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原姓侯冈,名颉
字号:史皇氏
籍贯: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
朝代:黄帝时代
简评: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相传汉字的发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俗称仓颉先师 、制字先师、仓颉至圣等,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纬书《春秋元命苞》中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可见仓颉天生异貌,纵观中国历史上目有重瞳者,史书上有记载的有虞舜、仓颉、项羽等,均非等闲之辈,虞舜为圣君,项羽是武圣人,而仓颉则是文圣人。
对于汉字究竟是谁创造的,在古代广泛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传说仓颉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史称“仓颉造字”。这一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先秦典籍中如《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以及《史记》、《淮南子》中对仓颉造字说均有记载或引用。早在战国时期,荀卿就在《荀子·解蔽篇》中提到了仓颉的名字:“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韩非子·五蠹》中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已知之矣。”《吕氏春秋·君守》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汉许慎《<说文>序》中载:“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
史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比如,在纬书《春秋元命苞》中,谈到创造文字的始祖仓颉是“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号称“史皇”的仓颉相貌非凡,孩提时代起就喜欢东涂西抹,善于思考。长大后,他穷究天地万物的变化,根据奎星圆曲、鸟兽之文、山川之状,悟出世间的文理别异,创造了文字。这种文字叫“鸟迹书”,现存于白水县仓圣庙的鸟迹书碑上。
仓圣鸟迹书碑
另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传说,是说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仔细研究,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可以理解的。他想既然花纹都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就可以记载事情,传达意义了么!仓颉日思夜想,悉心观察,参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随着事情的繁杂,名物的繁多,结绳远不能满足记事需要,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泊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仓颉造字台)上建房住下来,苦思冥想如何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记事符号。有一天,他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一件东西掉下来,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辨认不出是哪种野兽的蹄印。于是,他就向一位猎人请教。各种兽类的蹄印各不相同,打猎的人一看便知,此事对仓颉启发很大,后来,他根据万事万物不同的特征,创造出了“字”。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浑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
虽然各种版本说法各异,轩轾难分,但是,这些“版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齐心协力”神化仓颉造字的业绩,表达对仓颉的称颂、感激与崇拜。《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成功那天,白天竟然下起了粟米,鬼神在黑夜里哭泣。汉字的产生为何会使“天雨粟,鬼夜哭”?那是因为有了汉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简单地说,“天雨粟”寓意自从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鬼夜哭”寓意汉字的产生真正揭开了天地的奥秘,使中华民族智慧增强,鬼神从此难以主宰人类的命运了,因此只能在黑夜里哭泣。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然而所谓的“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人完全将文字发明创造出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仓颉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这是在说,当时从事文字整理工作的也并非仅有仓颉一人,因为仓颉的成果最佳,所以只有这一套文字独自传承了下来。黄侃先生在《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中就在确认汉字本非独创于一人之手的基础上,提出“先民造字于邃古,仓颉厘定文字于后世”的观点,同意汉字为远古先民共创之说的观点。从汉字构型上分析,“仓”为“创”的本字,是创造的意思。“吉”“页”为“颉”,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九十七:“颉,《仓颉》云:‘古造书字人也。’”“吉”为善、美之意;“页”为书页、页面,表示与文字有关。“吉”“页”为“颉”,指发明文字的吉士。“士”在古代指有知识和智慧的道德高尚的人,正是这些人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口头表达出来,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故有了“仓颉造字”之说。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的。”
仓圣鸟迹书碑;淳化阁帖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在汉代建有仓颉庙(现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境内)。庙内的《仓圣鸟迹书碑》刻有28个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生平简介 魏收,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
戴逵(326-396),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州)。东晋著名画家、音乐家。少负才名,初就学于名儒范宣,画《南都赋》,使...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国人...
生平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后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称微子开。微子启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
乱世奇僧佛图澄是晋代的一位高僧。竺佛图澄,本姓帛,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他很小就出家了,勤奋好学,诵习佛经数百万字,擅长讲解文义。他未读过中国的儒家经典...
李元礼(110—169)东汉臣。字元礼,颍川襄(河南襄城)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太结交,反对宦官专权。宦官张让弟朔贪残无道,膺率将吏捕杀之。使诸黄...
生平简介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
霍光(公元前130年代?—前68年)西汉大臣,政治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武帝时为奉车都尉,甚见亲信,昭帝年幼即位,他与桑弘羊等...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祖父袁良,习《孟氏易》袁安自幼得习祖父之学,性格庄重威严,为州里人所尊敬。初任为县中功...
唐尧,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尧有圣德,有如天之涵养,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临天下。这位德化广大...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汉族,西周奠基人。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侯之位,又称伯昌。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
诸葛诞(?~258)三国时期魏将,字公休,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丰之后,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书郎为荣阳令,累迁御史中丞尚书,是三国时曹魏后期的...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蕃为官耿直,桓帝朝时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