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前110年
朝代:西汉
籍贯: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
简评:西汉史学家
生平简介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学家杨何学习《易》,并对黄老之学进行过深入钻研。
汉武帝建元至元封年间,司马谈任太史令期间,曾对先秦的思想发展史作过广泛的涉猎和研究,认为当时流行的各派学说,即阴阳、儒、墨、名、法各家思想互有短长,唯道家思想最能综合各派之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他将研究成果整理撰成《论六家要旨》,对先秦各学派的思想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篇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先秦思想史、哲学史的珍贵文献。在这篇论文里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汉书·元帝纪》)的思想。从而反映了汉武时代社会和统治思想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诸子分类奠定基础。
司马谈早年立志撰写一部通史,他在任太史令时,接触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广泛地涉猎了各种资料。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他随同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留在洛阳,不久即卒。在弥留之际,对赶来探望的儿子司马迁谆谆嘱咐:一定要继承遗志,写好一部史书。司马谈虽然未能动手撰写通史,但为《史记》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论点。司马迁写成的《史记》中的《刺客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诸篇之赞语,即为司马谈之原作。
学术思想
司马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据司马迁说,司马谈的学问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所谓学天官,就是学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易》是讲阴阳吉凶的,这和天文星象都有关系。其三是“习道论干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曾和辕固在景帝面前辩论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的性质。黄生的议论正是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司马谈学习这些,为他以后作太史令打下基础。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是武帝新设的官职,掌管天时星历。“近乎卜祝之间”,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也是吏官历来的传统。由于责任心的驱使,在他临死的时候,拉着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他以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乃是最大的孝道。他看到自孔子死后,至今四百多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所以内心十分惶惧不安,热切地希望司马迁完成这未竟的大业。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相传汉字的发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俗称仓颉先师 、制字先师、仓颉至圣等,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纬书...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祖父袁良,习《孟氏易》袁安自幼得习祖父之学,性格庄重威严,为州里人所尊敬。初任为县中功...
生平简介 沈约,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宋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兵参军、征西记...
师宜官,东汉灵、献帝时人,生卒年不详,籍居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为袁术部将。工书法,尤擅长八分书,书迹为时人所宝。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灵帝好书,时多...
季梁是春秋早期的随国贤大夫,生活在“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伟大的哲学家。从文献上看,有关季梁的记载并不多,《左传》仅二处,《...
为文王所作。七曰履霜操,(尹吉甫子伯奇,无罪见逐,自伤,作此曲。)八曰朝飞操,(牧犊子所作。牧犊子七十无妻,见雉朝飞,感而作此曲也。)九曰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
人物生平 贾谊的一生相当短暂,总共只有三十三个春秋,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他的家乡在河南洛阳,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过系统的学习,而且颇有心得。 公元前1...
诸葛诞(?~258)三国时期魏将,字公休,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丰之后,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书郎为荣阳令,累迁御史中丞尚书,是三国时曹魏后期的...
戴逵(326-396),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州)。东晋著名画家、音乐家。少负才名,初就学于名儒范宣,画《南都赋》,使...
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 ——摘自“国学宝典”《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百衲本 胡毋生...
汉兴,承秦灭学之後,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後,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
卫协,西晋画家,生卒不详。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绘神仙、佛像及人物故事画,冠绝当时。他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具影响。和曹不兴比较,卫协人物画有显著提高。曹不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