丛》创刊号1979年9月
34.《介绍几首元稹的佚诗》 《扬州师院学报》1979年4期
35.《元稹“变节”真相》 《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4期
36.《元稹家庭真相》 《历史研究》1979年4期
37.《刘禹锡交游新考》 《文史》979年12月
38.《佛道之争与鉴真东渡》 《中国史研究》1980年1期;《新华月报》1980年6期
39.《鉴真与扬州》 《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1期
40.《鉴真东渡所带食品考略》 《中国烹饪》1980年1期
41.《刘禹锡与令狐楚》 《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1期
42.《刘禹锡与柳宗元交游小考》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0年1期
43.《谈刘禹锡与元稹崔群崔玄亮的“深分”》 《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1期
44.《元稹与两浙诗人》 《浙江师院学报》1980年1期
45.《鉴真东渡的物质准备》 《徐州师院学报》1980年2期
46.《鉴真带到日本的王羲之真迹从何而来?》 《光明日报》1980年6月3日
47.《元稹诗文校记》 《淮阴师专学报》1980年3期
48.《元稹·薛涛·裴淑》 《四川学院学报》1980年3期
49.《元稹与小说》 《徐州师院学报》1980年3期
50.《郑燮〈板桥先生印册〉注》 《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3期
51.《曹寅 〈红楼梦〉 阮元》 《红楼梦研究集刊》4辑1980年
52.《鉴真东渡五题》 《江汉论坛》1980年5期
53.《新版〈旧唐书〉漏校一百例》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2集1981年
54.《刘禹锡的交游》 《扬州师院学报》1981年2期
55.《杜甫与高适岑参》(合作) 《草堂》1981年2期、1982年1期
56.《金农书翰十七通考释》 《南艺学报》1981年3期
57.《中华职业教育社怎样办职业教育》 《江汉论坛》1981年4期
58.《〈登科记考〉纠缪》 《学林漫录》6集1982年6月
59.《郑板桥轶事考》 《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2年7月
60.《唐代度支使与支度使》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1期
61.《刘禹锡与韩愈》 《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1期
62.《试述王叔文集团的任人唯贤及其局限性》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2期
63.《白居易〈长恨歌〉新释》(合作) 《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2期
64.《杜甫的〈夔州歌〉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合作) 《草堂》1983年2期
65.《〈唐诗类选〉是第一部尊杜选本》 《学林漫录》8集1983年4月
66.《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 《史学史研究》1983年2期
67.《刘禹锡与晚唐诗人》 《河北师大学报》1983年3期
68.《杜牧为何诋諆元白诗?》(合作) 《江海学刊》1983年3期
69.《〈板桥题画〉非郑燮所编、刻、印》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
70.《秦锡永辑郑板桥〈印跋〉考辨》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4期
71.《郑板桥画兰竹石之外》 《文物天地》1983年6期
72.《郑板桥〈诗钞〉人名笺证》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5期1983年
73.《乾隆焚书与〈板桥诗钞〉铲板》 《文物》1983年10期
74.《王之涣》(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1983年
75.《刘长卿》(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1983年
76.《李益》(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1983年
77.《刘禹锡》(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1983年
78.《元稹》(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1983年
79.《刘禹锡文学创作概论》(合作) 《盐城师专学报》1984年1期
80.《〈邠志〉浅探》 《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年1期
81.《李益及其边塞诗》 《文史知识》1984年1期
82.《〈郑板桥家书〉四十六通辨伪》 《松辽学刊》1984年1期;《新华文摘》1984年4期
83.《〈板桥题画〉刻本与墨迹勘对》 《美苑》1984年2期
84.《论〈顺宗实录〉的作者》 《南开史学》1984年2期
85.《刘禹锡与江西诗派》 《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 1984年4月
86.《大历诗风浅探》(合作) 《唐诗探胜》1984年7月
87.《殷璠〈丹阳集〉辑校》 《文史》23辑1984年11月
88.《郑板桥手书陆种园诗词》 《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4期
89.《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文史知识》1985年1、2期
90.《唐代小说与政治》 《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
91.《〈郑板桥行书真迹〉中的八首词》 《学林漫录》10集1985年5月
92.《〈赣州府志〉、〈兴国县志〉中的四篇唐代制书》 《古籍论丛》2辑1985年10月
93.《读〈扬州画舫录〉饮食部分》 《中国烹饪》1985年12月
94.《刘禹锡与苏轼》 《古典文学论丛》3辑1985年12月
95.《郑板桥画派初探》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
96.《柳诒徵与〈中国文化史〉》 《镇江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
97.《陈谏与〈彭城公故事〉》 《四川师大学报》1986年2期
98.《〈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 》《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2期
99.《中唐政治斗争在小说中的反映》 《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2期
100.《两〈唐书〉天宝户口对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2期;《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三)》1990年7月
101.《元白次韵诗新探》 《汉唐文学漫论》1986年5月
102.《〈刘禹锡生地考辨〉质疑》 《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4期
103.《从〈清实录〉看郑板桥》 《东南文化》2辑1986年10月
104.《唐〈琉璃堂墨客图〉残本考释》 《古籍整理研究》1987年1期
105.《〈长江集〉冯班、何焯批语考释》 《常州教育学院学刊》1987年1期
106.《试论六朝的历史地位》 《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
107.《〈孔雀东南飞〉诗中的时刻问题》 《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3期
108.《郑板桥诗三题》 《学林漫录》2集1988年11月
109.《〈温飞卿诗集〉何焯批语》 《古典文献研究》1989年
110.《卢纶》(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1989年
111.《王建》(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1989年
112.《李绅》(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1989年
113.《蒋防》(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1989年
114.《许浑》(合作)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1989年
115.《〈补江总白猿传〉新探》 《南京师专学报》1990年1期;《西北师大学报》1991年3期;《唐代文学研究》1992年8月
116.《庆历新政与永贞革新》 《苏州大学学报(纪念范仲淹诞生一千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0年
117.《评改革家范仲淹的两篇文章》 《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3期
118.《读〈释氏疑年录〉》 《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1990年10月
119.《自学答问》 《文史知识》1990年12期
120.《〈李娃传〉新探》 《烟台师院学报》 1991年4期;香港《隋唐史论集》1993年
121.《韩愈〈毛颖传〉新探》 《安徽史学》1991年4期
122.《〈韵语阳秋〉新跋》 《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三辑)》1992年7月
123.《“牛李党争”正名》 《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1993年4月
124.《范文澜先生的治学道路与方法》 《安徽史学》1982年4期
125.《韩集书录(十则)》 《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3期
126.《〈枕中记〉主角原型三说质疑》 《西北师大学报》1993年6期
127.《唐玄宗杨贵妃五题》 《烟台师院学报》1994年1期;《唐文化研究论文集》1994年11月
128.《为什么韩愈诗文中未提过母亲?》 《文史知识》1994年1期
129.《〈谪龙说〉与〈河间说〉新探》 《社会科学天地》1994年1期;《国际柳宗元研究撷英》1994年11月
130.《郑板桥集外词》 《文献 1994年2期
131.《〈长恨歌传〉新探》 《中华文史论丛》53辑1994年6月
132.《〈开元升平源〉新探》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33.《读〈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1995年10月
134.《韩集书录》(八则) 《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
135.《〈瘗鹤铭〉之迷》 《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2001年12月
136.《寺院经济与鉴真东渡》 韩国《唐史论丛》1995年;《烟台师院学报》1996年1期
137.《刘禹锡政治上的求实精神》 《许昌师专学报》1996年1期
138.《刘禹锡集整理工作综论》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2期
139.《难忘的恩师,难忘的通史》 《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3期;《新华文摘》1996年7期;《当代百家话读书》1997年6月
140.《新发现的板桥题画残稿》 台北《扬州研究》1996年8月
141.《韩集书录(十三则)》 《韩愈研究》1辑1996年10月
142.《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 《唐研究》2卷1996年12月
143.《柳宗元诗话(九则)》《运城高专学报》1997年1期
144.《〈陋室铭〉非刘禹锡作》 《文史知识》1997年1期
145.《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紫金岁月》1997年2期
146.《柳宗元诗话(11则)》 《零陵师专学报》1997年2期
147.《〈红线〉、〈聂隐娘〉新探》 《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
148.《吴地史学家吕思勉自述史学渊源与成就》《江海学刊》1997年4期
149.《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年12月;《东南文化》1998年4期
150.《四十年来〈刘禹锡集〉整理工作小结》 《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月
151.《韩愈生母之谜》 《韩愈研究》2辑1998年2月
152.《柳宗元文札记》 《零陵师专学报》1998年2期
153.《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3期
154.《郑板桥与吕留良》 《文史知识》1998年4期
155.《郑板桥与南京》 《紫金岁月》1998年6月
156.《罗隐〈说石烈士〉发微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98年7月
157.《韩愈的经济观》 《周口师专学报》1998年4期
158.《〈石鼎联句诗、序〉考》 《周口师专学报》1999年1期
159.《浅谈“专”与“通”》 《文学遗产》1999年2期
160.《〈崔少玄传〉作者考》 《烟台师院学报》1999年1期
161.《〈平淮西碑〉与〈说石烈士〉》 《文史》1999年1辑
162.《章太炎各次国学演讲之比较研究》 台北《章太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6月;《思想家》1辑2000年10月
163.《六朝文学新论》 《南京晓庄学报》1999年3期
164.《史学家柳诒徵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 《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65.《两本〈唐宋诗醇〉之比较研究》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4期
166.《“退之服硫黄”五说考辨》 《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4期
167.《实录与谀墓》 《文史知识》1999年5期
168.《诗坛前辈咏钱钟书》 《不一样的记忆》1999年8月
169.《读〈清代扬州学记〉札记》 《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1999年9月
170.《我与唐传奇研究》 《学林春秋》二编上册1999年12月
171.《浅谈“专通坚虚”—范文澜先生治学格言》 《学林往事》上册2000年3月
172.《唐人杂传、杂文、轶事、传奇之比较研究》《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1期
173.《〈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 《敦煌学辑刊》2000年2期
174.《陈寅恪与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3期
175.《唐小说集〈玉泉子〉的政治倾向》 《南通师院学报》2000年3期
176.《〈戎幕闲谈〉新探》 《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4期
177.《校补刘禹锡〈祭韩吏部文〉缺字》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4期
178.《〈拾甲子年事〉与〈文武两朝献替记〉》《中华文史论丛》63辑2000年9月
179.《〈桃花扇传奇〉与〈柳如是别传〉》 《文学遗产》2000年6期;《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2000年12月
180.《侯方域与壮悔堂》 《文史知识》2000年8期
181.《关于六朝研究的几点思考》 《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2期
182.《“玄武门之变”与〈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2期
183.《章士钊一生“三指要”》 《烟台师院学报》2001年2期
184.《〈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跋》 《江苏文史研究》2001年2期
185.《唐宋申锡冤案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3期
186.《略论六朝文学文化文物之综合研究》 《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3期;《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2002年8月
187.《孤本〈石鼓斋印谱〉跋》 《藏书家》3辑2001年6月
188.《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徽学》2000年卷
189.《〈莺莺传〉“忍情说”新解》 《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3辑
190.《郑板桥佚诗佚文考》 《文献》2001年4期
191.《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的体会》 《古籍研究》2001年4期
192.《牛李党争时的四篇作品考察》 《文史知识》2001年6期
193.《〈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四答》 《书品》2001年6期
194.《南京博物院“扬州八怪书画展”随笔》 《东南文化》2001年9期
195.《〈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考》 《古典文献研究》第五辑,2002年4月
196.《范文澜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1期
197.《孤本〈昭阳郑氏谱〉的学术价值》 《文献》2002年2期
198.《晚唐小说与政治――从〈杜阳杂编〉等看“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2期
199.《高时显与丁辅之――〈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2期
200.《〈周勋初文集〉笔谈:新世纪人文科学的一面旗帜—总评〈周勋初文集〉》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2期
201.《从〈杜阳杂编〉等看“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2期
202.《〈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编写说明》《古籍研究》2002年3期
203.《〈訄书详注〉表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3期
204.《郑板桥轶事》 《镇江高专学报》2003年3期
205.《〈三国志集解〉补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206.《论郑板桥的民本思想》 《淮阴师院学报》2002年4期
207.《“甘露之变”与〈喷玉泉幽魂〉传奇 》《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5期
208.《〈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考》 《古典文献研究》总5辑2002年4月
209.《柳诒徵与〈中国文化史〉》 《文史知识》2002年5期
210.《〈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 《运城高专学报》2002年2期;《我与中华书局》2002年5月
211.《日本官板〈平山堂图志〉跋》(合作) 《藏书家》5辑2002年5月
212.《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 《人文学者在同济大学演讲录》2002年7月期
213.《〈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 《沈阳师院学报》2002年6期
214.《邓之诚“诗证史”的理论与实践》 《燕京学报》新13期2002年11月
215.《“扬州八怪”之一——方膺》 《文史知识》2003年8期
216.《忆范文澜先生》 《文史知识》2004年12期
217.《与〈旧唐书〉共存的一部力作――评〈旧唐书辨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1期
218.《略谈文史互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219.《“郑板桥未刻诗”考辨》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220.《鉴真与天台宗关系新探》 《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3期
221.《填补空白 有功文史——评〈唐九卿考〉》 《书品》2004年4期
222.《硕果累累 任重道远—-第六届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6期
223.《〈薪火集〉序 》 《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1期
224.《以诗证史的典范——〈柳如是别传〉》《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期
225.《郑板桥画派书派考》 《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1期
226.《关于〈柳文指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期
227.《探骊得珠,后来居上——〈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评介》《江海学刊》2005年1期
228.《唐史剳记(二则)》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229.《韩愈贬潮原因探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期
230.《〈国学课堂〉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231.《论〈虬髯客传〉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232.《张舜徽先生与〈清代扬州学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233.《2005年中国阳山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韩愈离任阳山1200周年纪念会开幕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期
234.《刘师培以唐诗证史》 《文史知识》2005年9期
235.《〈柳文指要〉中的章士钊自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期
236.《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书后》《古典文献研究》第八辑,2005年12月
237.《治史求通 为艺求清——序〈朱天曙作品集〉》香港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又载《中国书法》2006年第四期)
238.《钱钟书冒效鲁诗案——兼论〈围城〉人物董斜川及其他》《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4期
239.《解读吕思勉〈自述〉》 《中国文化》2006年1期
240.《解读白居易〈思子台有感二首〉》 《文史知识》2006年1期
241.《蕲春黄氏与仪征卞氏的关系——〈黄侃日记〉研究之一》 《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242.《柳宗元佚文《谱牒论》系伪作》 《寻根》2006年2期
243.《扬州博物馆看“扬州八怪”书画记 中国文化》2006年2期
244.《崭新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评陈珏〈初唐传奇文钩沉〉》 《书品》2006年2期
245.《回顾1965年的“兰亭论辨”》《古典文献研究》第九辑,2006年6月
246.《陈王朝与天台宗——为“帝乡佛国”作》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3期
247.《书院的德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3期
248.《钱基厚笔下的钱钟书》 《寻根》2006年4期
249.《冬青书屋藏高二适墨迹序》《书画世界》2006年9月
250.《吕思勉自述治学》 《文史知识》2006年5期
251.《怎样解读钱钟书〈沉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
252.《冬青书屋笔记(三则)》 《中国文化》2007年1期
253.《省会书院与府、县书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1期
254.《钱钟书、乔曾劬唱和考》 《寻根》2007年1期
255.《闵贞不在“扬州八怪”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1期
256.《解读卞宝第致雨生手札—与〈清实录〉、〈清史稿〉印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257.《郑板桥佚诗佚文考释》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2期
258.《重新认识姚鼐——〈桐城麻溪姚氏宗谱〉数据的发掘和利用》 《中国文化》2007年2、3期
259.《书院研究的开拓与深化》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60.《把握时代因革 评论人物功过—读赵以武〈梁武帝及其时代〉》 《嘉应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61.《2005—2007本专栏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5期
262.《“联圣”大方二三事》 《寻根》2007年6期
263.《“书院研究”方兴未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64.《从新出版的〈册府元龟〉校订本说到开发其宝藏》《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2008年4月
265.《“魁儒”陈汉章》 《文史知识》2008年2期
266.《再论〈任氏传〉——兼评沈既济以雌狐“自喻”臆说》《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267.《从〈陈氏合修宗谱〉〈义门陈氏宗谱〉看陈寅恪家族》(合写)《中国文化》2008年2期
268.《从〈扬州辛亥吟〉看小方》 《寻根》2008年3期
269.《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读论文集〈家谱与地方文化〉》《江苏地方志》2008年3期
270.《揭示兴国〈钟氏族谱〉窜改唐制诰—兼评谢文学的误导》《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3期
271.《赵元任家世寻根》 《寻根》2008年5期
272.《我说〈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2008年10期
273.《〈周亮工全集〉序》朱天曙编校整理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274.《〈中国书法史〉序》《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75.《“家谱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276.《从“迁淮边氏谱”看边寿民—“扬州八怪”研究之一》《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277.《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看姚鼐与宋学》(合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278.《继往开来 共建韩学——2008中国孟州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
279.《钱钟书以杜诗、禅语评印》 《文史知识》2009年1期
280.《家谱辨伪二则》 《寻根》2009年2期
281.《唐五代笔记诗话纠谬——以刘禹锡事迹为例》《阅江学刊》2009年8月
282.《陈含光手写所作诗文简述》《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广陵书社2009年8月第1版
283.卞孝萱、邵文实《敦煌文学作品中的史学研究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9期(第106—109页)
284.《没有钱穆名字的钱穆家谱——对锦树堂钱氏宗谱的发掘研究》(合写)《中国文化》 排印中
要著编年
1957年
发表《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学术论坛》1957年3期)、《五代时期南方诸国与契丹的关系》(《山西师院学报》1957年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唐、五代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59年
发表《张籍简谱》(《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期),此为先生编制唐代诗人年谱之始。又发表《蔡琰作品的真伪问题》(《胡笳十八拍讨论集》,1959年11月),此为先生发表先唐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60年
发表《李绅年谱》(《安徽史学》1960年3期)。又发表《关于刘禹锡生平的一些问题》(《山西师院学报》1960年4期),此为先生发表刘禹锡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1年
发表《关于王建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八辑》,1961年1月)、《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天津日报》1961年9月6日)等文。
1962年
发表《〈纪闻〉作者牛肃考》(《江海学刊》1962年7期),此为先生发表唐传奇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谈〈板桥先生印册〉》(《文汇报》1962年10月24日)、《关于汪士慎的几个问题》(《文物》1962年10期),此为先生发表“扬州八怪”、郑燮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3年
出版《刘禹锡年谱》(1963年1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郭绍虞题签。发表《杜甫诗论旁探》(《文学遗产增刊十三辑》,1963年9月)、《南卓考》(《中华文史论丛》四辑,1963年10月)等文。
1964年
发表《“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文物》1964年3期)等文。
1973年
发表《袁江〈东园图考〉》(《文物》1973年11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古代园林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7年
发表《关于北朝、隋、唐的“道”》(《南开大学学报》1977年6期)、《唐代扬州手工业与出土文物》(《文物》1977年9期)、《广积资料与〈隋书〉选词》(《扬州师院学报》1977年9期)等文。
1978年
发表《从随园历史说到新发现的〈随园图〉》(《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1—2期)、《李益年谱稿》(《中华文史论丛》8辑,1978年10月)等文。又发表《关于元稹的几个问题》(《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元稹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9年
发表《从“寄湖南幕中亲故”诗探索刘禹锡的母系》(《四川师院学报》1979年1期)、《元稹“变节”真相》(《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4期)、《元稹家庭真相》(《历史研究》1979年4期)、《刘禹锡交游新考》(《文史》7期,1979年12月)等文。又发表《范老的治学精神》(《读书》1979年7期),此为先生阐述史学大师治学心得之始。又发表《中日友好与鉴真东渡》(《群众论丛》创刊号,1979年9月),此为先生发表鉴真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80年
出版《元稹年谱》(1980年6月,齐鲁书社),余冠英题签。发表《佛道之争与鉴真东渡》(《中国史研究》1980年1期,《新华月报》1980年6期全文转载)、《曹寅•〈红楼梦〉•阮元》(《红楼梦研究集刊》4辑,1980年)等文。
1981年
发表《新版〈旧唐书〉漏校一百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2集,1981年)、《金农书翰十七通考释》(《南艺学报》1981年3期)等文。
1982年
发表《〈登科记考〉纠缪》(《学林漫录》6集,1982年6月)、《郑板桥轶事考》(《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2年7月)等文。
1983年
发表《刘禹锡与韩愈》(《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1期),此为先生发表韩愈专题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唐代的度支使与支度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1期)、《〈唐诗类选〉是第一部尊杜选本》(《学林漫录》8集,1983年4月)、《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史学史研究》1983年2期)、《刘禹锡与晚唐诗人》(《河北师大学报》1983年3期)。又发表《〈板桥题画〉非郑燮所编、刻、印》(《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等五篇。
1984年
发表《〈邠志〉浅探》(《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年1期)、《〈郑板桥家书〉四十六通辨伪》(《松辽学刊》1984年1期,《新华文摘》1984年4期全文转载)、《论〈顺宗实录〉的作者》(《南开史学》1984年2期)、《刘禹锡与江西诗派》(《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1984年4月)、《殷璠〈丹阳集〉辑校》(《文史》23辑,1984年11月)等文。
1985年
出版《五代史话》(1985年5月北京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文史知识》1985年1、2期)、《唐代小说与政治》(《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刘禹锡与苏轼》(《古典文学论丛》3辑,1985年12月)等文。
1986年
出版《唐代文史论丛》(1986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萧涤非题签。发表《柳诒征与〈中国文化史〉》(《镇江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陈谏与〈彭城公故事〉》(《四川师大学报》1986年2期)、《〈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2期)、《中唐政治斗争在小说中的反映》(《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2辑)、《两〈唐书〉天宝户口对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2期)、《元白次韵诗新探》(《汉唐文学漫论》,1986年6月)、《从〈清实录〉看郑板桥》(《东南文化》2辑,1986年10月)等文。
1987年
发表《唐〈琉璃堂墨客图〉残本考释》(《古籍整理与研究》1987年1期)、《试论六朝的历史地位》(《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等文。
1988年
出版《刘禹锡丛考》(1988年7月,巴蜀书社),程千帆题签。发表《〈孔雀东南飞〉诗中的时刻问题》(《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3期)等文。
1989年
出版《刘禹锡研究》(1989年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此书选载先生与屈守元的论文各三篇,附录一篇,李一氓题签。
1990年
发表《〈补江总白猿传〉新探》(《南京师专学报》1990年1期)、《读〈释氏疑年录〉》(《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1990年10月)等文。
1991年
出版《辛亥人物碑传集》(1991年10月,团结出版社),章开沅撰序。发表《〈李娃传〉新探》(《烟台师院学报》1991年4期)、《韩愈〈毛颖传〉新探》(《安徽史学》1991年4期)等文。
1992年
发表《“牛李党争”正名》(《稽古拓新集》,1992年12月)、《范文澜先生的治学道路与方法》(《安徽史学》1992年4期)等文。
1993年
发表《韩集书录》(《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3期)等文。
1994年
发表《唐玄宗杨贵妃五题》(《烟台师院学报》1994年1期)、《为什么韩愈诗文中未提过母亲?》(《文史知识》1994年1期)、《〈谪龙说〉与〈河间传〉新探》(《社会科学天地》1994年1期)、《〈长恨歌传〉新探》(《中华文史论丛》53辑,1994年6月)、《〈开元升平源〉新探》(《冰茧彩丝集》,1994年9月)等文。
1995年
出版《民国人物碑传集》(1995年2月,团结出版社),汤志钧撰序。又出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1995年5月辽宁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读〈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1995年10月)、《〈瘗鹤铭〉之谜》(《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全文转载)、《寺院经济与鉴真东渡》(韩国《唐史论丛》,1995年)等文。
1996年
出版《刘禹锡评传》(1996年1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难忘的恩师,难忘的通史》(《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3期,《新华文摘》1996年7期全文转载)、《新发现的郑板桥题画残稿》(台北《扬州研究》,1996年8月)、《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唐研究》2卷,1996年12月)等文。
1997年
发表《〈陋室铭〉非刘禹锡作》(《文史知识》1997年1期)、《〈红线〉、〈聂隐娘〉新探》(《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年12月)等文。
1998年
出版《韩愈评传》(1998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又出版《六朝文学丛书》(1998—199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四十年来刘禹锡集整理工作小结》(《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月)、《郑板桥与吕留良》(《文史知识》1998年4期)、《罗隐〈说石烈士〉发微》(《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98年7月)、《韩愈的经济观》(《周口师专学报》1998年4期)等文。
1999年
出版《冬青书屋笔记》(1999年1月,东方出版中心)。又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999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发表《〈石鼎联句诗、序〉考》(《周口师专学报》1999年1期)、《浅谈“专”与“通”》(《文学遗产》1999年2期)、《章太炎各次国学演讲之比较研究》(台北《章太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6月)、《史学家柳诒征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3期)、《两本〈唐宋诗醇〉之比较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4期)、《“退之服硫黄”五说考辨》(《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4期)、《实录与谀墓》(《文史知识》1999年5期)、《读〈清代扬州学记〉札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1999年9月)等文。
2000年
出版《中国改革史鉴丛书》(2000年10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又出版《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2000年12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浅谈“专通坚虚”——范文澜先生治学格言》(《学林往事》上册,2000年3月)、《唐人杂传、杂文、轶事、传奇之比较研究》(《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1期)、《〈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敦煌学辑刊》2000年2期)、《唐小说集〈玉泉子〉的政治倾向》(《南通师院学报》2000年3期)、《〈戎幕闲谈〉新探》(《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4期)、《〈拾甲子年事〉与〈文武两朝献替记〉》(《中华文史论丛》2000年9月)、《〈桃花扇传奇〉与〈柳如是别传〉》(《文学遗产》2000年6期)、《侯方域与壮悔堂》(《文史知识》2000年8期)等文。
2001年
出版《唐传奇新探》(2001年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中华文化百科》,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章士钊一生“三指要”》(《烟台师院学报》2001年2期)、《〈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跋》(《江苏文史研究》2001年2期)、《唐宋申锡冤案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3期)、《略论六朝文学文化文物之综合研究》(《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3期)、《孤本〈石鼓斋印谱〉跋》(《藏书家》3辑,2001年6月)、《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徽学》2000年卷)、《〈莺莺传〉“忍情说”新解》(《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3期)、《牛李党争时期的四篇作品考察》(《文史知识》2001年6期)、《南京博物院“扬州八怪书画展”随笔》(《东南文化》2001年9期)等文。
2002年
出版《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孤本〈昭阳郑氏谱〉的学术价值》(《文献》2002年2期)、《〈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运城高专学报》2002年2期)、《从〈杜阳杂编〉等看“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2期)、《〈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考》(《古典文献研究》总5辑,2002年4月)、《〈訄书详注〉表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3期)、《“甘露之变”与〈喷玉泉幽魂〉传奇》(《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5期)、《〈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沈阳师院学报》2002年6期)、《邓之诚“诗证史”的理论与实践》(《燕京学报》新13期,2002年11月)等文。
附记:
卞孝萱先生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今择要编年,略可窥见先生治学之历程。先生撰写的序言、书评、讲座、笔谈以及辑录的近代史资料,数量很多,皆未列入。先生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者,皆未标注,以省篇幅。
胡阿祥编原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邓小军,1951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
彭明,1924年12月生,河南夏邑人。1945年12月,入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史地系学习。1947、1948年在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先后师从胡华与范文澜先生攻...
李时人,1949年生,辽宁锦州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1968年高中毕业后当过插队知青和工厂工人,有...
傅谨,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1979年3月考入浙江师范学院,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关注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师从蔡良骥副教授...
扬之水,1954年生,原名赵丽雅,浙江诸暨人。“扬之水”系其笔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970年初中毕业,于北京...
杨曾宪,1948年出生于青岛,山东即墨人。1965年开始自修人文学科,文革中亦未间断。1967年高三毕业。1969年开始在码头、工厂、学校、街道干过各种临时工,...
生平简介 武振玉,女,1963年1月生,辽宁新宾人,满族。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85年7月毕...
崔保国,1962年12月出生于江苏徐州,1979年入徐州市第一中学读高中,因成绩优异于1980年提前参加高考,并以高分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南...
黄锡全,男,汉族,1950年12月出生,湖北省江陵县(现为荆州市荆州区)人。1975年8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期间参加了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
一、生平简介 厉声教,籍贯浙江杭州,生于南京,长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 厉声教出身于书香名门...
生平简介 罗时进(1956—),男,江苏东台市人。文学博士,导师为我国著名学者钱仲联先生。苏州大学文学院原院长,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
郭建勋,男,汉族,1954年6月出生,湖南涟源人。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娄底分院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
人物简介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11月5日),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