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字子玉
生卒:公元77年~142年
朝代:东汉
籍贯:涿郡安平(今属河北安平县)
成就: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善草书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安平县)人,东汉学者、书法家。他是东汉著名学者崔骃的中子,幼年丧父,锐志好学,师从贾逵。年十八赴京师洛阳,交游问学,与马融、张衡相友善,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为时人推崇。仕途曾屡遭挫折,年四十余始为郡吏。汉安帝初年,官至济北相,以清廉称于世。
崔瑗高于文辞,尤擅长书、记、箴、铭,所著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杜文》、《悔祈》、《草书执》、《七言》,凡五十七篇,尤以《南阳文学官志》最称于世。
崔瑗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 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崔瑗的草书笔划精微,善于变化,象金子经过百炼,如美玉丽姿天成,造诣超过他的老师杜度。“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意谓其书势如“危峰阻日,弧松一枝”之奇险也。王隐称崔瑗为“草贤”,说他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小篆臻于妙境极至。崔瑗著有《草书势》,这是流传至今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书法论文,弥足珍贵。
《贤女帖》(选自《淳化阁帖》)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相传汉字的发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俗称仓颉先师 、制字先师、仓颉至圣等,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纬书...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梁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
萧何(前257—前193),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吏掾,秦末辅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汉军攻入咸阳后,萧何不取金帛,独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
《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
对曰:“不闻。”乃召师涓,听而写之。明日即去,乃至晋国,见平公,平公享之。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命师涓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
云“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以下,皆《史记·乐书》之文也。言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之时,闻鼓琴之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听而...
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汉族,西周奠基人。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侯之位,又称伯昌。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东汉桓、灵帝时著名书法家。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 书体,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刘德升自幼酷爱书法,...
生平简介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其名字出自于“厚德载物”一句,人称横渠先生,生于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卒于神宗熙宁十年,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关学创...
《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原为帝喾元妃。姜螈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
【人物生平】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
生平简介 陈元,字长孙,陈钦之子,继承父业,对《左传》做了广博精深的考证与注释,著有《左传异国》(已佚)。 东汉初年,光武帝即位后,恢复了中央官学,设立了《五经...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蕃为官耿直,桓帝朝时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