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我是阿朱。
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读了七八十本书,其中大部分是心理学。
读心理学的源头,是因为我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陷入内耗。我不希望这种状态以后影响孩子,所以想通过心理学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读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是更好地了解并疗愈自己,另一方面是能根据别人的语言、行为分析出其背后的心理,避免很多问题。这对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应发发的邀请,和大家分享我比较喜欢的10本心理学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阅读。
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蛤蟆突然抑郁了,在朋友的帮助下,它去见了心理咨询师苍鹭。
第一次见面,蛤蟆以为苍鹭会像其他人那样训诫自己,但苍鹭并没有,它只是问蛤蟆“感觉怎么样?”并且告诉蛤蟆,能为咨询负责的只有他自己。
在和苍鹭的见面中,蛤蟆一点点发生改变,它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正视原生家庭的伤害、学会拒绝……最终,蛤蟆变得快乐、自信,不再讨好任何人。
每个看完这本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在蛤蟆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都是蛤蟆,我们也都能从过去走出来,成为一个自信、勇敢的人。
2、《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身心灵导师张德芬,她杜撰了一个故事:
主人公若菱的原生家庭不幸福,婚姻进入一潭死水,和婆家人的关系也不好,工作上又遇到了诸多问题。这导致她变得很消极,每天都负面情绪爆棚。
无意中遇到了一位老人,在老人的帮助下,若菱逐渐找回了真实的自己,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建议这本书结合《被讨厌的勇气》一起看,两本书的知识点相通。比如本书中的“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在《被讨厌的勇气》中称之为课题分离。
3、《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桑德
你会因为别人随意的一句话而难受很久吗?有人说你是玻璃心吗?如果有的话,那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高敏感人有很多缺点,比如容易心累、追求完美、容易感到自卑。但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感知能力强、能高度共情、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这些优点。
其实,在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度敏感者。所以,你并不孤独。
4、《母爱的羁绊》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句非常扎心的话:“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人都看看这本书。”
母爱很伟大,但如果母亲是一个自恋型人格(过于专注自我,眼里没有其他人)的人,那她的爱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害会像基因遗传一样代代相传,因为我们都会用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书中详解了自恋的9种特质,以及它们在母女(儿子是异性,影响比较小)关系中的呈现方式,可以对照看看你和母亲或你和女儿是否有这种情况。
5、《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苏珊·福沃德
这本书和《执迷:学会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并称为苏珊·福沃德的心理学三部曲。
书中讲述了7种类型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作者将这些类型的父母统称为有毒的家庭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了解这些家庭体系的目的不是为了埋怨父母,而是找到原因,从根上解决自身的问题。
6、《爱的五种能力》赵永久
爱的五种能力: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个能力缺一不可,且顺序不可调换。
先有管理情绪的能力,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才能对伴侣做到共情,进而允许他有缺点,再用自身去影响他,而非改变他。
7、《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这本书中有很多颠覆认知的观点。
比如目的论——先有目的,再为目的制造原因。假设目的是不想社交,就会为这个目的制造出不安或者恐慌的情绪——人多的时候脸红、不敢说话等等。这些情绪是真实的,但是是为了不社交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再比如课题分离——分清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如何区分?看谁为这个课题负责。人际关系的矛盾来源,就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这本书需要慢读、精读,还需要仔细思考。
8、《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斯科特·派克
这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出版后未做任何宣传,就在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
作者斯科特·派克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工作,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成熟。
首先要自律,即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四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其次要有爱,爱是自律的原动力。真正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需要付出行动,付诸实践。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遇到困难不会逃避,而是直面困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智更加成熟,形成良性循环。
9、《另一种选择》谢丽尔·桑德伯格
这本书的作者是脸书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她在丈夫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伤中,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状态影响到了孩子,她开始积极治疗,最终走出悲伤。
书中将这种面对悲伤、逆境或其他重大压力的适应过程成为复原力。简单说,就是忍受痛苦的能力。
那些遭遇困境能快速恢复的人,复原力强;而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的人,复原力就很弱。
谢丽尔·桑德伯格详细讲述了阻碍复原力修复的原因,以及帮助孩子培养复原力的方法。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人生从来都不完美,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B选项。”
10、《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是关于意义疗法的阐述。
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犹太人,在二战时被德军关入集中营,他能坚持活下来(很多人会因为受不了集中营的苦而选择死亡),就是因为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集中营里,支撑维克多·弗兰克尔活下去的是家人——父母和妻子;幸存后,支撑他活下去的是他的使命——帮助其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逃避痛苦,而是看到自己生命独有的意义。
结语
樊登曾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那些让人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解决,写成了书。大量阅读,答案自现。”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而一本书只要有一句话对我们有帮助,这本书就是有用的。
如果你对心理学有兴趣,想通过心理学更好地了解自己,以上10本书是绝佳的入门读物。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读了七八十本书,其中大部分是心理学。应发发的邀请,和大家分享我比较喜欢的10本心理学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阅读。建议这本书结合《被讨厌的勇气》一起看,两本书的知识点相通。如果你对心理学有兴趣,想通过心理学更好