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 评袁爱国老师执教的《蝉》(刘春文)

| 2024-04-14| 0

昆虫记荒石园读书笔记摘抄_昆虫记荒石园内容摘抄_昆虫记读书笔记荒石园200字

昆虫记读书笔记荒石园200字_昆虫记荒石园读书笔记摘抄_昆虫记荒石园内容摘抄

刘春文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硕士。系《语文教学通讯B》《语文知识》《作文教学研究》等杂志的封面人物。《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编委、《作文新天地》特约编辑。“微格作文”倡导者,著有学术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微格作文解码》《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建构策略探索》等。主编套书《微格作文同步训练》(七八九五册)、《统编教材名著“1+X”读写测》(七八九三册)、《非常阅读》(七八两册)等,参编教辅图书四十余本,在国家及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案例、随笔4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教学格言】尊重主体体验,追求课堂的温度与效度

《蝉》是一篇自读课文,现编入统编教材八(上)第五单元第19课。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现在一般译为《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蝉写得活灵话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的故事》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原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科学而详尽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蝉的地穴” 和“蝉的卵”,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各有侧重。

近日,承蒙袁爱国老师的邀请,有幸拜读其执教的课例《蝉》,整堂课结构之大气,板块之严谨,在“统整”中彰显统编教材之理念。这里的“统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认知的方式,是要善于抓住总体和基本的问题,并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局部的认识。“单元统整”:就是从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下面笔者暂且从“统整”的角度来试着品读袁爱国老师执教的这堂课——

一、实践“三位一体”的理念,将文本置于单元目标体系中来审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母语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创新设计,构建了全新的阅读编写体系,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每个单元是一个整体,不能让文本呈现一种“碎片化”“点状化”“孤立化”的现象,即文本教学仅仅只是作为单独的个体来呈现,前后篇目没有联系与分工,上下年段没有呼应与过渡。我们从这个位置出发,去思考它承载的教学任务、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评判它的教学目标才有切实的意义。八上第五单元是一组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的文章,与《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以及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共同构成一个“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因此,课型的设计尤其要注重区分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教读课文侧重教师引导下的学习,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目标,可以讲得精、细、全面,旨在给例子,给方法,以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而自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不必面面俱到。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相互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授之以渔”,袁爱国老师巧妙利用教材为自读课提供的支架,引领学生逐句研读“阅读提示”,通过梳理明确了文本的学习目标:

1.研读教材“阅读提示”,指导阅读路径

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我们读这篇文章时,除了要感受其中的趣味,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要学习其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讨论明确学习目标:第一,认识文学性说明文文体;第二,探究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第三,了解蝉的生命历程丰富多彩。

——袁爱国执教的《蝉》

新教材对“教读”与“自读”两类课文的区分做了更精细化的设计。教读课文,课前有“预习”,课后设置“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的练习,练习题较为复杂、详尽。自读课文,取消了课后练习,代之以随文“批注”和“阅读提示”。文旁设置“旁批”,或点拨阅读门径,或提示阅读重点,或引导深入思考,通过搭建台阶教学生学会自读。文后设置“阅读提示”,抓住文章最精粹的点进行分析,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指南。

教师在课堂推进中,又巧妙地借助旁批中一些问题的设计,提醒学生阅读该部分需要注意的关键之处,巧妙地进行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提示和点拨,渗透一些隐性的语文知识。

二、实施“1+X”教学,以教材为支架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

实施“1+X”的教学,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来实施,使之成为教材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部编教材突出的设计: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继而拓展为一个篇章到一部名著,或一部名著拓展到多部名著。意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教读到自读,从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特别是阅读策略的引导,意在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在课内外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统编教材的采用“1+X”的方式,大多设置在一篇课文后,主要设置在教读课文的“积累拓展”和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有些在“预习”中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设置一定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阅读、拓展延伸性阅读、回顾总结性阅读和比较阅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本单元第19课是自读课文《蝉》,后面紧紧跟着一个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因此,袁爱国老师的研读的点就从课内单篇的《蝉》拓展到整部《昆虫记》的阅读,主要贯穿三个点逐层推进——

【课堂链接】

环节一、研读教材“阅读提示”,指导阅读路径。

环节二、文本细读:法布尔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难以效法的观察家。学生细读文本,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独特的观察视角。

①观察细致,持久有毅力——求真的科学精神。

②观察深入,实证加上思考探究——理性的科学方法。

环节三、观察体验,探究生命的奥秘——善待众生的科学情怀。

——袁爱国执教的《蝉》

这是课堂研读的两个重要环节,教师借助问题巧妙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发现文字的密码,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体验过程。整个课堂环节的设置其实贯穿的是整部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上面的几个环节的设置,其实脱胎于名著导读后面的这三个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1.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

1.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1.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

2.现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名著导读P123

【课堂链接】

仿句练习: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 ,这就是法布尔的一生。

3. 拓展阅读《蝉和蚁》《蝉的歌唱》以及《昆虫记》。

——袁爱国执教的《蝉》

如果你再仔细审读整堂课的这个最后的环节,你会发现仿写的设计其实就是专题三的具体的小切口实践,而最后的拓展阅读《蝉和蚁》《蝉的歌唱》以及《昆虫记》。这里的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正是体现了新教材教学内容“1+X”编排设计的理念。

三、关注“素养提升”,链接中体悟文艺笔法及善待众生的科学情怀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全书以优美的笔调,亲切和善的语言表述方式,不仅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美丽,更使我们感动于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的关怀。作为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写得生动活泼,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袁爱国老师不断的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整堂课已经不单单是在阅读一篇课文,袁老师已经赐予这个文本无限的生命的张力,从“虫虫”世界感受作者自身的生活状况及对待生命的态度,从文字的深处触摸作者的善待众生的生命情怀。可以说,这不仅是对蝉的歌唱,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我们不妨来欣赏课堂几个精彩片段——

1.链接材料,探究生命

教学时通过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昆虫世界》卷二)

2.文本细读,体悟生命

第一,生命的同情与悲悯。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第二,生命的喜悦与赞歌。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文本变式诵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3.拓展探究,敬畏生命

链接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15岁法布尔报考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初中数学教师;

19岁他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萌生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2岁获法国实验生理学奖,但因生活困苦,研究时间不多,兼任课外辅导、家庭教师等职。

52岁他远离城市喧嚣返回乡间小镇,花费四年时间完成《昆虫记》第一卷;

57岁他花了一小笔钱购得荒地上的一处旧宅起名——荒石园。在这座百虫乐园里他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给人们留下了10卷本《昆虫记》……

可以围绕法布尔热爱生命、献身科学、执着追求、耐得住寂寞等角度展开探究。

4.比较阅读,人蝉合一

比较阅读,法布尔的人生与蝉的生命历程的相似之处。

结合法布尔简历以及课文,讨论明确其相同点:生存的艰辛,不畏劳苦的一生,生活的艰难;生命的热爱与欢唱,生命的坎坷,执着追求的一生等。

——袁爱国执教的《蝉》

文艺性的说明文一般用文艺性的笔调,在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加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比较又使得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情色彩。尤其是最后的抒情兼议论的文字更是充满了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其实更是自己人生况味的写照,达到了“人蝉合一”的境界。课堂最后的环节:“比较阅读,法布尔的人生与蝉的生命历程的相似之处。”这是对《蝉》的追问,更是对整部《昆虫记》的追问。

“课如其人”,看课犹如看人,一堂课的架构何尝不是一个语文人的境界,“捭阖纵横”那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气度,这应该也是袁爱国老师倡导的“境界语文”的境界吧。

(本文发表于《语文报(教师版)》2019.9.5)

昆虫记荒石园读书笔记摘抄_昆虫记荒石园内容摘抄_昆虫记读书笔记荒石园200字

昆虫记荒石园读书笔记摘抄_昆虫记荒石园内容摘抄_昆虫记读书笔记荒石园200字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可直接购买图书

相关推荐

深度阅读 | 评袁爱国老师执教的《蝉》(刘春文)

《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授之以渔”,袁爱国老师巧妙利用教材为自读课提供的支架,引领学生逐句研读“阅读提示”,通过梳理明确了文本的学习目标:2.现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19岁他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萌

118 2024-04-14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