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姓:帛
生卒:公元231——348年
朝代:东晋
籍贯: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
别名:竺佛图澄、佛图橙、佛图磴、浮图澄、大和尚
简评:著名西域高僧、佛教宣传家。
竺佛图澄大师(232年~348年),西域人,后赵时期高僧。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 ,一说本姓湿,天竺人。 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今喀布尔河流域) 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
人物生平
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岁。他能诵经数十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中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无能屈者。他知见超群、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调、须菩提等不远数万里足涉流沙来从他受学。中土名德如释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来听他讲说。《高僧传》说他门下受业追随的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及一万。教学盛况可见。
佛图澄重视戒学,平生“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并以此教授徒众;对于古来相传的戒律,亦复多所考校。如道安《比丘大戒序》说:“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之译人考校者勘,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但《僧传》中叙述他的神通事迹颇多,说他显密兼修,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彻见千里外事,又能预知吉凶,兼善医术,能治痼疾应时瘳损,为人所崇拜。他的义学和戒行反为神异事迹所掩。佛图澄到了洛阳之后,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适值刘曜攻陷洛阳,地方扰乱,因而潜居草野。永嘉六年(西元三一二年)二月石勒屯兵葛陂,准备南攻建业。这时佛图澄因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关系,会见了石勒。澄劝他少行杀戮。当时将被杀戮的,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澄对于石勒多所辅导,石勒既称帝,事澄甚笃,有事必谘而后行。石勒卒,石虎废其子石弘而自立称天王,对澄更加敬奉。朝会之日,澄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众生皆起。又敕司空李农每日前往问候起居,太子诸公五日一往朝谒。
佛图澄既在赵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凡八百九十三所。其教诲甚诚笃。石虎的尚书张离、张良家富奉佛,各起大塔。佛图澄斥其贪吝积聚,方受现世之罪,何福可希?问石虎曰:“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由此可知他的教导注重在励行慈济,当时群众由于他的影响奉化,竞造寺宇,相率出家。但其中品类杂滥,生出了许多事故,石虎也认为“今沙门甚众,或有奸宄避役,多非其人”,而下书嘱中书命“简议真伪”。可见当时佛教虽畅行,杂乱情形也自此而盛。其弟子释道安博学多才,通经明理,最为杰出。其所注经理渊富,妙尽深旨。经义克明,自安而始。《高僧传》说∶道安初到邺地,入中寺遇佛图澄,澄一见安便加以赏识,相语终日。众人见安形貌不称,全都轻怪。澄告众说∶此人远识,非尔等可比。安因事澄为师。澄讲学时,安每复讲。众人纷纷提出疑难,道安挫锐解纷,行有馀力,四座都震惊。于此显示澄对道安授以心传和教学的善巧。致使道安所证的经义和后来罗什译出的经旨符合,因而使佛法大显于中土(《魏书·释老志》)。《高僧传》卷八《义解论》说:“释道安资学于圣师竺佛图澄,安又授业于弟子慧远,惟此三叶,世不乏贤,并戒节严明,智宝炳盛;使夫慧日馀辉,重光千载之下,香吐遗芬,再馥阎浮之地,涌泉犹注,实赖伊人。”又《水经注》称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苻坚、慕容德、姚兴对于朗公皆很尊敬。苻坚时沙汰众僧,特别诏曰:“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昆仑一山不在搜例。”到唐时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尚叙僧朗居泰山金舆谷许多事迹。可见僧朗是受到群众尊重的。竺法雅妙达精理,研测幽微。与康法朗创立格义。与释道安、法汰每披释凑疑,共尽经要。比丘尼安令首是石赵时兵部徐冲的女儿,从佛图澄和净检尼受戒。博览群籍,思致渊深。她曾造五寺,从她出家的有二百馀人。这些人既然都是一代英杰,则其师的学问就可知了。
生平介绍
《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中记述: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时出家学道,能背诵经文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然没有读汉地儒学史书,而与诸位学者高士辩论质疑,全能符合理义,没有人能难倒他。他自说,曾两次到罽宾国学法,受诲名师。西域的人都称说他已经得道。在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来到洛阳,志弘大法。
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用麻油掺合胭脂,涂在手掌中,千里之外的事物,全部显现于手掌之中,就如面对一样。不仅他能看到,也能使持戒治斋的人看到。他听见塔铃之声就能断定事情的凶吉,没有一次不灵验的。他本来想在洛阳建寺弘法,但此时正逢永嘉之乱,帝京动乱。因此,佛图澄在洛阳建寺弘法的大志没有实现。于是他隐居山林草野之地,以观世态的变化。
后来佛图澄来到襄国(今邢台市),奔投石勒部下,出谋划策,辅助石勒称帝,建立赵国。石勒登位后,对佛图澄十分崇敬。有事必先问佛图澄,而后才发令行动。石勒死后,石虎废除其子石弘,自称天王,对佛图澄更加敬奉。
在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享年一百一十七岁。他在赵国弘扬佛法,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多达万人,而且门徒中高僧辈出。有关他的神异事迹,《高僧传》中记录甚多。
在莒南地区发现一尊天然卧佛。
事迹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以全景式连环画描绘了佛图澄的神异事迹,根据《高僧传》、《晋书》记载,主要神异事迹如下:
幽州灭火
《高僧传》中记述:一次,佛图澄曾与石虎共同坐在襄国(邢台)中堂之上,谈论经法。佛图澄忽然吃惊地说:“变!变!幽州发生了火灾。”随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喷洒。过了很久,佛图澄笑着对石虎说:“现在幽州的火灾已经救灭。”
石虎觉得奇异,不太相信,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验证。使者回来对石虎说:“那一日火从四大城门烧起,火势猛烈。忽然从南方飘来一层黑云,既而天降大雨,将火扑灭。雨中还能闻到酒气。”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四组故事画中部的两组画面是描绘《幽州灭火》的。
闻铃断事
《高僧传》中有关佛图澄闻铃断事的神异事迹有几次。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上层故事画,据敦煌研究院孙修身先生考证,是指“擒获刘曜”一事:光初十一年(328年),刘曜亲自率兵攻打洛阳。石勒欲亲自率兵抵抗刘曜,朝廷内外,文武大臣,无不劝谏石勒不要亲率出兵。石勒心意不定,因而前去拜访佛图澄,以决行动。佛图澄对石勒说:“佛塔相轮上的铃声,告知说:‘秀支替戾罔,仆谷劬秃当。’这是羯语。秀支是军队,替戾罔是出征,仆谷是刘曜胡位,劬秃当是擒捉。此言是说:军队出征,刘曜必擒。”
当时,徐光听闻佛图澄的预言后,苦苦相谏石勒立即出兵。于是石勒留下长子石弘,和佛图澄共同镇守襄国(邢台),亲自统率步兵和骑兵,直指洛阳。两军激烈交战,刘曜军马大败而逃。刘曜落荒,乘马落入水中。石勒之子石堪乘机活捉刘曜,押送至石勒帐前。
此时,佛图澄用麻油胭脂掺合,涂在掌心,看到手掌中有许多人,其中一人被绑缚,朱红丝线束在脖子上。佛图澄因此告诉石弘:“刘曜已擒。”佛图澄相告之时,正是刘曜被擒之时。
刘曜平定之后,石勒就自称赵天王,行皇帝之事,改元为建平,这一年是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石勒登位以后,对佛图澄更加崇敬,事奉更厚。
此幅故事画上层画一佛塔,佛塔下是石勒拜访佛图澄。所描绘的就是佛图澄以铃声预言刘曜生擒之事。
以水洗肠
《高僧传》上记述:佛图澄左乳房的旁边起先有一个小洞,直通腹内。有时佛图澄把肠子从小洞中取出来,有时佛图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如果想读书时,就把棉絮拔掉,洞中发出的光亮,使一室通明。逢到斋戒之日时,佛图澄来到河边,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用水洗净,然后再装进腹中。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东侧中部故事画下层左侧,描绘的就是佛图澄在河边以水洗肠的情景。[注释]
龙岗咒水
据《晋书·佛图澄传》记载,佛图澄在襄国(邢台)时,最有名的当为敕龙取水,当时襄国城堑干涸,石勒问佛图澄解除缺水良方。佛图澄说:“今当敕龙。”虽然石勒以为佛图澄是在开玩笑,佛图澄说出理由,“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当时,水源虽有数处,但都“久已干燥,坼如车辙”。佛图澄带领弟子数人来到泉源旁,自己坐于绳床之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此时,一条小龙 “长五六寸许,随水出来”。不久,“水大至,隍堑皆满”。佛图澄有很多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安和尚。
①羯语:是羯族人的语言。羯是古代匈奴族的别部,源于小月支,后来归属匈奴。魏晋时散居在上党郡,今山西潞城一带。东晋十六国后赵主石勒,就是羯族人。
②襄国:古县名,其地包含今河北邢台县和沙河县。春秋时为邢地,战国时为赵地。秦朝置县为信都县,项羽改为襄国。秦汉之际,赵歇为赵王,张耳为常山王,皆以此县为都。东晋列国时,后赵石勒亦占据此地为都。隋初改名为龙冈,为邢州治所。宋代改名为邢台县。[附记]
有关佛图澄在后赵国都襄国(邢台)时的神异事迹还见如下经典资料:
(1)《神僧传》卷1《佛图澄传》。见《大正藏》第50册,第951页。
(2)《晋书》卷95《佛图澄传》。见《大正藏》第50册,第951页。
(3)《法苑珠林》卷61《咒术篇·感应缘》。见《大正藏》第53册,第744页。
(4)《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下。见《大正藏》第53册,第432页。
(5)《佛祖统纪》卷36《法运通塞志》。见《大正藏》第49册,第339页。
(6)《释氏稽古略》卷2。见《大正藏》第49册,第780页。
(7)《敦煌县志》卷5“人物”《仙释·佛图澄》。
(8)敦煌藏经洞遗书《佛图澄所化经》,日本友人青山庆示先生1997年赠敦煌研究院8件敦煌写卷之一。
影响及贡献
佛图澄在乱世之中,以神通力,吸引统治阶级的崇信,再利用宗教力量来安定人民,推展佛教,是汉传佛教早期极为重要的宣教家。
他注重戒律,为僧团立下良好的传统。他的德行与学识,为佛教义理的传入展开新页,下启鸠摩罗什与道安。
佛图寺
--中国惟一以佛图澄命名的古老寺庙
佛图山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境内,地处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北岸,亦名大尖山,又称嵯峨寨。山高险峻,苍松覆盖,翠竹参天,景色奇异,景区摩崖石刻众多。清代内阁中书、直隶清河道鲁之裕在《佛图山记》中云:“太湖之胜,非司空也……则必以佛图山为最”。
晋朝时期佛教开始在太湖县流传。据史料记载,东晋时天竺高僧佛图澄到中国宣扬佛法,于大兴二年(319年),路经太湖寺前时,见山势突兀耸拔,一石奇峰异起,大有佛家胜地之相,于是在此修建寺庙,定名为佛图寺。这是太湖县有文字记载的首座寺庙。
佛图寺位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寺前镇,又名大尖山,亦称嵯峨寨。寺前镇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故乡。佛图寺不但是外来僧人在太湖县所建的首座佛教寺院。也是太湖县乃至江淮地区有文字记载的首座佛教寺院。佛图寺的建设,标志着佛教文化在晋代就正式传入太湖县,传入江淮地区。佛图山早在1600多年前就已跻身名山之列,素有“小蓬莱”之誉。
佛图寺有著名八景:天柱塔、飞来泉、天就门、披云石、八正桥、生白洞、一线天、祖师洞。
山下的小溪边,一石平面如削,宛如一块屏风,人称“屏风石”。石上有明万历元年(1573年)秋太湖知县王大谟题刻的《游佛图寺》五言诗一首,赞曰:“仙桥度迷途,佛塔挺白日。天工结构奇,凿空无斧质。”虽大部分已脱落,但仍有少数字可分辨。
登佛图山,可见寺前两块巨石当寺而峙立,一巨石横架其上,天成石门,俗称“禅门”。明崇祯八年(1635年),知县李盛英题“天就门”篆体3字于石门前额,笔力遒劲,直窥秦汉。门内石壁上有罗汝芳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题刻的“闵狮界陈时范仰山林鹏肝近溪罗汝芳乙卯秋书在石纪游”24个行书大字。史载“罗汝芳,江西南城人,明嘉靖年间任太湖知县,仁政爱民,颇有文才,喜爱山水”,在太湖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石刻。1985年,赵朴初先生给寺前河一位小学教师蔡铸锟的信中对儿时游佛图寺还记忆清楚:“佛图寺,小时曾往一游,犹记‘天就门’三字篆刻,彼时似未逢一僧,寺已濒荒废矣。”
入石门即为古刹佛图禅寺。佛图寺为一进两幢,下幢宽敞,为进香拜佛之所;上幢地势较高,为藏经阐法之地。清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古寺迭经修葺,气宇轩昂,香火鼎盛,“古寺梵钟”,名噪一时。佛图寺香火最盛时房屋达一百多间,可惜在1958年被全部拆毁。有佛门弟子在旧基上幢建造了佛殿和生活用房,但较简陋。
寺东百步,一泉飞悬崖壁间,俗称“飞来泉”,三折三迭,三迭三泻,泉流愈迭愈急,水声愈高愈远,形如玉花缤纷,飞来泉声若春雷滚动。风来泉雾飘飞,风定白练长悬。虽是盛暑,仍凉爽如秋;任凭晴日,却雨雾空蒙。崖壁间镌有“天上来”、“尘襟洗尽”、“且来观瀑”等题刻,将此景装点得益发幽奇。又有“屏风石”,长二丈,高丈余,石面如削,清乾隆太湖知县王大谟题刻长诗于石上,年久难辨。山中又有披云石、屏风石等天成石景以及老树修篁,奇花异草,清溪碧潭,处处显灵露秀,趣若蓬莱仙境。
寺后悬崖顶上高耸着五块岩石风化而叠成的“天柱塔”, 此塔险绝天工,上粗下细,高达十余米,略向外倾斜,造化神工,似书万卷,如柱擎天。旧志载:“塔,仰睇之,帽趣落,风撼云移,虩虩如将下坠者。”崖端镌有清太湖教谕阮裕所书“乾坤一柱”四个繴窠大字。明代陈范明题刻楹联:“锦石巧留天柱塔,青山应做状元峰”。明嘉靖太湖县令罗汝芳题刻楷书“天柱塔”。塔底有洞,沿壁有无名氏镌刻颜体“生白”二字;“生白洞”,凉爽幽邃,洞顶石罅中开一线,名“一线天”,洞上飞架“八正桥”。八正桥边有明代陈明范题联“锦石巧留天柱塔,青山应作状元峰”。
在佛图寺,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姑砌山门嫂砌塔”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古代有姑嫂二仙到佛图寺游玩,见佛图寺一无山门,二无石塔,便商议建造山门和石塔。姑投机取巧,认为山门好造,就选择了造山门,嫂无法推却只好造塔,二仙相约鸡鸣时完工,结果姑先把山门造好,故意装鸡叫,嫂以为天快亮了,只好将仅差塔顶没造好的石塔弃之而去,故今天的佛图寺石塔无顶。
千百年来,佛图寺吸引了无数游人,留下了大量石刻和诗篇。1981年,佛图寺摩崖石刻收录入《中国名胜词典》。1982年,太湖县人民政府又将其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图寺以佛图澄而得名,一千六百多年来,从未易名至今,现全国所存佛图澄所建寺庙为数不多,但以佛图澄命名的寺庙,太湖佛图寺独一无二。由此可见,佛图寺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历史地位相当突出。
乱世奇僧
佛图澄是晋代的一位高僧。竺佛图澄,本姓帛,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他很小就出家了,勤奋好学,诵习佛经数百万字,擅长讲解文义。他未读过中国的儒家经典,但与儒学士辩论时,释疑解惑,自然精通,无人能难倒他。据他自己说,他曾经两次到克什米尔向名师求教,西域人都很赞赏佩服他。西晋怀帝嘉四年(310),佛图澄来到洛阳,立志在中国弘扬佛法。
石勒座上的“圣人”
佛图澄于永嘉六年(312)到达洛阳,这时他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佛教虽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但是影响并不大,官方长期禁止汉人出家,一般只在民间流传。佛图澄善诵持神咒,使法术,很快得到统治者的信赖,为佛教扎根于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佛图澄来到中国不久,西晋就灭亡了,北方陷入长期混战之中,佛图澄本来想在洛阳修建寺庙,由于前赵昭文帝刘曜进攻这座古老的帝都,洛阳处于兵荒马乱之中,他只好放弃这个打算,暂时隐居等待时机。期间,羯胡族首领石勒屯兵葛陂,他的军队极其残暴,杀人无数,甚至很多僧人也死在他们的刀下。佛图澄眼见这般惨景,十分怜悯百姓的痛苦,他决心要用佛法感化石勒,使他去恶向善。石勒手下有位大将叫郭黑略,是石勒最初起兵时的“十八骑”之一。此人虽然有勇无谋,但信奉佛法,佛图澄于是投到郭黑略的军门。
郭黑略对佛图澄极其尊敬,跟他受五戒,拜他为师,经常一同谈论军事,收益匪浅。从此,郭黑略常为石勒出谋划策,预测胜负的几率很高,使石勒在与刘曜的战争中连连得胜。石勒既高兴又好奇。一次,他问郭黑略道:“曾经的你一向不具备出众的智谋,而近来每每能预知出兵的凶吉,原因何在?”郭黑略回答道:“将军天挺神武,自有神灵帮助,如今有一位和尚,法术智慧极其出众,我之前的建议,都是他告知我的。”石勒听罢大喜,说:“真是天赐我啊!”下令立刻召见。
佛图澄知道石勒不懂佛法其中的道理,心想正可用神术使他眼见为实,以便取信。于是回答道:“佛法的道理虽然深奥,但也可在眼前表演,作为证据。”
石勒听后迫不及待的叫佛图澄表演,佛图澄将一个瓦钵盛满水后,点了一柱香,口中念咒。一会儿的功夫,瓦钵中长出一株青莲,片刻开花,光色鲜艳夺目。石勒看后目瞪口呆,立刻下拜,表示信服。佛图澄因而向石勒进言道:“凡是王者的德化普施天下时,便会出现灵瑞;相反,要是政治败坏,仁风消退,天上就会出现彗星。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凶吉也就随之而来,从古至今没有例外。”石勒听后深受启发,原先打算要杀的人,许多得以保全。有顽疾无法医治的,也都找到佛图澄,略施法术医治康复。从此,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普遍信奉佛教。
不久,石勒领兵自葛陂还河北,路过枋头,当地人准备晚上劫营。佛图澄告诉郭黑略道:“贼人马上就要来了,可去报告上公知道。”郭黑略赶紧去报告,果不其然,因为已有准备,所以没有什么损失。石勒自从得到佛图澄的指点后,军事上受益颇多。但石勒是当时以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极其自信,他对佛图澄的功夫不可思议,但仍心怀猜疑,想再试一试。
一天夜里,石勒冠胄衣甲,手执宝剑,在军营中高坐,派人去告诉佛图澄,说夜里不知大将军去哪儿了,问他知不知道?
石勒身边的人刚来到佛图澄这里,没等开口就已料到事情真相,于是先发制人,问道:“今夜平安无事,大将军为什么要披挂戒严?”石勒得知后,便心无怀疑,更加敬重这位老人了。
又过了不久,石勒因事对僧人十分痛恨,想把他们赶尽杀绝,而且也想让佛图澄吃点苦头。佛图澄早已料到此事后,避到郭黑略的住处并告诉弟子们:“如果大将军派人来,问我去向,就说不知。”一会儿,石勒果然派人查问,找不到佛图澄,也不敢搜查郭黑略的住所,只好回去向石勒报告,石勒听后大惊道:“我心存恶意,想加害于圣人,圣人离我而去了,唉!”他若有所失,通夜不眠,想再见到佛图澄,称他一声“圣人”。佛图澄知道石勒已经后悔,第二天一早,就主动前去拜见石勒。石勒一见兴奋不已,问他昨晚去向。佛图澄答道:“主公正在气头上,昨晚暂时避一避。如今主公已改变主意,所以敢来相见。”石勒大笑并自我掩饰道:“道人错了,我怎么敢加害圣人呢?”石勒都城襄国城濠的水源,在离城西北五里远的围丸寺下,这年,城濠的水突然枯竭了。石勒悲感交集,向佛图澄前来请教道:“怎么才能弄来水呢?”佛图澄回答道:“如今只有命令龙了。”石勒字世龙,他以为佛图澄是在嘲笑自己便回答道:“正因为龙不能弄来水,所以才向你请教。”佛图澄笑着说道:“我没有开玩笑,凡是水的源头,必然有龙居住,如今前去命令龙,一定可以得到水。”石勒很高兴,请他当即前往,佛图澄与弟子法首等数人来到源头,只见水源早已干枯,沟里开着比车轮还要宽的裂口。弟子们心里犯疑,认为水恐怕很难弄到。佛图澄不慌不忙的坐到绳床上,烧起安息香,诵持数百字长的咒语,如此三天过去了,开始有了涓涓细流,但见一条五六寸长的小龙随着水流摇头摆尾地游了过来。片刻间,忽然大水漫天而至,城濠的水漫天而至,很快水源就充足了。石勒万分高兴,从此对佛图澄心服口服了。
这年,鲜卑段末波向石勒进攻。段末波的人马非常强盛,石勒很恐惧,赶紧向佛图澄讨教。佛图澄若无其事的答道:“昨日佛寺的铃响,我仔细听了,是说今天中午时分当捉住段末波。”石勒半信半疑,与侍从登城观望,只见鲜卑军铺天盖地,望不见前后,石勒大惊失色,说敌军行进,千军万马,地动山摇,段末波如何被擒呢?一定是宽慰我的话,他又派人去问佛图澄,回答说已经将段末波捉住。原来,在城北处埋伏了一支军队,正遇上段末波,便将其擒拿。
石虎座上的“大宝”
石勒死后,儿子石弘继位。石弘继位的第二年,石虎杀了石弘自立,改元建武,不久迁都到河北。石虎是个杀人魔王,他见石勒依靠佛图澄的崇高威望当上了皇帝的宝座,于是便比石勒更加尽心侍奉这位高僧,企图利用佛法洗净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来强化自己从他人手中夺来的政权。他曾下书说,和尚是国家的大宝,如果不享受厚禄,怎么能够表现出他的德望呢?从此以后,和尚穿绫锦,乘雕辇。主持朝仪的礼官高唱一声“大和尚到”,所有人都要起立以表恭敬。由于统治者对他崇拜,加上各种传说,百姓对他也是十分敬畏。他所去过的地方,人们甚至不敢在那个地方吐吐沫。
一天,石虎问佛图澄道:“佛法主张不杀生,然而朕身为一国之主,不用刑杀就不能威振四海,但这已经违背了杀生的戒律,虽然信佛,还能得福么?”
佛图澄回道:“帝王信佛,自然不同于百姓,只要能提倡佛教,不为暴虐,不害无辜,就算是对佛诚心了。对于那些无赖、不可教化的人,有罪仍然要杀要刑,但是一定要该杀的才杀,该判刑的才判刑。如果滥用职权,杀害无辜百姓,即使供佛,也无法消除灾祸。望陛下一定要节欲兴慈,将恩惠普施于天下所有的人,佛教便将永远的兴盛,同时您也会得到佛的保佑,绵延万世。只是政治过于猛烈,滥用酷刑,显然违背了佛教圣典,如果不及时更正,是不会受到福佑的。只要将恩德普施于百姓,国祚自会延长,我死后也就没有遗恨了。”这年十二月八日,佛图澄与世长辞,享年117岁。
“国教”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往往伴随着神咒法术,以新奇怪异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相信,开始接触它的教义即哲学思想。
佛图澄依托后赵最高统治集团传播佛法,并成功使佛教第一次成为“国教”,是原先只在民间流传的外来宗教第一次成为中国北部的官方意识形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在于,从此佛教开始与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相结合,利用政权的力量得以生存并扩大影响。佛教在中国渐渐扎根,统治阶级也通过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从此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最初,例如在佛图澄时代,主要是佛教徒直接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后来则逐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统治者通过其意识形态进行“辅教”。
佛图澄最初东来,有志在中国“弘扬大法”。经过30几年的不断努力,他的目的完全实现了。
人物生平 贾谊的一生相当短暂,总共只有三十三个春秋,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他的家乡在河南洛阳,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过系统的学习,而且颇有心得。 公元前1...
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 ——摘自“国学宝典”《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百衲本 胡毋生...
对曰:“不闻。”乃召师涓,听而写之。明日即去,乃至晋国,见平公,平公享之。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命师涓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
生平简介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荀淑之孙,荀俭之子。父亲早卒。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
生平简介 公孙龙(约前320~前250),字子秉,战国末期赵国人,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
生平简介 国学皇甫谧生于东汉,长于曹魏,没于西晋,在血风腥雨、病饿交加中度过了一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杀伐攘夺,天下离乱,民不聊生。在母腹中的皇甫谧,就嗅到...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liú)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太傅。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
金日磾(日音“mì”,磾音“dī”)(前134~前86),字翁叔。本名为日磾,汉武帝赐姓金,故称为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西汉元狩年间(前122年—前11...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 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东汉桓、灵帝时著名书法家。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 书体,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刘德升自幼酷爱书法,...
生平简介 杜佑(735—812),字君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出生于京城长安。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开元、天宝的繁荣盛世,而他所在的家庭,则可称得上是诗书簪缨之家。所谓...
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 此人是西周...
萧何(前257—前193),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吏掾,秦末辅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汉军攻入咸阳后,萧何不取金帛,独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