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字仲举
生卒:?—公元168年
籍贯: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
简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蕃为官耿直,桓帝朝时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灵帝朝虽得信任重用,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
陈蕃在当时“海内希风之流共相标榜”的名士品题中,被尊为“三君”之一。“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后汉书?党锢列传》)另二君是窦武与刘淑,这两人其实是因缘际会的人物,在文化史的意义上没有什么分量;窦武号为三君之首,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三君以下,才是“人之英”的“八俊”,即李膺、杜密等辈;以次是“能以德行引人”的“八顾”,即郭泰、范滂等辈,是汉末名士中最典型、最能代表清议人物风采的人物;“能导人追宗”的“八及”,即张俭、岑喱等辈;“能以财救人”的“八厨”,即度尚、张邈等辈。在清议名士的这个名单中,陈蕃不但是当时为人所宗,也是后世凛凛然有生气的人物。
陈蕃立志,扫除天下
陈蕃少年时就有“名士风流大不拘”的派头,虽然还不到魏晋放诞之士那样衣服也不换洗、脏到长虱子而扪虱清谈的地步,但环境卫生确是很马虎的。不打扫庭院便史有明文,《后汉书》本传道:
蕃年十五,尝独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后人在谈到陈蕃时,常会提起他的少年之志,如陆游在《读陈蕃传》一诗中写到:“莫笑书生一卷书,唐虞事业正关渠。汉廷若有真王佐,天下何须费扫除。”杨万里亦有“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之句。
徐孺下陈蕃之榻
以后来的行状看,他确不是大言欺人以掩小失。他的生活细节中更有名的事是他不接待宾客,宅中连多余的床榻都不准备。他经李固表荐,朝廷征为议郎,迁青州乐安太守,“郡人周璎,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汉书·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这条记载不是孤证,《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还有取自袁宏《汉纪》的一条:“陈蕃为豫章太守……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这条因为王勃写进了《滕王阁序》,大家读熟了“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句滕王阁所在地南昌的典故,所以更为人知。
徐孺子即徐稚,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世人称“南州高士”。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但徐稚认为“非自力而不食”,就把粮食都送给了其他贫苦人家。徐稚家境贫穷但他淡泊名利,不愿出世为官,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极为敬重徐稚,礼聘请徐稚担任功曹。徐稚尽管不愿为官,可也不得不登门答复,但拜见过陈蕃后就告退了。陈蕃任职期间从不接待宾客,然徐稚来的时候,却特地为他摆设了一塌。徐稚走后,陈蕃就将塌悬挂起来,再也没用过。
宦官矫杀,宁死不折
汉桓帝死后,刘宏即皇帝位,是为汉灵帝。时窦武被封为大将军、陈蕃被擢为太傅,定计铲除宦官势力。
168年5月,窦武在陈蕃的建言下,上奏窦太后诛灭宦官,结果“专制省内”的宦官管霸、苏康被处死;是年8月,窦武、陈蓄欲上书窦太后诛杀曹节等宦官,不料窦武当断不断,事未行便被宦官发现,于是以曹节为首的宦官集团将汉灵帝拥进德阳殿,以武力威胁尚书官属令其作诏,拜宦官王甫为黄门令,与郑飒共劫窦太后,夺其玺印。又使郑飒持节收捕窦武,结果窦武失败自杀,窦太后亦被迁于南宫。
陈蕃听到事变消息后,率官属诸生80余人拔刀突入承明门,终寡不敌众,被执处死。《后汉书·陈王列传第五十六》记录了陈蕃的最后一幕:
蕃时年七十馀,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馀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攘臂呼曰“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而让蕃曰:“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门三侯。又多取掖庭宫人,作乐饮宴,旬月之间,赀财亿计。大臣若此,是为道邪。公为栋梁,枉桡阿党,复焉求贼?”遂令收蕃。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送黄门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蹴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日害之。
一个白头老翁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螳臂挡车似地犯难而进,仗剑抗愤,那风骨气概确是千古下凛凛有生气的。
陈藩为人性格刚毅,常常犯颜直谏。公卿们廷议征讨“山贼”,下诏举孝廉、茂才,他都要上疏批驳,说小民作恶,罪在官吏侵暴,武力不能解决,要澄清吏治才是;朝廷人员已经够多了,择善用之,简恶去之就行。何必事事下诏,开倖进之路?一顿驳,驳得公卿同僚人人侧目,只得把他外放作豫章太守,免得碍事。诸如此类前后以谏诤直切而触怒皇帝,或以办事不留情面而得罪权势,多次被免职或黜降,但威望则愈来愈高。《世说新语》开卷第一条就写的是他:“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刘注引《海内先贤传》云:“蕃力尚书,以忠正忤贵戚,不得在台。”与不容于权贵的同时,京都太学生们则奉为圭臬。当时在朝任官而有天下重望的,就数他和李膺、王畅,《后汉书·党锢列传》道:
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日:“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由于负天下重望,他几次被谪降,三次免职,朝廷迫于舆情,仍不得不一再起用,从尚书令、大鸿胪、光禄勋、尚书仆射做到三公之首的太尉,最后拜太傅,录尚书事。身为朝廷柱石,不断和宦官斗争,党锢事起,李膺等被下狱考讯,陈蕃以“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切谏。宦官们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为他是朝野具瞻,不敢轻易加害,只能策免了事。陈蕃再次起复后,痛感不除阉宦,国无宁日,决心与窦武协同剪除宦官。事泄后,也是他自己闯上去在宫中被害的。他死得十分壮烈,被尊为“一世之宗”,堪为清议名士的“婞直之风”的代表。
附:陈蕃所作《理李膺等疏》
延熹九年(166),宦官以李膺等结党“诽讪朝廷”,捕他入狱,是为第一次“党锢之祸”。陈蕃上疏极谏,因此被罢官。此《疏》直斥皇帝昏庸,更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不愧“不畏强御”之誉。
【全文】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故汤、武虽圣,而兴于伊、吕;桀、纣迷惑,亡在失人。由此言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同体相须,共成美恶者也。
伏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院儒,何以为异?昔武王克殷,表闾封墓。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遇善何薄?待恶何优?
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夫吉凶之效,存乎识善;成败之机,在于察言。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谬言出口,则乱及八方,何况髡无罪于狱,杀无辜于市乎!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而哭之日:“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勃焉。
又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足。而宫女积于房掖,国用尽于罗纨,外戚私门,贪财受赂,所谓“禄去公室,政在大夫”。昔春秋之末,周德衰微,数十年间无复灾眚者,天所弃也。天之于汉,恨恨无已,故殷勤示变,以悟陛下。除妖去孽,实在修德。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采录,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
国学网老秦编辑
生平简介法藏(643——712),字贤首,生于唐贞观十七年,俗姓康,因此也常被人称康法藏、康藏、康藏国师等。他是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人。对...
《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原为帝喾元妃。姜螈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生平简介 公孙龙(约前320~前250),字子秉,战国末期赵国人,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
《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
弃皇位,求佛法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今伊朗高原东北部,西方典籍中称为帕提亚国)的王子。因汉时常在外国人名前冠以其所在国名作为姓,所以他就被称为安世高。他虽然居...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太傅。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
汉兴,承秦灭学之後,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後,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
对曰:“不闻。”乃召师涓,听而写之。明日即去,乃至晋国,见平公,平公享之。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命师涓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
【人物生平】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
生平简介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梁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