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安道
生卒:326-396
朝代:东晋
籍贯: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
简评:东晋著名美术家、音乐家
戴逵(326-396),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州)。东晋著名画家、音乐家。少负才名,初就学于名儒范宣,画《南都赋》,使范宣改变了绘画无用的看法。博学多才,善鼓瑟,工人物、山水,其余巧艺靡不毕综。
戴逵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不愿出来为官,他的兄长戴逯因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广信侯,后又升官至大司农。太傅谢安曾问戴逯:“你们兄弟俩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什么相差那么远呢?”戴逯说:“因为我忍受不了那份清苦,而家弟也改变不了他的乐趣”。戴逵终生不仕而且操守高洁。当时官任太宰的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善于鼓瑟,就派人召他到太宰府去演奏。戴逵深以为耻,当着使者的面将瑟砸碎:“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孝武帝时亦累征不就,隐居剡山之中,与当时名士郗超、刘炎、谢安、王徽之等为友,以读书、作画、雕刻为乐,被世人称之为“通隐”,即十分旷达的隐士。当时大名士王徽之家住山阴,一次大雪之夜突然思念戴逵,连夜乘舟从山阴往剡溪。一夜顶风冒雪到达剡溪后,却要舟子返回。舟子不解其故,王徽之说:“此无它,兴至而来,兴尽而归。”从此留下“王徽之雪夜访戴逵”的佳话和“尽兴而返”的成语。但戴逵则不同于这类任诞放达的魏晋名士,《晋书》称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将其列于隐逸传中。著有《戴逵集》9卷,已散佚。
戴逵绘画,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时人称他“善图圣贤,百工所范”。今南京西善桥南朝墓中出土的《七贤与荣启期》图,被匠人临摹制成画像砖嵌于墓壁,即是一个很好例证。他所画人物、山水、走兽,形神兼备,“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世说新语•巧艺》)。南齐谢赫称戴逵为当时绘画界的领军人物:“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古画品录》)。比他稍晚的顾恺之,就十分钦佩他的才能,在其画论《魏晋胜流画赞》中,收录了戴逵的《七贤图》、《嵇轻车图》、《嵇兴图》、《陈太丘二方图》和《临深履薄图》五幅作品,并一一给予很高评价,称赞戴逵的作品世人“莫能及之”。唐代张彦远认为汉魏以来的佛像,皆由于“形制古朴,未足瞻敬”,直到戴逵的出现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历代名画记》)。
戴逵是当时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成为后人学习的极好典范。,并且将他的绘画风格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中国人物、山水、佛仙、禽兽之画的技艺臻于完善。他的佛像人物画开启了后来曹仲达、张僧繇的造像人物的画风。顾恺之继其后,将其绘画风格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中国人物、山水、佛仙、禽兽之画的技艺臻于完善。魏晋以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发展到一个高峰,书法以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绘画则以戴顾(戴逵、顾恺之)为旗帜。
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录》所载,戴逵的人物画、肖像画有十余幅,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阿谷处女图》、《胡人弄猿图》、《董威辇诗图》、《孔子弟子图》、《五天罗汉图》、《杜征南人物图》、《渔父图》、《尚子平白画》、《孙绰高士像》、《嵇阮像》等。他的山水、飞鸟、走兽画被收入《历代名画记》的有《狮子图》、《名马图》、《三牛图》、《三马伯乐图》、《南都赋图》、《吴中溪山邑居图》等。
戴逵于绘画而外,亦擅长雕刻及铸造佛象,创作中很注重艺术批评和艺术创造。晋孝武帝中叶,会稽山阴灵宝寺慕名求戴逵制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雕像。雕成后,总觉得缺乏一种对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于是他暗坐于帷帐中倾听群众议论,根据其褒贬,加以研究,积思三年才完成。终于刻制成一尊完美的佛像——宽额、浓眉、长眼、垂耳、笑脸、大肚,既符合佛经教义,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民族心理,因而观者无不称妙,匠人也争相仿效,从而成为佛像形体的公认定格。
唐高僧道宣在《法苑珠林》里曾赞叹道:“西方像制,流式中夏。虽依经镕铸,各务仿佛,名士奇匠,竞心展力,而精分密数,未有殊绝。晋世有谯国戴逵,字安道者,风清槩远,肥遯旧吴。宅性居理,游心释教。且机思通赡,巧拟造化。思所以影响法相,咫尺应身,乃作无量寿挟侍菩萨,研思致妙,精锐定制,潜於帷中密听众论。所闻褒贬,辄加详改。覈准度於毫芒,审光色於浓淡。其和墨点采,刻形镂法,虽周人尽策之微,宋客象楮之妙,不能踰也。”
这可以说是戴逵对中国佛教艺术的一大贡献。晋安帝义熙初年(405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国王派使臣进贡玉佛像一尊,帝命戴逵造佛像五躯,一同供奉南京瓦棺寺。后来这五尊佛像,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贡的玉佛,共称“瓦棺寺三绝”。
戴逵在佛像雕塑上的另一大贡献是他首创了夹纻漆像作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戴逵之前,佛像用铜、铁铸造或用石头雕刻而成,过于笨重,不便运输,只能就地打造,因此能工巧匠的工艺不便于普及。戴逵受砖瓦工用木模造瓦的启发,先用木胎泥模造出底胎,再在泥胎外面粘上麻布数层,然后再在麻布胎上漆彩绘,干后撤去木模,这样就形成了外实里空的漆彩雕像,史称“脱胎”或“脱空造型”。这种佛像轻便,不裂缝,宜于携带转运,所以又称“行像”,因此很快在全国传开,迅速成为一种时髦和风气。隋唐以后这一技术还随遣唐使、东渡僧传到日本。这种造像法至今仍在中国和日本流行。
戴逵为人十分巧慧,善于发明创造。十来岁的时候,有次不慎打破了一只鸡蛋,他顺手用绢布抹去。等到第二天,他发现那块绢布竟硬成一团。他受其启发,立即找来破损白瓦研磨成屑,加入蛋清,反复揉搓搅拌,然后铸成一碑,并命名为《郑玄碑》,还亲自镌刻碑文,“词美书精,器度巧绝”,一时传为美谈。
戴逵的儿子戴勃和戴颙也都有父风。《历代名画记》引孙畅之说,戴勃的山水画,甚至超过顾恺之。到唐代,戴勃还有《九州名山图》传世。戴颙也是雕塑高手。宋太子在瓦棺寺铸的丈六铜像,看起来面太瘦。经戴颙审看,认为毛病并不是真的由于面瘦,而是由于臂胛太肥。于是削减臂胛,面瘦之病即除。
师宜官,东汉灵、献帝时人,生卒年不详,籍居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为袁术部将。工书法,尤擅长八分书,书迹为时人所宝。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灵帝好书,时多...
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
《韩诗外传·卷四》载: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人之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
杜度,字伯度,东汉京兆杜陵人。一说原名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名讳,改称杜度。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汉章帝时为齐相。 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
生平简介 萧子显(公元487年537年),字景阳,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齐高帝萧道成孙。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
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 此人是西周...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
生平简介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
左伯,字子邑,东汉东莱(今莱州市)人。特工八分,与毛弘等列,稍逊于邯郸淳,擅名汉末。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左伯。南朝梁庾肩吾《书...
生平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秦朝沛县丰邑(今中国江苏省丰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生平简介 陈寿(公元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
…处。言正月之时,候气之管,中於大蔟,中犹应也,谓候气飞灰,应於大蔟,其大蔟夹锺,六律六吕之等,皆是候气管名。言正月之时,律之候气应於大蔟之管,又计大蔟管数,倍...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乃晋高阳王司马睦长子。自小好学,然好色而不得为嗣。后折节改志,闭门读书。晋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